制动器衬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4221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4 20:26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制动器衬片对制动部件进行制动,并具有:第1区域;和第2区域,该第2区域中的制动器衬片与制动部件的接触面压比第1区域中的接触面压低,制动器衬片在第2区域中的表面粗糙度与制动器衬片在第1区域中的表面粗糙度不同。

brake lin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制动器衬片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马达等旋转设备的制动器中使用的制动器衬片。
技术介绍
以往,电梯的曳引机等旋转设备中的制动器具有借助弹簧力而被按压于旋转的盘的制动器衬片或制动垫。衬片被按压于盘,由此盘保持静止状态。在不对盘进行制动的情况下、或者不保持盘的静止状态的情况下,衬片被大于弹簧力的电磁力从盘拉开。在衬片中,要求保持制动力稳定。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制动垫中,为了保持垫对盘的摩擦系数稳定,垫的中央部及缘部分别由材质不同的摩擦材料构成。在使用时的温度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使垫的形状从凸形状向凹形状变化。由此,保持垫与盘的接触稳定,抑制温度引起的垫的摩擦系数的变动。此外,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盘式制动器中,活塞将垫按压于盘,与被按压于盘的垫的面压相应地,盘的表面粗糙度变化。即,在垫对盘的面压高的部分,增大盘的表面粗糙度,在垫的面压低的部分,减小盘的表面粗糙度。其结果是,盘在与垫相对的面内的摩擦系数的变化减小。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135698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实开昭61-603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在制动器衬片中,为了得到规定的制动扭矩,必须确保衬片与盘的接触面积在某种程度以上。通常在出厂前,使盘与衬片磨合,直到制动扭矩成为规定的值以上。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制动垫中,抑制了温度引起的摩擦系数的变化。此外,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盘式制动器中,抑制了面内的摩擦系数的变化。在专利文献1的制动垫及专利文献2的盘式制动器的情况下,都能够保持制动力稳定。然而,在衬片及盘的加工误差大的情况下,存在磨合的工序变长而生产性下降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动器衬片,其能够保持制动器衬片的制动力稳定,同时缩短磨合的工序。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制动器衬片对制动部件进行制动,并具有:第1区域;和第2区域,其与制动部件的接触面压比第1区域与制动部件的接触面压低,第2区域中的表面粗糙度与第1区域中的表面粗糙度不同。专利技术效果通过这样,在接触面压低的第2区域中,能够增大制动器衬片与制动部件的接触面积。因此,能够增大制动扭矩。此外,通过增大接触面积,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制动器衬片与制动部件的磨合。由此,能够提供一种制动器衬片,其能够保持制动器衬片的制动力稳定,同时缩短磨合工序。附图说明图1是搭载了具备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衬片的制动器的电梯曳引机的概略侧视图。图2是衬片与盘接触的情况下的概略图。图3是示出衬片与盘的接触面压的分布的图。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衬片的表面状态的示意图。图5是沿着图4中的V-V线的示意剖视图。图6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的衬片的示意剖视图。图7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的衬片的示意剖视图。图8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的衬片的示意剖视图。图9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的衬片的示意剖视图。图10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的衬片的示意剖视图。图11是示出实施方式2中的衬片周边的结构的示意图。图12是示出图11的衬片的表面状态的示意图。图13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衬片的表面状态的示意图。图14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的衬片的示意剖视图。图15是示出实施方式4的衬片的表面状态的示意图。图16是沿着图15中的XVI-XVI线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制动器衬片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各图中,相同或相当的部分以相同的标号表示,并省略重复的说明。实施方式1.图1是搭载了具备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衬片的制动器的电梯曳引机的概略侧视图。如图1所示,曳引机50具备圆筒形的曳引机主体51。旋转的旋转轴52贯通曳引机主体51,并从曳引机主体51的两端突出。旋转轴52在位于曳引机主体51内的作为磁铁的转子53及作为电磁线圈的定子54的作用下旋转。在曳引机主体51的单侧设置有制止旋转轴52的旋转的制动器60。制动器60具备作为制动部件的盘20。圆盘状的盘20安装于旋转轴52的单侧。在盘20的外周侧,以从两面夹着盘20的方式,设置有作为制动器衬片的衬片10。衬片10是由摩擦材料及结合剂构成的树脂制且长方形的平板。在衬片10的与盘20相反的一侧设置有金属制且圆柱形的推压部件30。此外,制动器60具备制动器驱动部61。制动器驱动部61通过发送信号,使推压部件30动作。根据该信号,推压部件30从盘20的两面推压衬片10。由此,制止了盘20的旋转,旋转轴52停止。此外,在旋转轴52的与盘20相反的一侧,设置有挂有未图示的绳索的绳轮55。图2是图1中的衬片10周边的放大图。盘20被衬片10夹着。在衬片10的与盘20接触的一侧的相反侧设置有金属制的背板31。背板31及衬片10被金属制的推压部件30向盘20推压。推压部件30产生的推压力如虚线所示,从推压部件30向背板31及衬片10以角度θ分布。角度θ大概是45度。图3示出了衬片10与盘20的接触面压的分布。推压部件30的截面为圆形。因此,如图3所示,阴影所示的中心部的圆形区域41中,推压部件30被推压,衬片10与盘20的接触面压高。另一方面,在位于圆形区域41的外侧的周边区域42中,随着从圆形区域41离开,衬片10与盘20的接触面压变低。图4是示出衬片10的表面状态的示意图。在衬片10的长度方向的中央侧设置有表面粗糙度Ra小的低表面粗糙度区域1。此外,在衬片10中,在长度方向的两端侧设置有表面粗糙度Ra大的高表面粗糙度区域2。高表面粗糙度区域2的表面粗糙度Ra2比低表面粗糙度区域1的表面粗糙度Ra1大。在图4中,利用线的间隔的疏密,表示表面粗糙度Ra的大小。线的间隔比较宽,则表面粗糙度Ra较小。即,线的间隔宽的区域是低表面粗糙度区域1。另一方面,线的间隔窄的区域是高表面粗糙度区域2。低表面粗糙度区域1构成第1区域,高表面粗糙度区域2构成第2区域。图5是沿着图4中的V-V线的示意剖视图。在图5中,低表面粗糙度区域1中的粗糙度波形的振幅中心的高度Rm1与高表面粗糙度区域2中的粗糙度波形的振幅中心的高度Rm2大致相等。使用图2~图4,说明衬片10的作用。如图2所示,衬片10被向盘20推压。由此,在衬片10与盘20之间发生摩擦,盘20的旋转被制止。以下,说明图3及图4中的区域的对应关系。首先,在图3中的衬片10与盘20的接触面压高的圆形区域41中,如图4所示,在衬片10中设置有表面粗糙度Ra小的低表面粗糙度区域1。在该圆形区域41中,由于接触面压高,因此衬片10与盘20的接触面积大,制动扭矩大。另一方面,在图3中的衬片10与盘20的接触面压低的周边区域42中,存在衬片10与盘20的接触面积小、制动扭矩减少的情况。在与该周边区域42对应的区域,如图4所示,在衬片10中设置有表面粗糙度Ra大的高表面粗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动器衬片,其对制动部件进行制动,所述制动器衬片具有:/n第1区域;以及/n第2区域,其与所述制动部件的接触面压比第1区域与所述制动部件的接触面压低,/n所述第2区域中的表面粗糙度与所述第1区域中的表面粗糙度不同。/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制动器衬片,其对制动部件进行制动,所述制动器衬片具有:
第1区域;以及
第2区域,其与所述制动部件的接触面压比第1区域与所述制动部件的接触面压低,
所述第2区域中的表面粗糙度与所述第1区域中的表面粗糙度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器衬片,其中,
所述第2区域中的表面粗糙度比所述第1区域中的表面粗糙度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动器衬片,其中,
所述第1区域中的粗糙度波形的振幅中心的高度在所述第2区域中的粗糙度波形的振幅中心的高度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动器衬片,其中,
所述第2区域中的硬度比所述第1区域中的硬度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太田齐星野尾朝和大野佳子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