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红外线固化型油墨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近红外线固化膜以及光造型法技术

技术编号:2324214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4 20: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配置在所期望的基板上的、当通过近红外线照射而固化时对基板的密合性优异的近红外线固化型油墨组合物;一种由该近红外线固化型油墨组合物得到的近红外线固化膜;以及一种使用了该近红外线固化型油墨组合物的光造型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近红外线固化型油墨组合物,其是包含复合钨氧化物微粒作为近红外线吸收微粒并包含未固化的热固性树脂的近红外线固化型油墨组合物,其中,当将硅粉末标准样品(NIST制造,640c)的(220)面的XRD峰强度的值设为1时,所述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XRD峰顶强度的比值为0.13以上。

Near infrared curing ink composition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near infrared curing film and light molding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近红外线固化型油墨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近红外线固化膜以及光造型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近红外线固化型油墨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近红外线固化膜以及光造型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就使用紫外线的光而固化的紫外线固化型涂料而言,由于可以在不加热的情况下印刷,因此如例如专利文献1~6中所述,作为环境对应型涂料而广为人知。然而,作为紫外线固化型的油墨或涂料,在使用通过紫外线照射进行自由基聚合的组合物的情况下,当存在氧时会阻碍聚合(固化)。另一方面,在使用通过紫外线的照射进行阳离子聚合的组合物的情况下,存在该聚合期间生成强酸这样的问题。此外,为了提高得到的印刷表面或涂布表面的耐光性,一般在该印刷表面或涂布表面上添加紫外线吸收剂。然而,在将紫外线吸收剂添加到紫外线固化型的油墨或涂料中的情况下,存在阻碍通过紫外线照射而固化这样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专利文献7和8中提出了不通过紫外线而是通过近红外线的照射而固化的近红外线固化型组合物。此外,申请人在专利文献9中公开了一种包含复合钨氧化物的近红外线固化型油墨组合物。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100433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3354122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5267854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第56266648号公报专利文献5:日本专利第3494399号公报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04-18716号公报专利文献7:日本专利第5044733号公报专利文献8:日本特开2015-131928号公报专利文献9:WO2017-04773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然而,根据本专利技术人等的研究,上述专利文献7和8中记载的近红外线固化型组合物都具有近红外线吸收特性不充分这样的问题。此外,近年来,对近红外线固化型组合物的市场需求提高。例如,即使使用专利文献9中记载的包含复合钨氧化物的近红外线固化型油墨组合物或近红外线固化膜,就持续满足追求对基板的密合性的提升这样的市场需求而言,也被认为是困难的。本专利技术是在上述情况下完成的,就其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而言,目的是提供一种配置在所期望的基板上的、当通过近红外线照射而固化时对该基板的密合性优异的近红外线固化型油墨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一种由该近红外线固化型油墨组合物得到的近红外线固化膜;以及一种使用了该近红外线固化型油墨组合物的光造型法。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人等进行了研究,结果想到了:包含在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X射线衍射(在本专利技术中有时记载为“XRD”)图案中峰顶强度的比值具有预定值的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近红外线固化型油墨组合物,并且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具体而言,发现了:包含将硅粉末标准样品(NIST制造,640c)的(220)面的XRD峰强度的值设为1时所述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XRD峰顶强度的比值为0.13以上的物质的近红外线固化型油墨组合物,配置在所期望的基板上并且通过近红外线照射而固化时,对该基板的密合性优异,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即,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第一专利技术:一种近红外线固化型油墨组合物,其是包含复合钨氧化物微粒作为近红外线吸收微粒并包含未固化的热固性树脂的近红外线固化型油墨组合物,其中,当将硅粉末标准样品(NIST制造,640c)的(220)面的XRD峰强度的值设为1时,所述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XRD峰顶强度的比值为0.13以上。第二专利技术:根据第一专利技术所述的近红外线固化型油墨组合物,其中,所述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通式为MxWyOz(M元素为选自H、He、碱金属、碱土金属、稀土元素、Mg、Zr、Cr、Mn、Fe、Ru、Co、Rh、Ir、Ni、Pd、Pt、Cu、Ag、Au、Zn、Cd、Al、Ga、In、Tl、Si、Ge、Sn、Pb、Sb、B、F、P、S、Se、Br、Te、Ti、Nb、V、Mo、Ta、Re、Be、Hf、Os、Bi、I中的一种以上的元素,W是钨,O是氧,0.001≤x/y≤1,2.2≤z/y≤3.0)。第三专利技术:根据第一专利技术或第二专利技术所述的近红外线固化型油墨组合物,其中,所述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包含六方晶的晶体结构或全部由六方晶的晶体结构构成。第四专利技术:根据第一~第三专利技术中任一项所述的近红外线固化型油墨组合物,其中,所述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微晶粒径为1nm以上。第五专利技术:根据第二~第四专利技术中任一项所述的近红外线固化型油墨组合物,其包含复合钨氧化物,在所述复合钨氧化物中,所述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M元素是选自Cs、Rb、K、Tl、In、Ba、Li、Ca、Sr、Fe以及Sn中的一种以上。第六专利技术:根据第一~第五专利技术中任一项所述的近红外线固化型油墨组合物,其中,所述近红外线吸收微粒的表面包覆有含有选自Si、Ti、Zr、Al中的一种以上的元素的氧化物。第七专利技术:根据第一~第六专利技术中任一项所述的近红外线固化型油墨组合物,其还包含选自有机颜料、无机颜料、染料中的一种以上。第八专利技术:根据第一~第七专利技术中任一项所述的近红外线固化型油墨组合物,其还包含分散剂。第九专利技术:根据第一~第八专利技术中任一项所述的近红外线固化型油墨组合物,其还包含溶剂。第十专利技术:根据第一~第九专利技术中任一项所述的近红外线固化型油墨组合物,其中,所述近红外线吸收微粒的分散粒径为1nm以上且200nm以下。第十一专利技术:一种近红外线固化膜,其是第一~第十专利技术中任一项所述的近红外线固化型油墨组合物受到近红外线照射而固化得到的。第十二专利技术:一种光造型法,其中,将第一~第十专利技术中任一项所述的近红外线固化型油墨组合物涂布在所期望的基体上而得到涂布物,对该涂布物照射近红外线而使所述近红外线固化型油墨组合物固化。第十三专利技术:一种近红外线固化型油墨组合物的制造方法,其是包含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和未固化的热固性树脂的近红外线固化型油墨组合物的制造方法,其中,通过烧制制造所述复合钨氧化物微粒,以使得当将硅粉末标准样品(NIST制造,640c)的(220)面的XRD峰强度的值设为1时,所述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XRD峰顶强度的比值为0.13以上,在保持所述XRD峰顶强度的比值为0.13以上的同时,将制造得到的所述复合钨氧化物粒子加入所述未固化的热固性树脂中。专利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近红外线固化型油墨组合物对基板的密合性优异,因此在工业上有用。附图说明图1是在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高频等离子体反应装置的概念图。图2是实施例1的粉碎前的微粒的X射线衍射图案。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将对本专利技术的[1]近红外线固化型油墨组合物、[2]光造型法进行详细的说明。[1]近红外线固化型油墨组合物本专利技术的近红外线固化型油墨组合物包含作为近红外线吸收微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近红外线固化型油墨组合物,其是包含复合钨氧化物微粒作为近红外线吸收微粒并包含未固化的热固性树脂的近红外线固化型油墨组合物,其中,/n当将硅粉末标准样品(NIST制造,640c)的(220)面的XRD峰强度的值设为1时,所述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XRD峰顶强度的比值为0.13以上。/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619 JP PCT/JP2017/0224591.一种近红外线固化型油墨组合物,其是包含复合钨氧化物微粒作为近红外线吸收微粒并包含未固化的热固性树脂的近红外线固化型油墨组合物,其中,
当将硅粉末标准样品(NIST制造,640c)的(220)面的XRD峰强度的值设为1时,所述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XRD峰顶强度的比值为0.13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红外线固化型油墨组合物,其中,
所述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通式为MxWyOz(M元素为选自H、He、碱金属、碱土金属、稀土元素、Mg、Zr、Cr、Mn、Fe、Ru、Co、Rh、Ir、Ni、Pd、Pt、Cu、Ag、Au、Zn、Cd、Al、Ga、In、Tl、Si、Ge、Sn、Pb、Sb、B、F、P、S、Se、Br、Te、Ti、Nb、V、Mo、Ta、Re、Be、Hf、Os、Bi、I中的一种以上的元素,W是钨,O是氧,0.001≤x/y≤1,2.2≤z/y≤3.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近红外线固化型油墨组合物,其中,
所述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包含六方晶的晶体结构或全部由六方晶的晶体结构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近红外线固化型油墨组合物,其中,
所述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微晶粒径为1nm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近红外线固化型油墨组合物,其包含复合钨氧化物,
在所述复合钨氧化物中,所述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M元素是选自Cs、Rb、K、Tl、In、Ba、Li、Ca、Sr、Fe以及Sn中的一种以上。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冈田美香长南武常松裕史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金属矿山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