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然式高效冷却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23756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4 17: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生产用冷却水冷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然式高效冷却水装置,热水池顶部连接冷却回水管,热水池底部设置有出水管,出水管连接循环水管,出水管和循环水管间设置有冷却水内循环水泵;循环水管连接微孔雾化板A;微孔雾化板A设置在冷却室A内;冷却塔通过冷却塔支架设置在热水池顶部;冷却塔内分别设置有冷却室A和冷却室B;冷却室A和冷却室B通过舱内隔板隔开;冷却室A底部设置有集水槽A;集水槽A内设置有水泵;集水槽B底部连接排水管,排水管连接至冷水池内,冷水池底部设置有出水管,出水管设置有冷却水外循环水泵,解决冷却塔冷却水效果不好的问题。

A natural high efficiency cooling water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然式高效冷却水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产用冷却水冷却
,具体涉及一种自然式高效冷却水装置。
技术介绍
在工业生产加工过程中,循环水冷却系统成为不可缺少的部分,现有技术中,通过冷却塔将生产用水进行循环冷却使用是常见的方式,但是,在传统的冷却塔工作过程中,冷却效果并不理想,往往只能将循环水冷却20-30度左右,达不到再次使用的标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然式高效冷却水装置,解决冷却塔冷却水效果不好的问题。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自然式高效冷却水装置,包括热水池、冷水池、冷却塔、冷却回水管、出水管、冷却水内循环水泵、循环水管、排水管、出水管、冷却水外循环水泵、微孔雾化板A、冷却室A、集水槽A、水泵、内部循环管、微孔雾化板B、雾化板支架、舱内隔板、冷却室B和集水槽B;热水池顶部连接冷却回水管,热水池底部设置有出水管,出水管连接循环水管,出水管和循环水管间设置有冷却水内循环水泵;循环水管连接微孔雾化板A;微孔雾化板A设置在冷却室A内;冷却塔通过冷却塔支架设置在热水池顶部;冷却塔内分别设置有冷却室A和冷却室B;冷却室A和冷却室B通过舱内隔板隔开;冷却室A底部设置有集水槽A;集水槽A内设置有水泵,水泵通过内部循环管连接微孔雾化板B;内部循环管设置在舱内隔板内;微孔雾化板B通过雾化板支架固定在冷却室B内部;冷却室B底部设置有集水槽B,集水槽B底部连接排水管,排水管连接至冷水池内,冷水池底部设置有出水管,出水管设置有冷却水外循环水泵。<br>进一步,所述微孔雾化板A由循环水管支撑;微孔雾化板A倾斜设置在冷却室A,微孔雾化板A斜面指向冷却塔外壁;微孔雾化板A内部设置有空腔,微孔雾化板A表面设置有喷头,喷头角度交错设置。进一步,所述微孔雾化板B为环形设置在冷却室B内部,微孔雾化板B表面设置有喷头,喷头角度交错设置。进一步,所述冷却塔顶部设置有风扇电机,风扇电机连接降温风扇,降温风扇设置在风扇电机下部。进一步,所述冷却塔上部设置有太阳能支撑板,太阳能支撑板通过支架连接冷却塔,太阳能支撑板上设置有太阳能发电板,太阳能发电板,太阳能发电板连接蓄电池;太阳能支撑板底部设置有冷凝板,冷凝板为圆弧状设置,冷凝板下部设置有冷凝水收集器,冷凝水收集器通过连杆连接冷凝板;冷凝水收集器底部连接回收水管,回收水管连接冷水池。进一步,所述冷却塔的外壁设置有散热片,散热片设置在冷却室A外。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能够实现以下有益效果之一:1.热水池顶部连接冷却回水管,热水池底部设置有出水管,出水管连接循环水管,出水管和循环水管间设置有冷却水内循环水泵;循环水管连接微孔雾化板A;微孔雾化板A设置在冷却室A内;冷却塔通过冷却塔支架设置在热水池顶部;冷却塔内分别设置有冷却室A和冷却室B;冷却室A和冷却室B通过舱内隔板隔开;冷却室A底部设置有集水槽A;集水槽A内设置有水泵,水泵通过内部循环管连接微孔雾化板B;内部循环管设置在舱内隔板内;微孔雾化板B通过雾化板支架固定在冷却室B内部;冷却室B底部设置有集水槽B,集水槽B底部连接排水管,排水管连接至冷水池内,冷水池底部设置有出水管,出水管设置有冷却水外循环水泵,能够实现通过冷却塔内设置有两个冷却室A和冷却室B,将循环水冷却两次,提高冷却效果,通过设置微孔雾化板A和微孔雾化板B将循环水雾化喷淋到冷却室A和冷却室B,增加循环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进一步提高冷却效率。2.所述微孔雾化板A由循环水管支撑;微孔雾化板A倾斜设置在冷却室A,微孔雾化板A斜面指向冷却塔外壁;微孔雾化板A内部设置有空腔,微孔雾化板A表面设置有喷头,喷头角度交错设置,能够实现将循环水喷洒到冷却塔外壁增加冷却效果,并在在微孔雾化板A上交错设置的喷头,能够使喷出的循环水互相碰撞,增加冷却效果。3.所述微孔雾化板B为环形设置在冷却室B内部,微孔雾化板B表面设置有喷头,喷头角度交错设置,能够实现能够使喷出的循环水互相碰撞,增加冷却效果。4.所述冷却塔顶部设置有风扇电机,风扇电机连接降温风扇,降温风扇设置在风扇电机下部,能够实现通过降温风扇增大冷却效率。5.所述冷却塔上部设置有太阳能支撑板,太阳能支撑板通过支架连接冷却塔,太阳能支撑板上设置有太阳能发电板,太阳能发电板,太阳能发电板连接蓄电池;太阳能支撑板底部设置有冷凝板,冷凝板为圆弧状设置,冷凝板下部设置有冷凝水收集器,冷凝水收集器通过连杆连接冷凝板;冷凝水收集器底部连接回收水管,回收水管连接冷水池,能够实现通过太阳能发电板发电储存到蓄电池中供水泵使用,达到节能的目的;再通过阳能支撑板底部设置的冷凝板,将从冷却塔顶部散出的高温气体收集冷凝,再通过冷凝水收集器回收到冷水池中。6.所述冷却塔的外壁设置有散热片,散热片设置在冷却室A外,能够实现提高冷却塔的散热,增加冷却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冷却塔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冷凝板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微孔雾化板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一种自然式高效冷却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热水池1、冷水池2、冷却塔3、冷却回水管4、出水管5、冷却水内循环水泵6、循环水管7、排水管8、出水管9、冷却水外循环水泵10、微孔雾化板A14、冷却室A15、集水槽A16、水泵17、内部循环管18、微孔雾化板B19、雾化板支架20、舱内隔板21、冷却室B22和集水槽B23;热水池1顶部连接冷却回水管4,热水池1底部设置有出水管5,出水管5连接循环水管7,出水管5和循环水管7间设置有冷却水内循环水泵6;循环水管7连接微孔雾化板A14;微孔雾化板A14设置在冷却室A15内;冷却塔3通过冷却塔支架24设置在热水池1顶部;冷却塔3内分别设置有冷却室A15和冷却室B22;冷却室A15和冷却室B22通过舱内隔板21隔开;冷却室A15底部设置有集水槽A16;集水槽A16内设置有水泵17,水泵17通过内部循环管18连接微孔雾化板B19;内部循环管18设置在舱内隔板21内;微孔雾化板B19通过雾化板支架20固定在冷却室B22内部;冷却室B22底部设置有集水槽B23,集水槽B23底部连接排水管8,排水管8连接至冷水池2内,冷水池2底部设置有出水管9,出水管9设置有冷却水外循环水泵10,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微孔雾化板A14由循环水管7支撑;微孔雾化板A14倾斜设置在冷却室A15,微孔雾化板A14斜面指向冷却塔3外壁;微孔雾化板A14内部设置有空腔,微孔雾化板A14表面设置有喷头32,喷头32角度交错设置,能够实现能够使喷出的循环水互相碰撞,增加冷却效果。实施例3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微孔雾化板B19为环形设置在冷却室B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然式高效冷却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热水池(1)、冷水池(2)、冷却塔(3)、冷却回水管(4)、出水管(5)、冷却水内循环水泵(6)、循环水管(7)、排水管(8)、出水管(9)、冷却水外循环水泵(10)、微孔雾化板A(14)、冷却室A(15)、集水槽A(16)、水泵(17)、内部循环管(18)、微孔雾化板B(19)、雾化板支架(20)、舱内隔板(21)、冷却室B(22)和集水槽B(23);热水池(1)顶部连接冷却回水管(4),热水池(1)底部设置有出水管(5),出水管(5)连接循环水管(7),出水管(5)和循环水管(7)间设置有冷却水内循环水泵(6);循环水管(7)连接微孔雾化板A(14);微孔雾化板A(14)设置在冷却室A(15)内;冷却塔(3)通过冷却塔支架(24)设置在热水池(1)顶部;冷却塔(3)内分别设置有冷却室A(15)和冷却室B(22);冷却室A(15)和冷却室B(22)通过舱内隔板(21)隔开;冷却室A(15)底部设置有集水槽A(16);集水槽A(16)内设置有水泵(17),水泵(17)通过内部循环管(18)连接微孔雾化板B(19);内部循环管(18)设置在舱内隔板(21)内;微孔雾化板B(19)通过雾化板支架(20)固定在冷却室B(22)内部;冷却室B(22)底部设置有集水槽B(23),集水槽B(23)底部连接排水管(8),排水管(8)连接至冷水池(2)内,冷水池(2)底部设置有出水管(9),出水管(9)设置有冷却水外循环水泵(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然式高效冷却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热水池(1)、冷水池(2)、冷却塔(3)、冷却回水管(4)、出水管(5)、冷却水内循环水泵(6)、循环水管(7)、排水管(8)、出水管(9)、冷却水外循环水泵(10)、微孔雾化板A(14)、冷却室A(15)、集水槽A(16)、水泵(17)、内部循环管(18)、微孔雾化板B(19)、雾化板支架(20)、舱内隔板(21)、冷却室B(22)和集水槽B(23);热水池(1)顶部连接冷却回水管(4),热水池(1)底部设置有出水管(5),出水管(5)连接循环水管(7),出水管(5)和循环水管(7)间设置有冷却水内循环水泵(6);循环水管(7)连接微孔雾化板A(14);微孔雾化板A(14)设置在冷却室A(15)内;冷却塔(3)通过冷却塔支架(24)设置在热水池(1)顶部;冷却塔(3)内分别设置有冷却室A(15)和冷却室B(22);冷却室A(15)和冷却室B(22)通过舱内隔板(21)隔开;冷却室A(15)底部设置有集水槽A(16);集水槽A(16)内设置有水泵(17),水泵(17)通过内部循环管(18)连接微孔雾化板B(19);内部循环管(18)设置在舱内隔板(21)内;微孔雾化板B(19)通过雾化板支架(20)固定在冷却室B(22)内部;冷却室B(22)底部设置有集水槽B(23),集水槽B(23)底部连接排水管(8),排水管(8)连接至冷水池(2)内,冷水池(2)底部设置有出水管(9),出水管(9)设置有冷却水外循环水泵(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然式高效冷却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雾化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跃进段学荣张达甫陈守武杨丽王利萍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摩尔农庄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