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拉拔方法及结构及其支座技术

技术编号:23236141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4 16: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拉拔方法及结构及其支座,包括锚板、下座板、锥形夹片和钢绞线,锚板和下座板上均设有若干锥形锚孔,锥形锚孔内设有若干锥形夹片,锥形夹片内侧为圆柱面,外侧为圆锥面,若干锥形夹片在锥形锚孔内形成圆柱形孔道,钢绞线穿过设置在锥形锚孔内的若干锥形夹片形成的圆柱形孔道;当锚板及下座板分别向外侧拉拔移动时,穿过圆柱形孔道的钢绞线施加一定的预紧力,利用锥形夹片与钢绞线之间的摩擦力以及锥形夹片与锚板、下座板间的挤压力实现自锁,形成锚板与下座板间的抗拉拔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利用支座内部空间,减少支座外形尺寸,利用多根钢绞线连接,当其中一根钢绞线断裂时,钢绞线仍能发挥连接作用,降低了安全隐患。

A drawing resistance method, structure and suppo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拉拔方法及结构及其支座
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支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拉拔方法及结构及其支座。
技术介绍
目前,在跨座式单轨、悬臂梁以及钢结构建筑中,所采用的支座不仅需要具备承载竖向力、水平力、水平位移、转动的功能,还需要承受一定的竖向拉拔力。现有技术中,支座抗拉拔结构主要有两种技术方案:技术方案一:支座上座板、活塞、下座板上设置抗拉拔构造,通过支座本身构造或额外设置的抗拉拔板,使支座上下部分连接起来,实现抗拉拔功能,此类技术方案的共同特点是:抗拉拔构造设置在支座外围。技术方案二:支座活塞内部预留抗拉拔结构的安装空间,通过由拉杆、拉板组成的抗拉拔结构,将活塞与下座板连接起来,使支座具备抗拉拔功能,具体见专利:201610361719.7。上述第一种技术方案,加大了支座整体外形尺寸,限制了使用场合,并且抗拉拔部分刚性接触,易锈蚀,影响支座寿命;第二种方案虽结构紧凑,不易腐蚀,但抗拉拔构造结构复杂,组装困难;此外,整个支座仅依靠拉杆连接,且安装在支座内部无法进行定期维护、检查,如拉杆因裂纹、疲劳等原因断裂,则支座功能失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拉拔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设置带有锥形锚孔的锚板及下座板;/n设置若干锥形夹片位于所述锥形锚孔内,所述锥形夹片内侧呈圆柱面,外侧呈圆锥面,所述若干锥形夹片在锥形锚孔内形成圆柱形孔道;/n设置钢绞线穿过所述圆柱形孔道;/n设置在所述锚板上锥形锚孔的大直径孔与设置在下座板上锥形锚孔的大直径孔方向相反且分别靠近所述钢绞线的端部;/n当所述锚板及下座板分别向外侧拉拔移动时,穿过所述圆柱形孔道的钢绞线施加一定的预紧力,利用锥形夹片与钢绞线之间的摩擦力以及锥形夹片与锚板、下座板间的挤压力实现自锁,形成锚板与下座板间的抗拉拔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拉拔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置带有锥形锚孔的锚板及下座板;
设置若干锥形夹片位于所述锥形锚孔内,所述锥形夹片内侧呈圆柱面,外侧呈圆锥面,所述若干锥形夹片在锥形锚孔内形成圆柱形孔道;
设置钢绞线穿过所述圆柱形孔道;
设置在所述锚板上锥形锚孔的大直径孔与设置在下座板上锥形锚孔的大直径孔方向相反且分别靠近所述钢绞线的端部;
当所述锚板及下座板分别向外侧拉拔移动时,穿过所述圆柱形孔道的钢绞线施加一定的预紧力,利用锥形夹片与钢绞线之间的摩擦力以及锥形夹片与锚板、下座板间的挤压力实现自锁,形成锚板与下座板间的抗拉拔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抗拉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位于锥形锚孔内的锥形夹片间存在间隙。


3.一种抗拉拔结构,用于权利要求1~2任意一项所述的抗拉拔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锚板、下座板、锥形夹片和钢绞线,所述锚板和下座板上均设有若干锥形锚孔,所述锥形锚孔内设有若干锥形夹片,所述锥形夹片内侧为圆柱面,外侧为圆锥面,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瑞秋刘军李珠玲杨春平夏俊勇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