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纬线为股线高耐磨高缓冲的缓冲包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235972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4 16:47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经纬纱为股线高耐磨高缓冲的缓冲包及其制作方法。缓冲包包括:缓冲部,包括由第一编织带多次折叠、缝制而成的折叠部和两个端头部,两个端头部在受到大于设定外力的拉力作用下,折叠部逐渐分开,还原为第一编织带;连接部,设置为两个,由第二编织带制作组成,设置在缓冲部的两端,分别与缓冲部的一个端头部固接;承重部,设置为两个,包括由第一编织带制作形成的耳环,承重部分别与一个连接部固接;其中,第一编织带由经纬纱加捻、编织而成,其宽度为20~40mm,厚度为1~5mm,经向密度为10~20根/cm,纬向密度为6~10根/米,经纬纱采用相同的涤纶纤维长丝或锦纶纤维长丝。

The buffer bag with high abrasion resistance and high buffer for warp and weft yarn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经纬线为股线高耐磨高缓冲的缓冲包及其制作方法
本申请属于特种绳索
,具体涉及一种经纬线为股线高耐磨高缓冲的缓冲包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电力、建筑等行业的飞速发展,衍生出很多高空作业者,高空坠落致人伤亡的事故频频发生。据高空坠落事故统计分析,5m以上的高空坠落事故约占20%,5m以下的占80%左右,前者大多数是致死的事故。因而,对高空作业者进行坠落防护使其在不慎发生高空坠落时有效避免坠落对人体带来的巨大伤害十分必要。现有国际标准要求缓冲包作用下对人体受到冲击力小于6KN,而达到6KN虽然不足以致命,但坠落冲击人员的舒适性很差。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在人体受到坠落冲击过程中能更多吸收坠落过程产生的能量、起到降低人体受到冲击力的效果的缓冲包,且冲击力要远低于标准要求的6KN,需要更能保证使用者的人身安全和舒适度。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至少解决以上提到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经纬纱为股线高耐磨高缓冲的缓冲包,该缓冲包包括:缓冲部,包括由第一编织带多次折叠、缝制而成的折叠部和两个端头部,两个端头部在受到大于设定外力的拉力作用下,折叠部逐渐分开,还原为第一编织带;连接部,设置为两个,由第二编织带制作组成,设置在缓冲部的两端,分别与缓冲部的一个端头部固接;承重部,设置为两个,包括由第一编织带制作形成的耳环,承重部分别与一个连接部固接;其中,第一编织带由经纬纱加捻、编织而成,且第一编织带的宽度为20~40mm,厚度为1~5mm,经向密度为10~20根/cm,纬向密度为6~10根/米,该经纬纱采用相同的纤维,纤维包括涤纶纤维长丝或锦纶纤维长丝。一些实施例公开的经纬纱为股线高耐磨高缓冲的缓冲包,制作第一编织带的经纬纱的规格为50~1000D,经纬纱经过初捻、复捻处理,初捻捻度设置为160~300捻/米,复捻捻度设置为120~260捻/米。一些实施例公开的经纬纱为股线高耐磨高缓冲的缓冲包,第二编织带由经纬纱编织而成,经纬纱采用相同的纤维,所述纤维包括涤纶长丝、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长丝或芳纶纤维长丝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第二编织带的宽度为30~50mm,厚度为2~10mm。一些实施例公开的经纬纱为股线高耐磨高缓冲的缓冲包,第二编织带的经向密度为13~25根/cm,纬向密度为6~10根/cm。一些实施例公开的经纬纱为股线高耐磨高缓冲的缓冲包,连接部由第三编织带组成,第三编织带由经纬纱加捻、编织而成,经纬纱采用相同的纤维,该纤维包括涤纶纤维长丝或锦纶纤维长丝,第三编织带的宽度为20~40mm,厚度为1.5mm。一些实施例公开的经纬纱为股线高耐磨高缓冲的缓冲包,第三编织带的经向密度为10~20根/cm,纬向密度为6~10根/cm。一些实施例公开的经纬纱为股线高耐磨高缓冲的缓冲包,连接部由第一编织带组成,且缓冲部、连接部和承重部连接为一体化结构。一些实施例公开的经纬纱为股线高耐磨高缓冲的缓冲包,该缓冲包由同一条编织带制作而成,其中,该编织带的中间主体部分多次折叠、缝制形成缓冲部,该编织带的两个端部制作为具有耳环结构的承重部,承重部与缓冲部之间的部分作为连接部。一些实施例公开的经纬纱为股线高耐磨高缓冲的缓冲包,折叠部呈多层S型,其中每一层第一编织带都与其相邻的第一编织带缝制在一起。另一方面,本申请一些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经纬纱为股线高耐磨高缓冲的缓冲包制作方法,该制作方法包括:选取第一编织带经纬纱纤维;对选取的第一编织带经纬纱纤维进行初捻、复捻处理;经过复捻的经纬纱通过整经机形成的一定长度的纱线盘头;取一定数量的经纱和纬纱,穿过纱架,依次通过穿筘、停经片、穿棕和停经片、棕丝眼完成穿纱过程;启动第一编织带织带机,根据设定的第一编织带规格,穿好纱线、锁边,熊正织带机钩针、纬针、锁边针位置,引入纬纱交错生产第一编织带;依照以上生产第一编织带的步骤生产第二编织带,其中,第二编织带的经纬纱不包括进行初捻、复捻处理;根据缓冲部的规格,切割用于制作缓冲部的第一编织带,进一步经多次折叠、缝制形成折叠部;根据承重部的规格,切割用于制作承重部的第一编织带,进一步制作为具有耳环结构的承重部;依据连接部的规格,切割用于制作连接部的第二编织带;将承重部、连接部、缓冲部、连接部和承重部依次固接,得到经纬纱为股线高耐磨高缓冲的缓冲包。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经纬纱为股线高耐磨高缓冲的缓冲包,在受到外力冲击时,缓冲包的折叠部在外力作用下依次逐渐展开,利用折叠部缝制部位的缝制强度缓冲部分外力,同时缓冲包的加捻编织结构也能够缓冲部分外力,通过至少两种缓冲外力的方式,缓冲包能够有效缓冲外力,使缓冲包的使用者有效避免外界冲击力的冲击,有效减小了人体受到的冲击伤害,可以将最低冲击力降到4.3KN,远小于现行国际标准规定的6KN,降低了28%,使得使用者人身更安全,体验更舒适。附图说明图1经纬纱为股线高耐磨高缓冲的缓冲包结构示意图图2经纬纱为股线高耐磨高缓冲的缓冲包的缓冲部件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在这里专用的词“实施例”,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中性能指标测试,除非特别说明,采用本领域常规试验方法。应理解,本申请中所述的术语仅仅是为描述特别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制本申请公开的内容。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本文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作为本申请中其它未特别注明的试验方法和技术手段均指本领域内普通技术人员通常采用的实验方法和技术手段。本公开所用的术语“基本”和“大约”用于描述小的波动。例如,它们可以是指小于或等于±5%,如小于或等于±2%,如小于或等于±1%,如小于或等于±0.5%,如小于或等于±0.2%,如小于或等于±0.1%,如小于或等于±0.05%。浓度、量和其它数值数据在本文中可以以范围格式表示或呈现。这样的范围格式仅为方便和简要起见使用,因此应灵活解释为不仅包括作为该范围的界限明确列举的数值,还包括该范围内包含的所有独立的数值或子范围。例如,“1~5%”的数值范围应被解释为不仅包括1%至5%的明确列举的值,还包括在所示范围内的独立值和子范围。因此,在这一数值范围中包括独立值,如2%、3.5%和4%,和子范围,如1%~3%、2%~4%和3%~5%等。这一原理同样适用于仅列举一个数值的范围。此外,无论该范围的宽度或所述特征如何,这样的解释都适用。在本公开,包括权利要求书中,所有连接词,如“包含”、“包括”、“带有”、“具有”、“含有”、“涉及”、“容纳”等被理解为是开放性的,即是指“包括但不限于”。只有连接词“由……构成”和“由……组成”是封闭连接词。为了更好的说明本申请内容,在下文的具体实施例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申请同样可以实施。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经纬纱为股线高耐磨高缓冲的缓冲包,其特征在于,缓冲包包括:/n缓冲部,包括由第一编织带多次折叠、缝制而成的折叠部和两个端头部,所述两个端头部在受到大于设定外力的拉力作用下,所述折叠部逐渐分开,还原为第一编织带;/n连接部,设置为两个,由第二编织带制作组成,设置在所述缓冲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缓冲部的一个端头部固接;/n承重部,设置为两个,包括由第一编织带制作形成的耳环,所述承重部分别与一个所述连接部固接;/n其中,所述第一编织带由经纬纱加捻、编织而成,其宽度为20~40mm,厚度为1~5mm,经向密度为10~20根/cm,纬向密度为6~10根/米,所述经纬纱采用相同的纤维,所述纤维包括涤纶纤维长丝或锦纶纤维长丝。/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经纬纱为股线高耐磨高缓冲的缓冲包,其特征在于,缓冲包包括:
缓冲部,包括由第一编织带多次折叠、缝制而成的折叠部和两个端头部,所述两个端头部在受到大于设定外力的拉力作用下,所述折叠部逐渐分开,还原为第一编织带;
连接部,设置为两个,由第二编织带制作组成,设置在所述缓冲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缓冲部的一个端头部固接;
承重部,设置为两个,包括由第一编织带制作形成的耳环,所述承重部分别与一个所述连接部固接;
其中,所述第一编织带由经纬纱加捻、编织而成,其宽度为20~40mm,厚度为1~5mm,经向密度为10~20根/cm,纬向密度为6~10根/米,所述经纬纱采用相同的纤维,所述纤维包括涤纶纤维长丝或锦纶纤维长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纬纱为股线高耐磨高缓冲的缓冲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经纬纱的规格为50~1000D,经纬纱经过初捻、复捻处理,初捻捻度设置为160~300捻/米,复捻捻度设置为120~260捻/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纬纱为股线高耐磨高缓冲的缓冲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编织带由经纬纱编织而成,所述经纬纱采用相同的纤维,所述纤维包括涤纶长丝、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长丝或芳纶纤维长丝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所述第二编织带的宽度为30~50mm,厚度为2~10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经纬纱为股线高耐磨高缓冲的缓冲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编织带的经向密度为13~25根/cm,纬向密度为6~10根/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纬纱为股线高耐磨高缓冲的缓冲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由第三编织带组成,所述第三编织带由经纬纱加捻、编织而成,所述经纬纱采用相同的纤维,所述纤维包括涤纶纤维长丝或锦纶纤维长丝,所述第三编织带的宽度为20~40mm,厚度为1.5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经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瑞强姜润喜沈明邱延平朱林刘鹏公彦秀杜洪飞
申请(专利权)人:鲁普耐特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