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虾池可简便排污的虾稻灌溉水自净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23444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4 16: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虾池可简便排污的虾稻灌溉水自净化系统,解决现有技术采用静水养虾会对水质造成污染、不利于虾的健康生长、养虾池排污时存在的费时费力、影响养殖质量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养虾池、厌氧池、稻田、蓄水池、第一水渠、第二水渠、第三水渠、第四水渠和漂浮型水生植物,厌氧池水面上种植漂浮型水生植物的面积占厌氧池总水面面积的15%,养虾池设排污机构,排污机构包括有用于设置在养虾池的池壁上的集污装置和用于设置在养虾池的池底的排污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虾池与水稻田相连通,同时在虾池和水稻田之间设厌氧池和蓄水池,厌氧池以分解藻类尸体、残饵、粪便、虾壳及死虾等,可有效净化水质,蓄水池可随时保持虾池水质流动,可有效摒除静水养虾的危害。

A self purification system for irrigation water of shrimp r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虾池可简便排污的虾稻灌溉水自净化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虾池可简便排污的虾稻灌溉水自净化系统。
技术介绍
在水产养殖业中,以养虾的效果最好,它生长快、价值高、饵料费用低,而且一年可以放养两次,当年便有收入。因此,虾类养殖在整个水产养殖行业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随着养虾技术的不断提升,高密度集约化的养虾模式已成为当前主要的养殖方式。现有的养虾池池内的水都为静水,随着虾的成长,水的质量也越来越差,非常容易导致虾的死亡,切由于养殖密度大,所以养殖过程中会有大量的污染物沉积在池底的中间排污口周围。这些污染物包括:藻类尸体、残饵、粪便、虾壳、死虾等,污染物大量累积会造成水质恶化,不利于对虾的健康生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虾池可简便排污的虾稻灌溉水自净化系统,解决现有技术采用静水养虾会对水质造成污染、不利于虾的健康生长、养虾池排污时存在的费时费力、影响养殖质量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虾池可简便排污的虾稻灌溉水自净化系统,包括养虾池、厌氧池、稻田和蓄水池,所述养虾池和所述厌氧池之间开设有水流方向从所述养虾池至所述厌氧池的第一水渠,所述厌氧池和所述稻田之间设有水流方向从所述厌氧池至所述稻田的第二水渠,所述稻田和蓄水池之间设有水流方向从所述稻田至所述蓄水池的第三水渠,所述蓄水池和所述养虾池之间开设有水流方向从所述蓄水池至所述养虾池的第四水渠,所述厌氧池水面上在靠近所述第二水渠处种植有漂浮型水生植物,并且所述厌氧池水面上种植漂浮型水生植物的面积占所述厌氧池总水面面积的15%,所述厌氧池的污水进口设于所述厌氧池的底部,所述第一水渠的出口与所述厌氧池的污水进口连接,所述厌氧池的水深为3.5m-3.9m,所述稻田水深为0.4m,所述蓄水池的水深为2.5m;所述养虾池内设有排污机构,所述排污机构包括有用于设置在所述养虾池的池壁上的集污装置和用于设置在所述养虾池的池底的排污装置;所述集污装置包括有支架、固定在所述支架上的微孔管、与所述微孔管连通的输气管、以及与所述输气管连接的输气装置;所述排污装置包括有盆形主体,所述盆形主体的侧壁上形成有排污孔,所述盆形主体的底板上形成有排污口,在所述排污口上形成有盖板,在所述盖板上形成有拉绳,所述盖板具有在所述拉绳的拉力下打开所述排污口的排污位置和所述拉绳的拉力消失后盖住所述排污口的封堵位置,所述排污机构还包括有供所述拉绳缠绕的滑轮,所述盖板通过铰接部件与所述盆形主体的底板铰接,并通过弹性部件与底板连接,所述弹性部件具有在所述盖板处于所述排污位置时的拉伸位置。进一步地,在所述输气管上设置有阀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水渠、所述第二水渠、所述第三水渠和所述第四水渠的水深均为0.9m。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水渠、所述第二水渠和所述第三水渠的底部设有一段水深为3m的有机质分解段。进一步地,所述有机质分解段内种植有漂浮型水生植物。进一步地,所述漂浮型水生植物为浮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科学合理,使用方便,虾池与水稻田相连通,同时在虾池和水稻田之间设厌氧池和蓄水池,厌氧池以分解藻类尸体、残饵、粪便、虾壳及死虾等,可有效净化水质,蓄水池可随时保持虾池水质流动,可有效摒除静水养虾的危害。本专利技术将深水厌氧塘和稻田进行组合设计,形成一个生态系统,通过深水厌氧塘的厌氧分解和稻田的曝气功能对传统养鱼池塘产生的污水进行净化,而且净化效果很好,可以用于替代高成本污水净化设备。本专利技术在养虾池中设排污机构,排污机构包括集污装置和排污装置,在应用到养虾池中时,可以利用集污装置中的微孔管的出气推动养虾池内水体转动,使得养虾池内的残饵、粪便、虾皮等排放物被转动水流带到排污装置所在的池底部,避免排放物在池内积聚而不能彻底清除,整个集污过程无需人工操作,简单省力;而且,微孔管对水体的推动力较小,不仅不会惊扰虾苗和搅浑水体,且转动较缓的水体还利于虾苗的强健生长;利用排污装置中的排污孔,可以将残饵、粪便等较小的排放物及时排出养虾池,而对于虾皮、死虾等积聚在排污装置中的较大的排放物,能够通过在养虾池外通过拉绳拉起盖板而通过排污口排出养虾池,达到对排放物彻底地清除;并且,排污过程中无需人工进入到养虾池内操作,操作简便、省力,效率高,对虾苗和水体也无有害惊扰,不会因排污而影响养殖质量和水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有机质分解段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养虾池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集污装置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排污装置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对应的名称为:1-养虾池、2-厌氧池、3-稻田、4-蓄水池、5-第一水渠、6-第二水渠、7-第三水渠、8-第四水渠、9-有机质分解段、10-集污装置、11-排污装置、12-支架、13-微孔管、14-输气管、15-盆形主体、16-排污口、17-盖板、18-拉绳、19-阀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方式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如图1-5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虾池可简便排污的虾稻灌溉水自净化系统,结构简单、设计科学合理,使用方便,虾池与水稻田相连通,同时在虾池和水稻田之间设厌氧池和蓄水池,厌氧池以分解藻类尸体、残饵、粪便、虾壳及死虾等,可有效净化水质,蓄水池可随时保持虾池水质流动,可有效摒除静水养虾的危害。本专利技术包括养虾池1、厌氧池2、稻田3和蓄水池4,所述养虾池1和所述厌氧池2之间开设有水流方向从所述养虾池1至所述厌氧池2的第一水渠5,所述厌氧池2和所述稻田3之间设有水流方向从所述厌氧池2至所述稻田3的第二水渠6,所述稻田3和蓄水池4之间设有水流方向从所述稻田3至所述蓄水池4的第三水渠7,所述蓄水池4和所述养虾池1之间开设有水流方向从所述蓄水池4至所述养虾池1的第四水渠8,所述厌氧池2水面上在靠近所述第二水渠6处种植有漂浮型水生植物,并且所述厌氧池2水面上种植漂浮型水生植物的面积占所述厌氧池2总水面面积的15%,所述厌氧池2的污水进口设于所述厌氧池2的底部,所述第一水渠5的出口与所述厌氧池2的污水进口连接,所述厌氧池2的水深为3.5m-3.9m,所述稻田3水深为0.4m,所述蓄水池4的水深为2.5m。本专利技术所述第一水渠5、所述第二水渠6、所述第三水渠7和所述第四水渠8的水深均为0.9m,所述第一水渠5、所述第二水渠6和所述第三水渠7的底部设有一段水深为3m的有机质分解段9,所述有机质分解段9内种植有漂浮型水生植物,所述漂浮型水生植物优选为浮萍。本专利技术将深水厌氧塘和稻田进行组合设计,形成一个生态系统,通过深水厌氧塘的厌氧分解和稻田的曝气功能对传统养鱼池塘产生的污水进行净化,而且净化效果很好,可以用于替代高成本污水净化设备。本专利技术所述养虾池1内设有排污机构,所述排污机构包括有用于设置在所述养虾池的池壁上的集污装置10和用于设置在所述养虾池的池底的排污装置11;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虾池可简便排污的虾稻灌溉水自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养虾池(1)、厌氧池(2)、稻田(3)和蓄水池(4),所述养虾池(1)和所述厌氧池(2)之间开设有水流方向从所述养虾池(1)至所述厌氧池(2)的第一水渠(5),所述厌氧池(2)和所述稻田(3)之间设有水流方向从所述厌氧池(2)至所述稻田(3)的第二水渠(6),所述稻田(3)和蓄水池(4)之间设有水流方向从所述稻田(3)至所述蓄水池(4)的第三水渠(7),所述蓄水池(4)和所述养虾池(1)之间开设有水流方向从所述蓄水池(4)至所述养虾池(1)的第四水渠(8),所述厌氧池(2)水面上在靠近所述第二水渠(6)处种植有漂浮型水生植物,并且所述厌氧池(2)水面上种植漂浮型水生植物的面积占所述厌氧池(2)总水面面积的15%,所述厌氧池(2)的污水进口设于所述厌氧池(2)的底部,所述第一水渠(5)的出口与所述厌氧池(2)的污水进口连接,所述厌氧池(2)的水深为3.5m-3.9m,所述稻田(3)水深为0.4m,所述蓄水池(4)的水深为2.5m;/n所述养虾池(1)内设有排污机构,所述排污机构包括有用于设置在所述养虾池的池壁上的集污装置(10)和用于设置在所述养虾池的池底的排污装置(11);所述集污装置(10)包括有支架(12)、固定在所述支架(12)上的微孔管(13)、与所述微孔管(13)连通的输气管(14)、以及与所述输气管(14)连接的输气装置;所述排污装置(11)包括有盆形主体(15),所述盆形主体(15)的侧壁上形成有排污孔,所述盆形主体(15)的底板上形成有排污口(16),在所述排污口(16)上形成有盖板(17),在所述盖板(17)上形成有拉绳(18),所述盖板(17)具有在所述拉绳(18)的拉力下打开所述排污口(16)的排污位置和所述拉绳(18)的拉力消失后盖住所述排污口(16)的封堵位置,所述排污机构还包括有供所述拉绳缠绕的滑轮,所述盖板(17)通过铰接部件与所述盆形主体(15)的底板铰接,并通过弹性部件与底板连接,所述弹性部件具有在所述盖板(17)处于所述排污位置时的拉伸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虾池可简便排污的虾稻灌溉水自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养虾池(1)、厌氧池(2)、稻田(3)和蓄水池(4),所述养虾池(1)和所述厌氧池(2)之间开设有水流方向从所述养虾池(1)至所述厌氧池(2)的第一水渠(5),所述厌氧池(2)和所述稻田(3)之间设有水流方向从所述厌氧池(2)至所述稻田(3)的第二水渠(6),所述稻田(3)和蓄水池(4)之间设有水流方向从所述稻田(3)至所述蓄水池(4)的第三水渠(7),所述蓄水池(4)和所述养虾池(1)之间开设有水流方向从所述蓄水池(4)至所述养虾池(1)的第四水渠(8),所述厌氧池(2)水面上在靠近所述第二水渠(6)处种植有漂浮型水生植物,并且所述厌氧池(2)水面上种植漂浮型水生植物的面积占所述厌氧池(2)总水面面积的15%,所述厌氧池(2)的污水进口设于所述厌氧池(2)的底部,所述第一水渠(5)的出口与所述厌氧池(2)的污水进口连接,所述厌氧池(2)的水深为3.5m-3.9m,所述稻田(3)水深为0.4m,所述蓄水池(4)的水深为2.5m;
所述养虾池(1)内设有排污机构,所述排污机构包括有用于设置在所述养虾池的池壁上的集污装置(10)和用于设置在所述养虾池的池底的排污装置(11);所述集污装置(10)包括有支架(12)、固定在所述支架(12)上的微孔管(13)、与所述微孔管(13)连通的输气管(14)、以及与所述输气管(14)连接的输气装置;所述排污装置(11)包括有盆形主体(15),所述盆形主体(15)的侧壁上形成有排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艳蓉杜德新李良玉魏文燕
申请(专利权)人:崇州市桤泉镇千禾土地股份合作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