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223705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1 01: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装置,涉及污水处理的技术领域,污水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多功能生物反应器、内循环曝气生物滤池和臭氧催化氧化池,污水能够依次经过多功能生物反应器、内循环曝气生物滤池和臭氧催化氧化池进行处理。解决了污水处理效果差,污水无法达标排出的技术问题。污水经过多功能生物反应器,对其进行除碳、脱氮和去磷反应,经过多功能生物反应器去除大部分有机物的污水进入内循环曝气生物滤池内,对污水中微量可生化性有机物降解去除,减少后续臭氧催化氧化池内臭氧投加量,节省运行成本,在臭氧催化氧化池内,污水通过臭氧去除难以生化降解的污染物,实现对污水进行深度处理,保证污水达标排放。

Sewage treatment pla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污水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我国石油化工污水处理厂采用的传统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脱氮除磷效果较差,且处理后出水无法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需增加相应的化学需氧量(COD)和脱氮除磷的深度处理工艺;研究采用新的污水处理工艺,使经处理后的污水完全达标排放势在必行。传统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流程说明:废水分别通过厌氧反应、缺氧和好氧反应,首先在厌氧反应池内释磷菌利用污水中溶解态有机物进行厌氧释磷,污水再进入缺氧池,反硝化细菌利用剩余的溶解性有机物和好氧池回流的硝化液进行脱氮反应,最后污水进入好氧池进行释磷、硝化以及剩余有机物的氧化;最后经沉淀进行泥水分离,出水排放,沉淀的污泥以富磷排出。传统生物脱磷除磷工艺缺点是:反应池容积大,以保证废水能够充分进行厌氧反应、缺氧和好氧反应,占地面积大;用于中小型污水厂费用偏高;处理后出水各项指标难以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污水处理装置,以解决了现有污水处理效果差无法达标排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多功能生物反应器、内循环曝气生物滤池和臭氧催化氧化池,污水能够依次经过多功能生物反应器、内循环曝气生物滤池和臭氧催化氧化池进行处理;所述多功能生物反应器用于对污水进行除碳、脱氮、去磷处理,所述内循环曝气生物滤池用于对污水进行过滤和降解微量可生化性有机物,提高传质效率,从而有效去除污水中微量可生化性有机物,所述臭氧催化氧化池用于通过臭氧对污水进行催化降解处理。进一步的,所述多功能生物反应器包括厌氧室、缺氧室、污泥循环室和好氧室;所述厌氧室、缺氧室和好氧室依次连通,以使污水依次通过厌氧室、缺氧室和好氧室进行厌氧、缺氧和好氧反应;所述好氧室的下端与所述污泥循环室连通,以使所述好氧室内的活性污泥能够进入所述污泥循环室内;所述好氧室还与所述缺氧室通过提升泵连通,以使好氧室内的硝化液能够回流至所述缺氧室内;所述污泥循环室还与所述厌氧室连通,污泥循环室与所述缺氧室连通,以及所述污泥循环室与好氧室连通,所述污泥循环室内的污泥能够分别回流至所述厌氧室、缺氧室和好氧室,以补充所述厌氧室、缺氧室和好氧室内的活性污泥。进一步的,所述污泥循环室内设置有污泥沉淀区、污泥管道、第一提升系统和污泥导向机构;所述好氧室的下端与所述污泥循环室通过连通口连通;所述污泥导向机构朝向所述连通口,用于将沉淀区沉淀的污泥导向至污泥循环室的底部,所述第一提升系统用于将所述污泥导向机构的污泥提升至所述污泥管道。进一步的,所述污泥管道包括污泥回流管和污泥排出管,所述污泥回流管和污泥排出管上均设置阀门,用于控制所述厌氧室、缺氧室、好氧室以及污泥循环室的污泥浓度;所述污泥循环室与所述厌氧室之间、污泥循环室与所述缺氧室、以及所述污泥循环室与好氧室之间分别通过污泥回流管连通;所述污泥排出管用于与污泥池连通。进一步的,所述污泥导向机构包括滑泥导向板;所述滑泥导向板倾斜连接在所述连通口和所述污泥循环室的底部,以使污泥能够沿所述滑泥导向板流动。进一步的,所述污泥循环室内还设置斜板,所述斜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斜板设置在所述污泥导向机构的上侧,且相邻所述斜板之间形成污泥沉淀后的出水通道,所述斜板的上端设置有溢流堰,用于收集污水排放。进一步的,所述好氧室包括第二提升系统和第一曝气管;所述第一曝气管水平设置在所述好氧室内,用于提供所述好氧室内微生物供氧并增加扰动,以使微生物与废水充分反应;所述第二提升系统用于使污水在好氧室内循环流动。进一步的,所述内循环曝气生物滤池包括填料室和曝气提升系统;所述曝气提升系统包括动力源和第二曝气管,所述动力源与所述第二曝气管连通,所述第二曝气管隔离设置在所述填料室内;所述填料室内设置有多层填料。进一步的,所述填料室内设置有活性生化滤料。进一步的,所述臭氧催化氧化池包括臭氧发生器和臭氧曝气管;所述臭氧发生器通过输送管道与所述臭氧催化氧化池连通,所述臭氧曝气管设置在所述臭氧催化氧化池内。本技术提供的污水处理装置,污水经过多功能生物反应器,对污水除碳、脱氮、去磷处理,去除污水中大部分污染物,经过多功能生物反应器的污水依次进入到内循环曝气生物滤池和臭氧催化氧化池,在内循环曝气生物滤池内,将污水中微量可生化有机污染物,减少后续臭氧催化氧化池内臭氧投加量,节省运行成本,在臭氧催化氧化池内,污水通过臭氧或催化臭氧产生的羟基自由基去除难以生化降解的污染物,实现对污水进行深度处理,保证污水达标排放。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污水处理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生物反应器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污泥循环室的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内循环曝气生物滤池的示意图。图标:11-多功能生物反应器;12-内循环曝气生物滤池;13-臭氧催化氧化池;111-厌氧室;112-缺氧室;113-污泥循环室;114-好氧室;115-第一提升系统;116-污泥导向机构;117-污泥回流管;118-污泥排出管;119-斜板;1110-第二提升系统;1111-第一曝气管;121-填料室;122-曝气提升系统;131-臭氧发生器;132-臭氧曝气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多功能生物反应器11、内循环曝气生物滤池12和臭氧催化氧化池13;多功能生物反应器11、内循环曝气生物滤池12和臭氧催化氧化池13依次设置,且污水能够依次经过多功能生物反应器11、内循环曝气生物滤池12和臭氧催化氧化池13进行处理。污水经过多功能生物反应器11,对污水除碳、脱氮、去磷处理,去除污水中大部分污染物,经过多功能生物反应器的污水依次进入到内循环曝气生物滤池12和臭氧催化氧化池13,在内循环曝气生物滤池12内,将污水中微量可生化有机污染物去除,减少后续臭氧催化氧化池13内臭氧投加量,节省运行成本,在臭氧催化氧化池13内,污水通过臭氧去除难以生化降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多功能生物反应器、内循环曝气生物滤池和臭氧催化氧化池,污水能够依次经过多功能生物反应器、内循环曝气生物滤池和臭氧催化氧化池进行处理;/n所述多功能生物反应器用于对污水进行除碳、脱氮、去磷处理,所述内循环曝气生物滤池用于对污水进行过滤和降解微量可生化性有机物,所述臭氧催化氧化池用于通过臭氧对污水进行催化降解处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多功能生物反应器、内循环曝气生物滤池和臭氧催化氧化池,污水能够依次经过多功能生物反应器、内循环曝气生物滤池和臭氧催化氧化池进行处理;
所述多功能生物反应器用于对污水进行除碳、脱氮、去磷处理,所述内循环曝气生物滤池用于对污水进行过滤和降解微量可生化性有机物,所述臭氧催化氧化池用于通过臭氧对污水进行催化降解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生物反应器包括厌氧室、缺氧室、污泥循环室和好氧室;
所述厌氧室、缺氧室和好氧室依次连通,以使污水依次通过厌氧室、缺氧室和好氧室进行厌氧、缺氧和好氧反应;
所述好氧室的下端与所述污泥循环室连通,以使所述好氧室内的活性污泥能够进入所述污泥循环室内;
所述好氧室还与所述缺氧室通过提升泵连通,以使好氧室内的硝化液能够回流至所述缺氧室;
所述污泥循环室还与所述厌氧室连通,污泥循环室与所述缺氧室连通,以及所述污泥循环室与好氧室连通,所述污泥循环室内的污泥能够分别回流至所述厌氧室、缺氧室和好氧室,以补充所述厌氧室、缺氧室和好氧室内的活性污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循环室内设置有污泥沉淀区、污泥管道、第一提升系统和污泥导向机构;
所述好氧室的下端与所述污泥循环室通过连通口连通;
所述污泥导向机构朝向所述连通口,用于将沉淀区沉淀的污泥导向至污泥循环室的底部,所述第一提升系统用于将所述污泥导向机构的污泥提升至所述污泥管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管道包括污泥回流管和污泥排出管,所述污泥回流管和污泥排出管上均设置阀门,用于控制所述厌氧室、缺氧室、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玉超彭淑香韩立陈怡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科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