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起重机三角架的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23412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4 15:55
一种起重机三角架的回收装置,包括吊臂、三角架、旋转台、变幅钢丝绳和绞车;所述旋转台的后侧对应后拉杆位置设有竖直设置的导向槽,所述第二铰接座设在导向槽的前侧,所述导向槽的上端设有向前倾斜设置的引导槽,所述后拉杆的下端位于引导槽的一端,所述引导槽的另一端与所述导向槽对接,所述导向槽的下端设有回收固定孔。取出后拉杆上的铰接轴;启动绞车放绳,三角架在重力作用下具有向后倾倒的趋势,绞车慢慢放绳,三角架慢慢向后倾倒,三角架在向后倾倒的过程中,后拉杆通过引导槽滑入后方的导向槽内并沿导向槽下滑;当后拉杆的角铰接孔与导向槽上的回收固定孔对准后,插入固定销将后拉杆的位置锁住即可。

A recovery device of crane trip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起重机三角架的回收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起重机,尤其是一种起重机三角架的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内河水运建设的高速发展,内河大型运输船的数量不断增多,对内河航道配套的大型应急救援打捞船的需求越来越大,然而内河及三峡库区闸门的低通航限高要求,限制了应急救援打捞船的尺寸,严重约束了船用起重机的起重能力,而现有的大型起重船由于其固定的结构形式,应用区域也受到严重限制,这将给应急抢险打捞及河道运输安全带来巨大的隐患。因此,研制大型且能适应内河低通航限高要求的船用起重机是今后我国内河航道工程船舶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6735671U,公告日为2017.12.12公开了一种用于通航限高区域的船用起重机。包括起重机转台,吊臂,可倒伏三角架,可折叠吊臂防后倾装置,前撑杆承接装置,三角架前撑杆下端与转台前端铰接,前撑杆和转台之间设置有用以承接倒伏的前撑杆的承接装置,承接装置的油缸设置于转台上,前撑杆上设置有与承接油缸相配合的油缸座;后拉杆分别与前撑杆上端和转台后端铰接,转台上设置有在拉杆与转台之间的销轴拆除后供后拉杆下端滑动的滑道;前撑杆上部设有可折叠吊臂防后倾装置,吊臂防后倾装置包括一端铰接于前撑杆上的防后倾支撑杆,防后倾支撑杆前端与曲柄滑块机构的一端相连。该起重机虽然也能实现倒伏折叠与伸展,在满足通航限高要求的同时具备大吨位起重能力,但是同时也存在以下缺陷:三角架折叠时,需要将后拉杆沿水平设置的滑道内横向滑移,然而,在三角架正常状态下,后拉杆与水平夹角接近于垂直,所以后拉杆竖直向下的压力较大,后拉杆下端与滑道的摩擦力较大,所以光靠三角架的自重推动后拉杆水平移动是比较困难的,尤其是滑道内可能会存在杂物增大摩擦力的情况下,使后拉杆的下端横向滑动更困难,所以上述折叠方案不容易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起重机三角架的回收装置,结构简单,且三角架的下降回收操作更简单、可靠。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起重机三角架的回收装置,包括吊臂、三角架、旋转台、变幅钢丝绳和绞车,所述三角架由左右对称的三角组件组成,所述三角组件之间通过连杆连接,所述三角组件包括前支撑杆和后拉杆,前支撑杆的下端通过第一铰接轴与固定在旋转台上的第一铰接座铰接,后拉杆的下端通过第二铰接轴与固定在旋转台上的第二铰接座铰接,所述前支撑杆的上端与后拉杆的上端铰接;所述旋转台的后侧对应后拉杆位置设有竖直设置的导向槽,所述第二铰接座设在导向槽的前侧,所述导向槽的上端设有向前倾斜设置的引导槽,所述后拉杆的下端位于引导槽的一端,所述引导槽的另一端与所述导向槽对接,所述导向槽的下端设有回收固定孔;所述导向槽的上端设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前端设有防止后拉杆前倾的第一限位机构,所述安装座与后拉杆之间设有防止后拉杆后倾的第二限位机构;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包括限位板和限位螺栓,所述限位板上对应后拉杆的下端位置设有限位螺栓孔,限位螺栓与限位螺栓孔配合;所述第二限位机构包括架设在两侧安装座上的横杆、将横杆压紧在后拉杆后侧面的第一位置调节机构和将横杆压紧在安装座顶面的第二位置调节机构,所述第一位置调节机构包括固定在安装座顶部的第一调节螺栓座和与第一调节螺栓座螺纹配合的第一调节螺栓,所述第二位置调节机构包括固定在后拉杆后侧的第二调节螺栓座和与第二调节螺栓座螺纹配合的第二调节螺栓,所述第一调节螺栓座、第二调节螺栓座、后拉杆和安装座之间围成限制横杆的限位槽。本专利技术三角架回收原理:正常状态下,后拉杆呈竖直状态,后拉杆的后侧设有横杆阻挡;当需要下降回收三角架时,绞车启动并放绳将吊臂下放至大约水平状态搁置于吊臂搁置架上并固定;绞车再次启动并拉紧钢丝绳,由于吊臂及吊钩位置被固定,因此钢丝绳收紧后会拉动三角架绕前支撑杆下端的第一铰接轴转动,该转动的趋势会将后拉杆向上拉,从而减小后拉杆对第二铰接轴的压力;取出第二铰接轴;三角架在重力作用下具有向后倾倒的趋势,再次启动绞车放绳,绞车慢慢放绳,三角架慢慢向后倾倒,三角架在向后倾倒的过程中,后拉杆通过引导槽滑入后方的导向槽内并沿导向槽下滑;当后拉杆下端的铰接孔与导向槽上的回收固定孔对准后,插入固定销将后拉杆的位置锁住即可,此时由于后拉杆的下端处于更低的位置,所以三角架的整体高度更小。本专利技术的导向槽竖直设计,后拉杆的下端与导向槽之间的摩擦力更小,因此三角架的下降回收操作更顺畅可靠;另外,本专利技术利用起重机自身机构,通过绞车收放绳的动作实现后拉杆的升降,该结构简单。作为改进,所述第二铰接座的一侧设有取出和安装铰接轴的取轴装置。作为改进,所述取轴装置包括固定在第二铰接座一侧的螺杆与螺杆配合好的螺母、与螺母连接的移动板和连接螺栓,所述连接螺栓穿过移动板后与第二铰接轴螺纹连接。作为改进,所述导向槽由两块左右对称设置的导向板围成;所述引导槽包括一倾斜设置的引导板,引导板位于后拉杆的下方。本专利技术以现有技术相比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导向槽竖直设计,后拉杆的下端与导向槽之间的摩擦力更小,因此三角架的下降回收操作更顺畅可靠;另外,本专利技术利用起重机自身机构,通过绞车收放绳的动作实现后拉杆的升降,该结构简单。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三角架正常状态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三角架回收后示意图。图3为图1的A处放大图。图4为图2的B处放大图。图5为后拉杆下端铰接处示意图。图6为图5的C处放大图。图7为图5的D处放大图。图8为取轴装置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2所示,一种起重机,其用于船舶1的起重,本专利技术的三角架可下降回收,所述三角架的回收装置包括吊臂2、三角架6、旋转台8、变幅钢丝绳5和绞车7。所述三角架6由左右对称的三角组件组成,所述三角组件之间通过连杆连接,所述三角组件包括前支撑杆61和后拉杆62,前支撑杆61的下端通过第一铰接轴与固定在旋转台8上的第一铰接座63铰接,后拉杆62的下端通过第二铰接轴65与固定在旋转台8上的第二铰接座64铰接,所述前支撑杆61的上端与后拉杆62的上端铰接。如图3至5所示,所述旋转台8的后侧对应后拉杆62位置设有竖直设置的导向槽9,所述导向槽9由两块左右对称设置的导向板围成,导向槽9的前侧设有前封板,导向槽9的后侧开口,使后拉杆62能在导向槽9内上下滑动。所述第二铰接座64设在导向槽9的前侧,二者相互靠近,所述导向槽9的上端设有向前倾斜设置的引导槽,所述后拉杆62的下端位于引导槽的一端,所述引导槽的另一端与所述导向槽9对接,所述引导槽包括一倾斜设置的引导板10,引导板10位于后拉杆62的下方,当后拉杆62脱离第二铰接座64的约束后,后拉杆62的下端自然下落至引导板10上,然后通过引导板10导向滑入导向槽9内。所述导向槽9的下端设有回收固定孔91,所述回收固定孔91开设在导向板上,当后拉杆62通过导向槽9下滑至回收固定孔91处时,将固定销插入回收固定孔91和后拉杆62的铰接孔内即可将后拉杆62锁住;当然为了精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起重机三角架的回收装置,包括吊臂、三角架、旋转台、变幅钢丝绳和绞车,所述三角架由左右对称的三角组件组成,所述三角组件之间通过连杆连接,所述三角组件包括前支撑杆和后拉杆,前支撑杆的下端通过第一铰接轴与固定在旋转台上的第一铰接座铰接,后拉杆的下端通过第二铰接轴与固定在旋转台上的第二铰接座铰接,所述前支撑杆的上端与后拉杆的上端铰接;其特征在于:/n所述旋转台的后侧对应后拉杆位置设有竖直设置的导向槽,所述第二铰接座设在导向槽的前侧,所述导向槽的上端设有向前倾斜设置的引导槽,所述后拉杆的下端位于引导槽的一端,所述引导槽的另一端与所述导向槽对接,所述导向槽的下端设有回收固定孔;所述导向槽的上端设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前端设有防止后拉杆前倾的第一限位机构,所述安装座与后拉杆之间设有防止后拉杆后倾的第二限位机构;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包括限位板和限位螺栓,所述限位板上对应后拉杆的下端位置设有限位螺栓孔,限位螺栓与限位螺栓孔配合;所述第二限位机构包括架设在两侧安装座上的横杆、将横杆压紧在后拉杆后侧面的第一位置调节机构和将横杆压紧在安装座顶面的第二位置调节机构,所述第一位置调节机构包括固定在安装座顶部的第一调节螺栓座和与第一调节螺栓座螺纹配合的第一调节螺栓,所述第二位置调节机构包括固定在后拉杆后侧的第二调节螺栓座和与第二调节螺栓座螺纹配合的第二调节螺栓,所述第一调节螺栓座、第二调节螺栓座、后拉杆和安装座之间围成限制横杆的限位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起重机三角架的回收装置,包括吊臂、三角架、旋转台、变幅钢丝绳和绞车,所述三角架由左右对称的三角组件组成,所述三角组件之间通过连杆连接,所述三角组件包括前支撑杆和后拉杆,前支撑杆的下端通过第一铰接轴与固定在旋转台上的第一铰接座铰接,后拉杆的下端通过第二铰接轴与固定在旋转台上的第二铰接座铰接,所述前支撑杆的上端与后拉杆的上端铰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台的后侧对应后拉杆位置设有竖直设置的导向槽,所述第二铰接座设在导向槽的前侧,所述导向槽的上端设有向前倾斜设置的引导槽,所述后拉杆的下端位于引导槽的一端,所述引导槽的另一端与所述导向槽对接,所述导向槽的下端设有回收固定孔;所述导向槽的上端设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前端设有防止后拉杆前倾的第一限位机构,所述安装座与后拉杆之间设有防止后拉杆后倾的第二限位机构;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包括限位板和限位螺栓,所述限位板上对应后拉杆的下端位置设有限位螺栓孔,限位螺栓与限位螺栓孔配合;所述第二限位机构包括架设在两侧安装座上的横杆、将横杆压紧在后拉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懿邹韬玉誉斌赵旭韦淋睦郭安罗李妍谷文平凡精灵刘忠饶郭小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船华南船舶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