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废弃物无轴双螺旋灰尘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23389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4 15: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危险废弃物无轴双螺旋灰尘输送装置,包括:机架;输送槽,水平地安装在机架上,且该输送槽上的一端设有进料口,另一端设有出料口;两螺旋叶片,水平地位于输送槽内的每一螺旋叶片一端通过后轴支承在机架上,另一端通过前轴支承在机架上,且前轴与输送槽前端板、后轴与输送槽后端板动密封连接;动力总成,与所述前轴或所述后轴连接,以驱动螺旋叶片旋转;其中,螺旋叶片的表面具有鳞片层,该鳞片层为螺旋叶片自体生成的盾形鳞片层,且所包含盾形鳞片的左右对称线为并行于螺旋叶片外缘螺旋线及內缘螺旋线的螺旋线。依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输送装置结构相对紧凑、所适配减磨结构对输送能力影响较小。

Shaftless double helix dust conveying device for hazardous was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危险废弃物无轴双螺旋灰尘输送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危险废弃物输送的无轴双螺旋灰尘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相对于常规的螺旋输送机,无轴螺旋输送机的输送效率更高,缺点则是因欠缺轴的支撑,而使得螺旋叶片的支撑刚度稍差,中间悬垂无法克服,也因此,本领域为实现无轴螺旋输送机使用可靠性、螺旋叶片较长的使用寿命的侧重点也都放在如何克服无轴螺旋叶片自身刚度不佳的问题上,而在其他方面少有关注。中国专利文献CN205589910U公开了一种无轴螺旋输送机,其
技术介绍
部分对无轴螺旋输送机存在的固有缺陷进行了说明,即无轴螺旋叶片因中间悬垂,从而整体上成弓形结构,弓形的顶端会和筒体发生摩擦而过早的失效。在该专利文献中,其采用无轴螺旋叶片中部可替换的方式来延长无轴螺旋的整体寿命。然而,无轴螺旋采用分体组合的方式,很难做到螺旋工作面的严格连续性,一方面工作噪声会变大,另一方面装配难度也比较大。中国专利文献CN204197876U公开了一种无轴螺旋输送机结构,其借以实现增加螺旋使用寿命的方法是在机体的内表面设置橡胶摩擦层。尽管橡胶摩擦层能够有效降低噪音,降低螺旋与机体间的刚性摩擦,从而能够提高螺旋的使用寿命。橡胶摩擦层的存在尽管降低了刚性摩擦,但不可避免的会增加阻滞力,导致螺旋输送功率增大,能耗提高。中国专利文献CN101391697A公开了一种平置无轴螺旋输送机,该专利文献针对无轴螺旋易于磨损的缺陷,在一些实现中于输送槽和无轴螺旋叶片间加设中间衬板,而使输送槽与无轴螺旋叶片间脱离接触。进一步地,在一些实现中,该专利文献采用了各衬板上端面的中部压设有一压条,同时在相邻两衬板的上端的结合处也压设有压条,使衬板不易错位。但其整体结构复杂,衬板以及压条的存在不可避免的会增加输送槽的体积,并且衬板和压条的存在使输送槽内并不完整光滑,影响整体的输送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基于新的技术方向提高无轴螺旋使用寿命,而提供一种结构相对紧凑、所适配减磨结构对输送能力影响较小的危险废弃物无轴双螺旋灰尘输送装置。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危险废弃物无轴双螺旋灰尘输送装置,包括:机架;输送槽,水平地安装在机架上,且该输送槽上的一端设有进料口,另一端设有出料口;两螺旋叶片,水平地位于输送槽内的每一螺旋叶片一端通过后轴支承在机架上,另一端通过前轴支承在机架上,且前轴与输送槽前端板、后轴与输送槽后端板动密封连接;动力总成,与所述前轴或所述后轴连接,以驱动螺旋叶片旋转;其中,螺旋叶片的表面具有鳞片层,该鳞片层为螺旋叶片自体生成的盾形鳞片层,且所包含盾形鳞片的左右对称线为并行于螺旋叶片外缘螺旋线及內缘螺旋线的螺旋线。可选地,鳞片层上的盾形鳞片阵列以所述左右对称线为列向,以垂直于纵向的方向为行向;盾形鳞片阵列的列间距m大于单倍鳞片的宽度,小于两倍鳞片宽度;行间距大于四分之一倍鳞片宽度,小于等于四分之三倍鳞片宽度;相邻行间的鳞片依次间隔设置。可选地,盾形鳞片的底面为双抛物线相交而成,过相对应两交点的直线记为X轴,两抛物线的对称线构成所述左右对称线,并记为Y轴;相对应的盾形鳞片底面的方程为:L1:y=ax2+bL2:y=cx2+d式中a<0,b>0,b/a=d/c。可选地,L1与X轴相接所确定的盾形鳞片的部分记为第一部分,L2与X轴相接所确定的盾形鳞片部分记为第二部分;其中第一部分的上表面为球面,第二部分的上表面中线为斜线,斜线的一端为L2的拐点,另一端为所述球面的顶部。可选地,第一部分的高度h=1b~1.3b。可选地,d的绝对值为b绝对值的2~2.5倍。可选地,两螺旋叶片的中心距为螺旋叶片大径的1.6~1.8倍。可选地,所述动力总成位于所述输送槽的下侧,动力总成的动力输出端与螺旋叶片的动力输入端间在上下方向上通过齿轮传动机构或者链传动机构连接。可选地,齿轮传动机构所使用齿轮为斜齿轮;两螺旋叶片的转向相反。可选地,所述动密封连接所对应的结构为:提供一固定在输送槽相应端板上的套装的密封座;提供设置在密封座内并与前轴或后轴配合的骨架轴封;在密封座的端部设有密封挡圈。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所提供危险废弃物无轴双螺旋灰尘输送装置用于灰尘的输送,在螺旋叶片的表面形成有鳞片层,以提高螺旋叶片的耐摩擦能力。提高摩擦能力的措施直接由螺旋叶片自体成型,不会产生附加的部件,整体结构相对紧凑,从而对螺旋输送机的输送能力影响较小。附图说明图1为一实施例中危险废弃物无轴双螺旋灰尘输送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相应于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省略上盖)。图3为相应于图1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单个鳞片底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单个鳞片的侧剖结构示意图。图6a是鳞片阵列间距m为60μm的试件的表面电镜图。图6b是鳞片阵列间距m为80μm的试件的表面电镜图。图6c是鳞片阵列间距m为100μm的试件的表面电镜图。图中:1.后轴承座,2.后密封组件,3.机架,4.出料口,5.输送槽,6.螺旋叶片,7.变频三相异步电机,8.联轴器,9.进料口,10.行星减速机,11.前轴,12.前密封组件,13.联轴器,14.大齿轮,15.小齿轮,16.齿轮罩,17.小齿轮。n.织构深度,m.阵列间距。具体实施方式参见说明书附图1和附图2,尽管无轴螺旋叶片,即图中所示的螺旋叶片6,其并没有配置支撑轴,但因其存在旋转轴线,而并不影响本领域对其轴向、径向和周向的理解。此外,由于螺旋叶片6需要绕其轴线旋转,在机械领域需要提供支承结构,如图1中所示的后轴承座1和前轴承座,前后轴承座确定出螺旋叶片6的旋转轴线。适配于后轴承座1的用于支撑螺旋叶片6后端的部分记为后轴,属于在后端支撑螺旋叶片6的部分,也可以理解为纯粹的支撑轴。相应地,适配于前轴承座的用于支撑螺旋叶片6前端的部分记为前轴,属于在前端支撑螺旋叶片6的部分,同时在本领域也是引入动力的部分,因此也可以理解为传动轴。对于螺旋叶片6,其结构参数属于本领域的常规技术参数,在此不再赘述。螺旋叶片6的输送作用建立在螺旋叶片6的转动过程中螺旋叶片6上的侧面对物料的推挤作用,将螺旋叶片6的转动,转换成物料的轴向运动。在此过程中物料与螺旋叶片6间存在相对运动或因挠曲变形而与输送槽5间产生摩擦,由此而产生螺旋叶片6的磨损。如图1~3所示的一种危险废弃物无轴双螺旋灰尘输送装置,其包括机架3、安装在机架3上的输送槽5、位于输送槽5内并支承在机架3上并行设置的两个螺旋叶片6,以及驱动螺旋叶片6的以变频三相异步电机7为原动机的动力总成。图1~3中仅示出了部分机架3结构,在图1中,动力总成与输送槽5间为上下结构,机架3的支撑高度需足以使输送槽5的下方容置动力总成。图2中所示的输送槽5为卧式结构,配置两个螺旋叶片6,两个螺旋叶片6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危险废弃物无轴双螺旋灰尘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机架;/n输送槽,水平地安装在机架上,且该输送槽上的一端设有进料口,另一端设有出料口;/n两螺旋叶片,水平地位于输送槽内的每一螺旋叶片一端通过后轴支承在机架上,另一端通过前轴支承在机架上,且前轴与输送槽前端板、后轴与输送槽后端板动密封连接;/n动力总成,与所述前轴或所述后轴连接,以驱动螺旋叶片旋转;/n其中,螺旋叶片的表面具有鳞片层,该鳞片层为螺旋叶片自体生成的盾形鳞片层,且所包含盾形鳞片的左右对称线为并行于螺旋叶片外缘螺旋线及內缘螺旋线的螺旋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危险废弃物无轴双螺旋灰尘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
输送槽,水平地安装在机架上,且该输送槽上的一端设有进料口,另一端设有出料口;
两螺旋叶片,水平地位于输送槽内的每一螺旋叶片一端通过后轴支承在机架上,另一端通过前轴支承在机架上,且前轴与输送槽前端板、后轴与输送槽后端板动密封连接;
动力总成,与所述前轴或所述后轴连接,以驱动螺旋叶片旋转;
其中,螺旋叶片的表面具有鳞片层,该鳞片层为螺旋叶片自体生成的盾形鳞片层,且所包含盾形鳞片的左右对称线为并行于螺旋叶片外缘螺旋线及內缘螺旋线的螺旋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危险废弃物无轴双螺旋灰尘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鳞片层上的盾形鳞片阵列以所述左右对称线为列向,以垂直于纵向的方向为行向;
盾形鳞片阵列的列间距m大于单倍鳞片的宽度,小于两倍鳞片宽度;行间距大于四分之一倍鳞片宽度,小于等于四分之三倍鳞片宽度;
相邻行间的鳞片依次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危险废弃物无轴双螺旋灰尘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盾形鳞片的底面为双抛物线相交而成,过相对应两交点的直线记为X轴,两抛物线的对称线构成所述左右对称线,并记为Y轴;相对应的盾形鳞片底面的方程为:
L1:y=ax2+b
L2:y=cx2+d
式中a<0,b>0,b/a=d/c。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危险废弃物无轴双螺旋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芳刘芹刘云熇王守仁
申请(专利权)人:莱芜德正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