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应灯的底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3364 阅读:2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感应灯的底座,该感应灯的底座主要是可固定设置于呈纵向垂直的墙面上,或是墙角的内角处或是墙角的外角处,亦可藉由数条束带以纵向或是横向的绑固方式将感应灯的底座捆绑固定于柱状物上,在底座处与下部设有感应头及上部设有照明灯的本体结合固定,可达到具有多种不同固定方式的优点,以便使用者在使用上可针对不同的安装需求之用。(*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感应灯的底座,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固定于呈纵向垂直的墙面上,或是墙角的内角或外角处,亦可藉由束带以纵向或横向将底座绑固于柱状物上的,与设有感应头与照明灯的本体结合,可达到具有多种不同固定方式的感应灯的底座。
技术介绍
由于感应灯处设有感应头与照明灯,因而应用于可供感应人体及提供照明之用,照明灯可提供照明以便提供人员在行进时的照明,或是照明灯在照亮后,可供拍摄及录像之用,故感应灯的实用性相当广泛。一般传统式习用的感应灯,皆设有一底座,该底座充其量仅具有可供设置于呈纵向垂直的墙面上而已,但是,上述结构在实际使用时,却具有如后的缺点,有待改善对于呈墙角的内角或是墙角的外角或是柱状物,藉该底座却不能分别予以适用,故上述传统式习用结构的实用性并不足够,实有加以改善的必要。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感应灯的底座仍存在有诸多的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感应灯的底座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有鉴于上述现有的感应灯的底座存在的缺陷,本设计人基于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积极加以研究创新,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感应灯的底座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感应灯的底座,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使其可以具有多种不同的固定方式,以便使用者在使用上可以针对不同的安装需求使用。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主要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技术提出的感应灯的底座,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一底座,该底座为一框体,该底座可分为上半部与下半部两部份,在上半部后方两侧分别设有呈纵向的平面部,其上设有数孔,在上半部处并分别位于各平面部的相邻外侧处设有外斜面部,在外斜面部上设有数个孔;在上半部背面并相邻两平面部之间,设有相对的内斜面部,各内斜面部上分别设有孔,在各内斜面部的上、下位置分别设有一开口,在上半部的左、右相对位置设有数组相对的横向孔,各组横向孔与相对的开口之间为横向对应,在上半部的上、下位置分别设有数组相对的纵向孔。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前述的感应灯的底座,其中所述的底座是呈矩形。前述的感应灯的底座,其中所述的平面部上所设的孔处设置螺丝。前述的感应灯的底座,其中所述的外斜面部上所设的孔处设置螺丝。前述的感应灯的底座,其中所述的内斜面部上所设的孔处设置螺丝。前述的感应灯的底座,其中所述的相对的横向孔与开口处设置束带。前述的感应灯的底座,其中所述的相对的纵向孔处设置束带。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为了达到前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所运用的技术手段是提供一种感应灯的底座,为达成前述目的采取的主要技术手段是包括感应灯的底座主要是可固定设置于呈纵向垂直的墙面上,或是墙角的内角处或墙角的外角处,亦可藉由数条束带以纵向或横向绑固方式将底座绑固于柱状物上,在底座处与下部设感应头与上部设有照明灯的本体结合固定,可达到具有多种不同固定方式的优点,以便使用者在使用上可针对不同的安装需求,可达到使用上相当便利的优点。经由上述可知,本技术是一种感应灯的底座,该感应灯的底座是可固定设置于呈纵向垂直的墙面上,或是墙角的内角处或是墙角的外角处,亦可藉由数条束带以纵向或是横向的绑固方式将感应灯的底座捆绑固定于柱状物上,在底座处与下部设有感应头及上部设有照明灯的本体结合固定,可达到具有多种不同固定方式的优点,以便使用者在使用上可针对不同的安装需求之用。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至少具有下列优点本技术是利用前述的空间结构型态下,藉由上述装置的设置,可以达到具有多种不同固定方式的功效,以便在使用者在使用上可针对不同的安装需求之用,具有显著而具体的功效增进。综上所述,本技术特殊结构的感应灯的底座,具有上述诸多的优点及实用价值,并在同类产品中未见有类似的结构设计公开发表或使用而确属创新,其不论在结构上或功能上皆有较大的改进,在技术上有较大的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且较现有的感应灯的底座具有增进的多项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而具有产业的广泛利用价值,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底座与设有感应头与照明灯的本体结合后的立体外观图。图2是本技术的底座与设有感应头与照明灯的本体在结合前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的底座与设有感应头与照明灯的本体结合后,并可看到底座的立体外观图。图4是本技术的底座当安装于呈纵向垂直的墙面处的俯视结合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的底座当安装于墙角的内角处的俯视结合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的底座当安装于墙角的外角处的俯视结合剖视图。图7是本技术的底座以纵向的束带安装于柱状物上的纵向结合剖视图。图8是本技术的底座当以横向的束带安装于柱状物上的俯视结合剖视图。10底座 11上半部12下半部 13平面部14孔 15外斜面部16孔 17内斜面部18孔 19开口20横向孔 21横向孔22纵向孔 23纵向孔30螺丝 40墙面41墙角 50束带51柱状物 52柱状物60螺丝 70本体71感应头 72照明灯 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感应灯的底座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图1是本技术的底座与设有感应头与照明灯的本体结合后的立体外观图;图2是本技术的底座与设有感应头与照明灯的本体在结合前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的底座与设有感应头与照明灯的本体结合后,并可看到底座的立体外观图。本技术是为一种感应灯的底座,其包括有一底座10,该底座10基本上是呈一矩形的框体,该底座10是可分为上半部11与下半部12两个部份。请参阅图4所示,是本技术的底座当安装于呈纵向垂直的墙面处的俯视结合剖视图。位于上半部11后方两侧分别设有呈纵向的平面部13,其上设有数孔14,可藉螺丝30穿过孔14将其固定于呈纵向垂直的墙面40上。请参阅图5所示,是本技术的底座当安装于墙角的内角处的俯视结合剖视图。在上半部11处并分别位在各平面部13的相邻外侧处设有外斜面部15,在外斜面部15上设有数个孔16,可藉由螺丝30穿过孔16将其固定于墙角41的内角处。请参阅图6所示,是本技术的底座当安装于墙角的外角处的俯视结合剖视图。在上半部11背面并相邻两平面部13之间,设有相对的内斜面部17,各内斜面部17上分别设有孔18,可藉由螺丝30穿过孔18将其固定于墙角41的外角处。请参阅图7所示,是本技术的底座以纵向的束带安装于柱状物上的纵向结合剖视图。在上半部11的上、下位置分别设有数组相对的纵向孔22、23,在相对的纵向孔22、23处分别可供穿入束带50,并将束带50捆绑于柱状物52上固定。请参阅图8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感应灯的底座,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    一底座,该底座为一框体,该底座可分为上半部与下半部两部份,在上半部后方两侧分别设有呈纵向的平面部,其上设有数孔,在上半部处并分别位于各平面部的相邻外侧处设有外斜面部,在外斜面部上设有数个孔;    在上半部背面并相邻两平面部之间,设有相对的内斜面部,各内斜面部上分别设有孔,在各内斜面部的上、下位置分别设有一开口,在上半部的左、右相对位置设有数组相对的横向孔,各组横向孔与相对的开口之间为横向对应,在上半部的上、下位置分别设有数组相对的纵向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音樵
申请(专利权)人:好庆科技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