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框制作方法、中框及电子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23233186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4 15: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框制作方法,包括步骤:提供用于制作中框的毛坯件;毛坯件包括:边框和连接边框的中板;对毛坯件进行注塑以形成位于边框与中板之间的塑胶件;对塑胶件进行CNC加工以实现仿形开粗;对毛坯件进行CNC加工且对塑胶件进行精修处理以得到成型的中框。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中框和一种电子设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对毛坯件进行注塑以形成位于边框与中板之间的塑胶件,接着对塑胶件进行仿形开粗,实现对塑胶件的第一次切削。在后续的毛坯件的CNC加工中,实现对塑胶件的第二次切削。通过两次CNC加工的切削处理,逐步将塑胶件切削成型,避免塑胶件在CNC加工中因为切削量过大而无法承受加工刀具的作用力而出现崩缺的问题。

Middle frame production method, middle frame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中框制作方法、中框及电子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产品制造
,特别是涉及一种中框制作方法、一种中框、以及一种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触控屏幕的技术发展,如今大多数电子产品都是采用触控屏作为显示屏幕和输入工具。因此,电子产品的结构设计也逐渐转变为以触控屏、中框、以及底盖的组合方式。其中,中框为电子零件的主要载体,例如控制电路板、控制芯片、天线、电池、数据输入端、以及其他的电子零件等均安装在中框上。在中框制作的过程中,需要在边框和中板之间注塑成型出塑胶圈,该塑胶圈为分布于边框与中板的交界处的塑胶件。而针对中框用于安装触控屏的一面(也俗称为TP面),该塑胶圈的边缘经常会出现塑胶崩缺的问题,从而导致产品不良。塑胶崩缺问题出现的原因有多种,主要原因在于中框制作过程中,塑胶圈因切削量过大而无法承受加工刀具的作用力而出现崩缺。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中框制作方法,对毛坯件进行注塑以形成位于边框与中板之间的塑胶件,接着对塑胶件进行仿形开粗,实现对塑胶件的第一次切削。在后续的毛坯件的CNC加工中,对中板、边框、以及塑胶件进行切削,此时,实现对塑胶件的第二次切削。通过两次CNC加工的切削处理,逐步将塑胶件切削成型,避免塑胶件在CNC加工中因为切削量过大而无法承受加工刀具的作用力而出现崩缺的问题。一种中框制作方法,包括步骤:提供用于制作中框的毛坯件;毛坯件包括:边框和连接边框的中板;对毛坯件进行注塑以形成位于边框与中板之间的塑胶件;对塑胶件进行CNC加工以实现仿形开粗;对毛坯件进行CNC加工且对塑胶件进行精修处理以得到成型的中框。上述中框制作方法,对毛坯件进行注塑以形成位于边框与中板之间的塑胶件,接着对塑胶件进行仿形开粗,实现对塑胶件的第一次切削。在后续的毛坯件的CNC加工中,对中板、边框、以及塑胶件进行切削,此时,实现对塑胶件的第二次切削。通过两次CNC加工的切削处理,逐步将塑胶件切削成型,避免塑胶件在CNC加工中因为切削量过大而无法承受加工刀具的作用力而出现崩缺的问题。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提供用于制作中框的毛坯件的步骤中,边框与中板通过焊接连接;或,边框与中板通过CNC加工一体成型;或,边框与中板通过压铸一体成型;或,边框通过将中板放入模具中压铸而成;或,中板通过将边框放入模具中压铸而成。毛坯件的中板与边框之间可以有多种连接方式,例如,通过CNC加工或者压铸分别得到独立的边框和中板,再通过焊接的方式将边框与中板连接在一起。又例如,在一块原料上通过CNC加工成型出一体成型的中板和边框。又例如,通过压铸成型出一体成型的中板和边框。又例如,先通过CNC加工或者压铸得到边框,再将边框放入到模具内压铸得到中板。又例如,先通过CNC加工或者压铸得到中板,再将中板放入到模具内压铸得到边框。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对毛坯件进行注塑以形成位于边框与中板之间的塑胶件的步骤中,注塑时所使用的模具的走胶通道的宽度为3.5mm~4.5mm,深度为2.5mm~3.5mm。将走胶通道的宽度设置为3.5mm~4.5mm,深度为2.5mm~3.5mm,其走胶通道相比传统的注塑模具的走胶通道更大,更容易达到注塑到位的目的,提高塑胶件注塑成型的厚度,提高注塑走胶的顺畅度,更容易达到填充的目的,降低缺胶的风险。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对毛坯件进行注塑以形成位于边框与中板之间的塑胶件的步骤中,采用的注塑方法为纳米注塑。纳米注塑成型(英文全称:NanoMoldingTechnology,缩写为:NMT),是一种金属与塑料以纳米技术结合的工艺,其先将金属表面进行纳米化处理,然后将塑料直接输出成型在金属表面,让金属与塑料可以一体成型,不仅能够兼顾金属外观质感,而且可以简化产品结构件设计,使得产品更加轻薄化。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对塑胶件进行CNC加工以实现仿形开粗的步骤中,塑胶件沿中板的厚度方向预留0.15mm~0.25mm的加工余量。在塑胶件的仿形开粗的过程中,需要在沿中板的厚度方向预留0.15mm~0.25mm的加工余工,其目的是为后续的CNC加工精修预留加工空间,并且避免塑胶件的切削量过大而出现崩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对毛坯件进行CNC加工且对塑胶件进行精修处理以得到成型的中框的步骤中,对塑胶件进行精修处理时采用斜度刀。在毛坯件的CNC加工中,对塑胶件的精修处理采用斜度刀,能够更好地适应经过仿形开粗后的塑胶件的轮廓形状,避免加工后在塑胶件的边缘出现利边。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斜度刀为D4R1的刀具。D4R1的斜度刀的刃口锋利,在切削后的塑胶件上残留的毛刺数量较少。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对毛坯件进行CNC加工且对塑胶件进行精修处理以得到成型的中框的步骤中,在对塑胶件进行精修处理后,采用静电布对塑胶件进行擦拭清洁。由于塑胶件在注塑后进行了仿形开粗,因此,在后续的精修处理时,塑胶件的切削量减少,残留的毛刺数量较少,可以通过静电布擦拭去除毛刺,降低精修后的塑胶件出现崩胶的风险。同时,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中框。一种中框,采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中框制作方法制得。该中框的优点在于,在中框的制作过程中,对毛坯件进行注塑以形成位于边框与中板之间的塑胶件,接着对塑胶件进行仿形开粗,实现对塑胶件的第一次切削。在后续的毛坯件的CNC加工中,对中板、边框、以及塑胶件进行切削,此时,实现对塑胶件的第二次切削。通过两次CNC加工的切削处理,逐步将塑胶件切削成型,避免塑胶件在CNC加工中因为切削量过大而无法承受加工刀具的作用力而出现崩缺的问题。同时,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中框。该电子设备的优点在于,其包含的中框在制作过程中,对毛坯件进行注塑以形成位于边框与中板之间的塑胶件,接着对塑胶件进行仿形开粗,实现对塑胶件的第一次切削。在后续的毛坯件的CNC加工中,对中板、边框、以及塑胶件进行切削,此时,实现对塑胶件的第二次切削。通过两次CNC加工的切削处理,逐步将塑胶件切削成型,避免塑胶件在CNC加工中因为切削量过大而无法承受加工刀具的作用力而出现崩缺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的中框制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中框制作方法中所采用的一种毛坯件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毛坯件在注塑后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毛坯件经过注塑以及CNC加工后得到的成型的中框的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的中框制作方法中采用的斜度刀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的含义为:10-毛坯件,11-边框,12-中板,13-塑胶件;20-斜度刀。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框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n提供用于制作中框的毛坯件;所述毛坯件包括:边框和连接所述边框的中板;/n对所述毛坯件进行注塑以形成位于所述边框与所述中板之间的塑胶件;/n对所述塑胶件进行CNC加工以实现仿形开粗;/n对所述毛坯件进行CNC加工且对所述塑胶件进行精修处理以得到成型的中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框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提供用于制作中框的毛坯件;所述毛坯件包括:边框和连接所述边框的中板;
对所述毛坯件进行注塑以形成位于所述边框与所述中板之间的塑胶件;
对所述塑胶件进行CNC加工以实现仿形开粗;
对所述毛坯件进行CNC加工且对所述塑胶件进行精修处理以得到成型的中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框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提供用于制作中框的毛坯件的步骤中,所述边框与所述中板通过焊接连接;或,所述边框与所述中板通过CNC加工一体成型;或,所述边框与所述中板通过压铸一体成型;或,所述边框通过将所述中板放入模具中压铸而成;或,所述中板通过将所述边框放入模具中压铸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框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对所述毛坯件进行注塑以形成位于所述边框与所述中板之间的塑胶件的步骤中,注塑时所使用的模具的走胶通道的宽度为3.5mm~4.5mm,深度为2.5mm~3.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框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对所述毛坯件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纲陈平忠匡秋吉蒋文明陈河生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长盈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