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式带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3254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4 15: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工具,尤其涉及一种手持式带锯,在带锯上设有把手和辅助把手,辅助把手包括第一握持部、第二握持部、第三握持部、连接部、延伸部和辅助握持部,第二握持部与第一握持部间隔设置,第三握持部连接第一握持部与第二握持部的一端;连接部与第二壳体或第三壳体连接,并连接第一握持部与第二握持部的另一端;延伸部连接至第一握持部邻近连接部的一端,辅助握持部连接至延伸部,且位于第二外壳面的上侧。辅助握持部的设计使用,既可避免切割工件时手臂阻挡视线的情况出现,也可以使操作过程更加轻松省力,也更有利于保持带锯机身的稳定。

Hand held band saw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手持式带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切割工具,尤其涉及一种手持式带锯。
技术介绍
目前,手持式带锯的运用相当广泛,可用于切割包括不锈钢在内的所有可加工金属、管材、实心体等。具有很强的抗热性、抗磨损性和抗震性,与同类产品相比,使用寿命更长。因其具有使用灵活、方便等优点,已被广泛的应用于工业,家庭等多种类棒料,管料及型材进行切断的场合。但是,目前市面上的手持式带锯,采用把手与辅助把手前后抓持的方式来完成加工操作,使用时通过握住把手,来控制扳机启动带锯,而辅助把手采用提压的方式握持,根据实际需要来改变带锯的操作高度,但由于操作时水平方向存在视觉盲区的关系,手臂挡住使用者视线,使用户的操作也相对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辅助握持部结构的手持式带锯。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手持式带锯,包括:第一壳体,形成有第一外壳面;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间隔设置,并形成有第二外壳面;第三壳体,连接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转动轮,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一壳体内;第二转动轮,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二壳体内;锯条,连接第一转动轮和第二转动轮;把手,把手两端分别与第一外壳面及第三壳体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辅助把手,与第二壳体或第三壳体转动连接;第一转动轮与第二转动轮分别设置于第一外壳面及第二外壳面的下侧,把手位于第一外壳面的上侧;辅助把手包括:第一握持部;第二握持部,与第一握持部间隔设置;第三握持部,连接第一握持部与第二握持部的一端;连接部,与第二壳体或第三壳体连接,并连接第一握持部与第二握持部的另一端;延伸部,连接至第一握持部邻近连接部的一端;辅助握持部,连接至延伸部,且位于第二外壳面的上侧。可选的,第一外壳面至少部分与第二外壳面至少部分在预设平面内;把手至预设平面在垂直于预设平面的方向的最大距离大于辅助握持部至预设平面在垂直于预设平面的方向的最大距离。可选的,手持式带锯还包括:张紧组件,用于调节锯条的位置,张紧组件包括:扳钮,连接至第二壳体,且扳钮设置于第二外壳面与辅助握持部之间。可选的,辅助握持部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握持侧和第二握持侧;延伸部包括一个延伸端,延伸端与第一握持侧邻近第二握持侧的部分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可选的,辅助握持部具有一握持底面,握持底面部分在握持平面内;第二外壳面包括一个中央表面,中央表面在预设平面内;手持式带锯还包括:电池包,具有一连接端口;第三壳体具有一连接座;连接端口连接至连接座;辅助把手能够绕转动轴线转动至与第二壳体接触的第一极限位置,和与电池包接触的第二极限位置;在第一极限位置与第二极限位置之间,至少存在一个能够使握持平面与第二外壳的中央表面平行的把手中间位置。可选的,辅助握持部具有一握持底面;第二外壳面包括一个中央表面,中央表面在预设平面内;手持式带锯还包括:电池包,具有一连接端口;第三壳体具有一连接座;连接端口连接至连接座;辅助把手能够绕转动轴线转动至与第二壳体接触的第一极限位置,和与电池包接触的第二极限位置;在第一极限位置与第二极限位置之间,至少存在一个能够使握持底面与第二外壳的中央表面平行的把手中间位置。可选的,扳钮具有一顶面;当辅助把手处于把手中间位置时,辅助握持部的握持底面至第二外壳面在垂直于预设平面的方向的最小距离大于扳钮的顶面至第二外壳面在垂直于预设平面的方向的最大距离。可选的,当辅助把手处于把手中间位置时,握持底面至中央表面的沿垂直于预设平面的方向的长度范围为28mm-70mm。可选的,辅助握持部还包括:第三握持侧,与第一握持侧相对设置;第四握持侧,与第二握持侧相对设置;握持顶面,与底面相对设置且连接第一握持侧、第二握持侧、第三握持侧及第四握持侧,延伸端至少部分连接于握持顶面;其中,当辅助把手处于把手中间位置时,第一握持侧、第二握持侧、第三握持侧以及第四握持侧与预设平面基本垂直。可选的,把手,具有一个把手中分面;辅助握持部与延伸部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其中,把手中分面与第一外壳面相交所成的角度范围135度-155度,且第一外壳面的至少部分与第二外壳面的至少部分基本位于同一平面内。本专利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可以让使用者在切割工件时,将握持辅助把手的手搭在辅助握持部上,在起到稳住机器作用的同时,释放握持手,让操作更轻松省力。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手持式带锯的第二切割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图1所示手持式带锯的第一切割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为图1所示手持式带锯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所示为图1所示手持式带锯的背部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所示为图1所示手持式带锯的调节装置处于第二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所示为图1所示手持式带锯的正视图;图7所示为图1所示手持式带锯的第一导向机构和第二导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8所示为图1所示手持式带锯辅助把手处于把手中间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图9所示为图1所示手持式带锯辅助把手处于第一极限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0所示为图1所示手持式带锯辅助把手处于第二极限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1所示为图1所示手持式带锯中调节装置处于第一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2所示为图11沿A-A方向的剖视图;图13所示为图1所示手持式带锯中调节装置处于中间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4所示为图1所示手持式带锯中调节装置处于第二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5所示为图1所示手持式带锯中调节装置处于受力溃缩的状态示意图;图16所示为图1所示的局部放大图;图17所示为图2所示的局部放大图;图18所示为图3所示的局部放大图;图19所示为图4所示的局部放大图;图20所示为图1所示手持式带锯的辅助把手的结构爆炸图;图21所示为图20所示手持式带锯中启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2所示为图21沿B-B方向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持式带锯,包括:/n第一壳体,形成有第一外壳面;/n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间隔设置,并形成有第二外壳面;/n第三壳体,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n第一转动轮,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n第二转动轮,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内;/n锯条,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轮和第二转动轮;/n把手,所述把手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外壳面及所述第三壳体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n辅助把手,与所述第二壳体或第三壳体转动连接;/n所述第一转动轮与所述第二转动轮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外壳面及第二外壳面的下侧,所述把手位于所述第一外壳面的上侧;/n所述辅助把手包括:/n第一握持部;/n第二握持部,与所述第一握持部间隔设置;/n第三握持部,连接所述第一握持部与所述第二握持部的一端;/n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壳体或第三壳体连接,并连接所述第一握持部与所述第二握持部的另一端;/n延伸部,连接至所述第一握持部邻近所述连接部的一端;/n辅助握持部,连接至所述延伸部,且位于所述第二外壳面的上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持式带锯,包括:
第一壳体,形成有第一外壳面;
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间隔设置,并形成有第二外壳面;
第三壳体,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
第一转动轮,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
第二转动轮,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内;
锯条,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轮和第二转动轮;
把手,所述把手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外壳面及所述第三壳体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
辅助把手,与所述第二壳体或第三壳体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转动轮与所述第二转动轮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外壳面及第二外壳面的下侧,所述把手位于所述第一外壳面的上侧;
所述辅助把手包括:
第一握持部;
第二握持部,与所述第一握持部间隔设置;
第三握持部,连接所述第一握持部与所述第二握持部的一端;
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壳体或第三壳体连接,并连接所述第一握持部与所述第二握持部的另一端;
延伸部,连接至所述第一握持部邻近所述连接部的一端;
辅助握持部,连接至所述延伸部,且位于所述第二外壳面的上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带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外壳面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二外壳面至少部分在预设平面内;
所述把手至所述预设平面在垂直于所述预设平面的方向的最大距离大于所述辅助握持部至所述预设平面在垂直于所述预设平面的方向的最大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式带锯,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持式带锯还包括:
张紧组件,用于调节所述锯条的位置,所述张紧组件包括:
扳钮,连接至所述第二壳体,且所述扳钮设置于所述第二外壳面与所述辅助握持部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持式带锯,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助握持部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握持侧和第二握持侧;
所述延伸部包括一个延伸端,所述延伸端与所述第一握持侧邻近第二握持侧的部分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持式带锯,其特征在于:
辅助握持部具有一握持底面,所述握持底面部分在握持平面内;
第二外壳面包括一个中央表面,所述中央表面在所述预设平面内;所述手持式带锯还包括:
电池包,具有一连接端口;
所述第三壳体具有一连接座;
所述连接端口连接至所述连接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吹拔正敏邵官海周洋高浩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