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止鼾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31131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4 14:41
一种智能止鼾枕,包括包皮和底垫,底垫设在包皮内的下面,在该底垫的上面从前至后依次排列有前气囊、中气囊和后气囊,在该中气囊内部设有多个左右贯通的分气囊;在该中气囊的每一分气囊以及该前气囊和后气囊的一端句设有透气接口并分别通过一电磁阀和气管设在包皮下部的气泵连接;还设有控制器、头部睡姿图像采集装置和,鼾声检测传感器,该气泵、头部睡姿图像采集装置、鼾声检测传感器和电磁阀分别与控制器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利用头部睡姿图像采集装置分别睡者的头部姿态,能够根据头部仰卧或侧卧调节头部的姿态,使其符合特定姿态的生理特征,消除鼾声更有效。另外利用多个气囊的不同充气强度控制头部姿态,调节过程更柔和,更舒适。

An intelligent Anti Snoring pillow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止鼾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枕头,特别涉及一种智能止鼾枕。
技术介绍
我国有两亿多人打鼾,而且这个数字正在不断上升。鼾症主要由咽喉部异常、肥胖、鼻部异常等原因引起,引发的因素非常复杂。它有可能导致睡眠呼吸暂停,轻则影响睡眠质量,白天瞌睡;重则睡梦中常被憋醒,引发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关节痛等并发症,甚至猝死,根治缺乏有效手段。据统计,全球每年有上千万人死于鼾症。另外,打鼾影响了邻睡的人的睡眠质量,导致他们白天工作学习的失误等。研究表明,睡姿合适可不打鼾或打鼾轻微。因此,针对上述现象,在专利CN104414783A中提到了一种全新的止鼾枕头,其特征是:当鼾症患者打鼾时,声音传感器捕捉到鼾声传输电流到控制芯片,芯片按照程序控制低速电机低速旋转,此时偏心轮旋转将硬质橡胶突起顶起,造成枕头部分凸起,使患者受到刺激并下意识地调整自己的睡姿直至不打鼾的位置。本专利技术专利造价低廉,结构简单而效果显著,没有任何副作用,具有普适性,其止鼾效果超过了市面上许多的鼾症治疗仪器,有效避免了因打鼾引起的睡眠呼吸暂停症、大脑供氧不足、心脏病等疾病,也不影响周围人员。但是,上述止鼾枕头在使用的过程中,采用的是声音识别的方式,睡眠期间监测到声音后,即触发气泵充气,调整头部位置,达到干预打鼾的目的。而声音识别技术在外界干扰噪音时,容易产生误判,造成电机的误触发,影响到人员的睡眠质量;另外,需要在枕头内安装硬质橡胶,需要将枕头做的比较大、比较厚,因此会影响到枕头原先的舒适度。上述现有技术不能根据睡者头部的姿态进行调整。<br>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智能止鼾枕,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能根据睡者头部的姿态进行调整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利用头部睡姿图像采集装置分别睡者的头部姿态,能够根据头部仰卧或侧卧调节头部的姿态,使其符合特定姿态的生理特征,使得对睡姿的调整更有针对性,实现智能化地消除鼾声的目的。另外利用多个气囊的不同充气强度控制头部姿态,调节过程更柔和,更舒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智能止鼾枕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转动90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的实施例可以使本专业的技术人员更全面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但并不因此将本专利技术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智能止鼾枕,其特征在于:包括包皮1和底垫5,底垫5设在包皮1内的下面,在该底垫5的上面从前至后依次排列有前气囊2、中气囊3和后气囊4,在该中气囊3内部设有多个左右贯通的分气囊;在该中气囊3的每一分气囊以及该前气囊2和后气囊4的一端句设有透气接口并分别通过一电磁阀12和气管13设在包皮1下部的气泵7连接;在该包皮1内外还分别设有控制器7和头部睡姿图像采集装置8,在该包皮1内或外设有鼾声检测传感器9,该气泵7、头部睡姿图像采集装置8、鼾声检测传感器9和电磁阀12分别与该控制器6的不同接口连接;头部睡姿图像采集装置8采集的图像信息输送到控制器6,控制器6根据图像信息能够分辨出头部是仰卧还是侧卧;当鼾声检测传感器9检测出鼾声信号后发送到控制器6,控制器6根据头部睡姿启动气泵7,并通过控制各电磁阀12的启闭对各气囊充气,通过对气囊充气的多少调节使用者头部的姿态,头部的姿态有两种,分别是仰卧和侧卧姿态,(试验出各气囊内部压力对应于两种姿态的数据)事先存储在控制器6的存储器内,控制器6根据姿态及其对应的压力值(通过设在每一气囊内的压力传感器检测,未图示)控制各电磁阀12开启的时间;在调节头部姿态后一段设定时间(如1-3分钟)后,如果鼾声还未减轻,控制器6则控制某一气囊或全部气囊反复充放气,或启动其他干扰装置(如振动装置或蜂鸣器,未图示)叫醒使用者。所述的头部睡姿图像采集装置8采用红外摄像头,具有夜视功能,在黑夜采集红外图像。所述的鼾声检测传感器9采用拾音器,控制器6内部设有音频分析软件,能够分辨鼾声和气体噪音,属于常规技术。所述的头部睡姿图像采集装置8安装在一根蛇皮管14的顶端,蛇皮管14的底端与一固定装置9连接。所述的固定装置9采用夹子或固定座,夹子用于夹在床头或附近的固定物上,固定座用于与附近的固定物连接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止鼾枕,其特征在于:包括包皮1和底垫5,底垫5设在包皮1内的下面,在该底垫5的上面从前至后依次排列有前气囊中气囊3和后气囊4,在该中气囊3内部设有多个左右贯通的分气囊;在该中气囊3的每一分气囊以及该前气囊2和后气囊4的一端句设有透气接口并分别通过一电磁阀12和气管13设在包皮1下部的气泵7连接;在该包皮1内外还分别设有控制器7和头部睡姿图像采集装置8,在该包皮1内或外设有鼾声检测传感器9,该气泵7、头部睡姿图像采集装置8、鼾声检测传感器9和电磁阀12分别与该控制器6的不同接口连接;头部睡姿图像采集装置8采集的图像信息输送到控制器6,控制器6根据图像信息能够分辨出头部是仰卧还是侧卧;当鼾声检测传感器9检测出鼾声信号后发送到控制器6,控制器6根据头部睡姿启动气泵7,并通过控制各电磁阀12的启闭对各气囊充气,通过对气囊充气的多少调节使用者头部的姿态,头部的姿态有两种,分别是仰卧和侧卧姿态,事先存储在控制器6的存储器内;在调节头部姿态后一段设定时间后,如果鼾声还未减轻,控制器6则控制某一气囊或全部气囊反复充放气,或启动其他干扰装置叫醒使用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止鼾枕,其特征在于:包括包皮1和底垫5,底垫5设在包皮1内的下面,在该底垫5的上面从前至后依次排列有前气囊中气囊3和后气囊4,在该中气囊3内部设有多个左右贯通的分气囊;在该中气囊3的每一分气囊以及该前气囊2和后气囊4的一端句设有透气接口并分别通过一电磁阀12和气管13设在包皮1下部的气泵7连接;在该包皮1内外还分别设有控制器7和头部睡姿图像采集装置8,在该包皮1内或外设有鼾声检测传感器9,该气泵7、头部睡姿图像采集装置8、鼾声检测传感器9和电磁阀12分别与该控制器6的不同接口连接;头部睡姿图像采集装置8采集的图像信息输送到控制器6,控制器6根据图像信息能够分辨出头部是仰卧还是侧卧;当鼾声检测传感器9检测出鼾声信号后发送到控制器6,控制器6根据头部睡姿启动气泵7,并通过控制各电磁阀12的启闭对各气囊充气,通过对气囊充气的多少调节使用者头部的姿态,头部的姿态有两种,分别是仰卧和侧卧姿态,事先存储在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张根张红建杨云孙建高献涛沈鹏
申请(专利权)人:梦百合家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