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止鼾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02357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3 1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止鼾器,包括上牙套和下牙套,上牙套和下牙套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上牙套与下牙套均包括挡壁,上牙套的挡壁的外壁上设置有凸块,凸块的外周壁上开设有呈环形的转动槽,连接件的端部开设有转动孔,转动孔转动套设在转动槽槽内,下牙套的挡壁的外周壁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呈齿轮形的凹槽,塑料杆端部对应凹槽设置有插块,插块的边缘对应凹槽边缘设置有凸起。使用时,患者将上牙套和下牙套分别套在上牙与下牙上,然后使得转动孔在转动槽内转动,将插块与凸起插入至对应的凹槽内,以对上牙套与下牙套的位置进行固定,患者能够根据自身牙齿的咬合情况调整上牙套与下牙套的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提高了该止鼾器的适用性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止鼾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具
,尤其是涉及一种止鼾器。
技术介绍
打鼾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睡眠现象,目前大多数人认为这是司空见惯的,所以并不以为然,还有人将打呼噜看做是睡得香的表现,但是事实上打呼噜使睡眠呼吸反复暂停,可能会造成大脑、血液严重缺氧,形成低血氧症,可能诱发高血压、脑心病、心率失常、心肌梗死、心绞痛,而且当夜间呼吸暂停时间超过120秒容易在凌晨发生猝死。目前临床验证比较有限的治疗打鼾有以下三种方法:阻鼾器(也称为下颌前移装置)、呼吸机、手术,而这三种治疗手段又有其针对性,其中呼吸机价格较高,且用于治疗中重度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效果最好,手术常用于治疗肥胖导致的打鼾和堵塞性呼吸暂停综合症,但是比较痛苦,费用较高,且具有一定的复发率,阻鼾器在使用时需要直接戴在口腔内,使用方便且价格相对较低。授权公告号为CN204192837U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止鼾器,包括由弹性材料一体制成的上牙套、下牙套和连接体,其中连接体连接上牙套和下牙套,上牙套由第一前挡片、第一后挡片和位于连接体上表面的上咬合面构成,下牙套由第二前挡片、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止鼾器,包括上牙套(1)和下牙套(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牙套(1)和下牙套(2)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上牙套(1)与下牙套(2)均包括咬合部(12)和设置在咬合部(12)两侧的挡壁(13),所述连接件的一端转动连接在上牙套(1)的挡壁(13)外,所述上牙套(1)的挡壁(13)的外壁上设置有凸块(11),所述凸块(11)的外周壁上开设有呈环形的转动槽(111),所述连接件的端部开设有转动孔(31),所述转动孔(31)转动套设在所述转动槽(111)槽内,所述下牙套(2)的挡壁(13)的外周壁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呈齿轮形的凹槽(21),所述连接件远离转动孔(31)端对应所述凹槽(2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止鼾器,包括上牙套(1)和下牙套(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牙套(1)和下牙套(2)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上牙套(1)与下牙套(2)均包括咬合部(12)和设置在咬合部(12)两侧的挡壁(13),所述连接件的一端转动连接在上牙套(1)的挡壁(13)外,所述上牙套(1)的挡壁(13)的外壁上设置有凸块(11),所述凸块(11)的外周壁上开设有呈环形的转动槽(111),所述连接件的端部开设有转动孔(31),所述转动孔(31)转动套设在所述转动槽(111)槽内,所述下牙套(2)的挡壁(13)的外周壁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呈齿轮形的凹槽(21),所述连接件远离转动孔(31)端对应所述凹槽(21)设置有插块(32),所述插块(32)的边缘对应凹槽(21)边缘设置有凸起(3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止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塑料杆(3),所述转动孔(31)开设在塑料杆(3)的一端、所述插块(32)和凸起(321)设置在塑料杆(3)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元勇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定远齿科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