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原生态养殖金草鱼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23039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4 14:23
一种原生态养殖金草鱼的方法,以苏丹草和/黑麦草的植物饵料和米糠按质量比为8~4:1的食料喂养。该原生态养殖金草鱼的方法,操作简单,有效提高了原生态养殖金草鱼的养殖空间和效率,通过鱼养殖和草种植相结合的原生态方法,在池塘边种植金草鱼的植物饵料,既为金草鱼养殖提供了阴凉的养殖环境,同时,金草鱼的饵料采集方便,便于投喂。

A method of primitive culture of goldgrass car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原生态养殖金草鱼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金草鱼的养殖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原生态养殖金草鱼的方法。
技术介绍
金草鱼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草鱼属,我国1996年由顺德区农业水产站从日本转道俄罗斯引进2001年开始规模化繁殖的目前最优秀的新品种鱼类;由于其体色有如俄罗斯美女的肤色故又名俄罗斯金草鱼;俄罗斯金草鱼一般喜栖居于俄罗斯的江河、湖泊等水的中、下层和近岸多水草区域,具河湖洄游习性,随着规模化养殖的推广,大部分金草鱼都采用加工后的化工饲料养殖,其肉品质难以满足客户对原生态生长下长大的鱼肉品质的追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有利于改善鱼肉品质的原生态养殖金草鱼的方法。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原生态养殖金草鱼的方法,以苏丹草和/黑麦草的植物饵料和米糠按质量比为8~4:1的食料喂养。所述食料为质量比为4:1的植物饵料和米糠的混合物,所述植物饵料由重量比1:1~3的苏丹草和黑麦草的组成。所述植物饵料的长度为3~6cm。优选,所述食料为植物饵料和米糠的混合物压制而成、长度为米粒大小的颗粒。所述金草鱼养殖在池塘底部从周边向中心呈阶梯状分布,且池塘四周种植苏丹草和/或黑麦草,便于池塘的淤泥能多层分布,增大金草鱼的栖息空间,也便于不同年龄的金草鱼分群分区养殖。所述金草鱼养殖的池塘底部设有增氧分布器,所述增氧分布器上开设有曝气孔,位于池塘底部(即池塘深度最底部的1/3)的增氧分布器的水平方向(0°)至倾斜向上45°角度的周向侧壁开设有曝气孔,其中部的增氧分布器的倾斜向下45°至倾斜向上45°角度的周向侧壁开设有曝气孔,其上部的增氧分布器的倾斜向下45°至垂直向下的周向侧壁开设有曝气孔,通过不同区域的角度开设不同角度的曝气孔,增大了池塘中部和底部的含氧量,便于池塘水中氧气的均匀分布。所述增氧分布器从底部向顶部逐渐向外延伸的螺旋状分布。本专利技术一种原生态养殖金草鱼的方法的有益效果:采用以苏丹草和/黑麦草的植物饵料和米糠按质量比为8~4:1的食料喂养,显著提高了金草鱼人工养殖的鱼肉品质,且养殖成本较低。采用鱼养殖、草种植相结合的原生态方法,在池塘边种植金草鱼的植物饵料,既为金草鱼养殖提供了阴凉的养殖环境,同时,金草鱼的饵料采集方便,便于投喂。阶梯变化的池底便于金草鱼分层活动,有利于不同年龄的鱼分群活动,促进了各鱼群的生长速度。螺旋状分布的增氧分布器,以及不同深度不同角度开设的曝气孔,有效地提高了池塘水中的氧气分布含量和均匀性,确保不同深度的金草鱼的生长环境都有较高的氧含量。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中一种原生态养殖金草鱼的方法养殖的池塘的中心剖面结构图;图1—为实施例1中一种原生态养殖金草鱼的方法的中心剖面结构图;图2—为实施例1中一种原生态养殖金草鱼的方法养殖的增氧分布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3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2中3b处的放大示意图;图5—为图2中3c处的放大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2中一种原生态养殖金草鱼的方法的中心剖面结构图。其中:1—平台,2—连接坡地,3—增氧分布器,31—曝气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参照图1~5,本实施例的一种原生态养殖金草鱼的方法,以苏丹草和/黑麦草的植物饵料和米糠按质量比为4:1的食料喂养。所述植物饵料由重量比1:1的苏丹草和黑麦草的组成。所述植物饵料的长度为4cm。所述食料为植物饵料和米糠的混合物压制而成、长度为米粒大小的颗粒。所述金草鱼养殖在池塘底部从周边向中心呈阶梯状分布,从中心向四周的平台1宽度相等,相邻平台1之间通过呈弧形的连接坡地2相接;且池塘四周种植苏丹草和/或黑麦草,便于池塘的淤泥能多层分布,增大金草鱼的栖息空间,也便于不同年龄的金草鱼分群分区养殖。所述金草鱼养殖的池塘底部设有增氧分布器3,所述增氧分布器3上开设有曝气孔31,位于池塘底部(即池塘深度最底部的1/3)的增氧分布器3的水平方向(0°)至倾斜向上45°角度的周向侧壁开设有曝气孔31,其中部的增氧分布器3的倾斜向下45°至倾斜向上45°角度的周向侧壁开设有曝气孔31,由于是倾斜向下开设的曝气孔31,其散发出的气体先向下运动,再向上运动,显著延长了气体在水中的残留时间以及水气接触分布的时间,同时,还有利于池塘内部水流的运动,促进金草鱼的活动;其上部的增氧分布器3的倾斜向下45°至垂直向下的周向侧壁开设有曝气孔31,通过不同区域的角度开设不同角度的曝气孔31,增大了池塘中部和底部的含氧量,便于池塘水中氧气的均匀分布。所述增氧分布器3从底部向顶部逐渐向外延伸的螺旋状分布。实施例2参照图2~6,本实施例的一种原生态养殖金草鱼的方法,以苏丹草和/黑麦草的植物饵料和米糠按质量比为6:1的食料喂养。所述植物饵料由重量比1:3的苏丹草和黑麦草的组成。所述植物饵料的长度为6cm。所述食料为植物饵料和米糠的混合物压制而成、长度为米粒大小的颗粒。所述金草鱼养殖在池塘底部从周边向中心呈阶梯状分布,且从中心向四周的平台1宽度逐渐增大,相邻平台1之间通过呈弧形的连接坡地2相接;且池塘四周种植苏丹草和/或黑麦草,便于池塘的淤泥能多层分布,增大金草鱼的栖息空间,也便于不同年龄的金草鱼分群分区养殖。所述金草鱼养殖的池塘底部设有增氧分布器3,所述增氧分布器3上开设有曝气孔31,位于池塘底部(即池塘深度最底部的1/3)的增氧分布器3的水平方向(0°)至倾斜向上45°角度的周向侧壁开设有曝气孔31,其中部的增氧分布器3的倾斜向下45°至倾斜向上45°角度的周向侧壁开设有曝气孔31,由于是倾斜向下开设的曝气孔31,其散发出的气体先向下运动,再向上运动,显著延长了气体在水中的残留时间以及水气接触分布的时间,同时,还有利于池塘内部水流的运动,促进金草鱼的活动;其上部的增氧分布器3的倾斜向下45°至垂直向下的周向侧壁开设有曝气孔31,通过不同区域的角度开设不同角度的曝气孔31,增大了池塘中部和底部的含氧量,便于池塘水中氧气的均匀分布。所述增氧分布器3从底部向顶部逐渐向外延伸的螺旋状分布。实施例3参照图1,本实施例的一种原生态养殖金草鱼的方法,以黑麦草的植物饵料和米糠按质量比为8:1的食料喂养。所述植物饵料的长度为3cm。实施例4参照图1,本实施例的一种原生态养殖金草鱼的方法,以苏丹草的植物饵料和米糠按质量比为6:1的食料喂养。所述植物饵料的长度为4.5cm。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中的增氧分布器还可以采用市售的各种增氧设备,如,河南天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旋混曝气器(http://www.zk71.com/puqiqi_1016/products/puqiqi_1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原生态养殖金草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苏丹草和/黑麦草的植物饵料和米糠按质量比为8~4:1的食料喂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原生态养殖金草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苏丹草和/黑麦草的植物饵料和米糠按质量比为8~4:1的食料喂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原生态养殖金草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食料为质量比为4:1的植物饵料和米糠的混合物,所述植物饵料由重量比1:1~3的苏丹草和黑麦草的组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原生态养殖金草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饵料的长度为3~6cm。


4.如权利要求2所述原生态养殖金草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食料为植物饵料和米糠的混合物压制而成、长度为米粒大小的颗粒。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原生态养殖金草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草鱼养殖在池塘底部从周边向中心呈阶梯状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光寰
申请(专利权)人:衡阳香樟苑生态农业发展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