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转子电机出线结构及定子
本技术涉及内转子电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转子电机出线结构及定子。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内转子直流电机有两种定子出线结构,一种是端子直接与绕组引线压接导通,再与另一端子插接联通;另一种是端子压接后套热缩管,再整体注塑。前者由于端子压接过程中以及装机以后长期在潮湿的环境中运动,导致端子处断线问题及端子氧化,出现电机故障。后者注塑材料在长期工作下可能会发生磕碰、吸潮等现象,对电机安全性能存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对现有技术方案进行完善与改进,提供一种内转子电机出线结构及定子,以降低端子氧化,解决断线问题和降低成本为目的。为此,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内转子电机出线结构,包括设于电机的定子绝缘骨架上的线槽和出线盒、绕组引线、电源引出线、连接绕组引线与电源引出线的端子、盖板,所述的绕组引线与电源引出线之间通过端子压接和/或焊接连接,端子外套热缩管后卡进所述的线槽并通过所述的盖板压紧固定,电源引出线卡于出线盒的卡口处并向外引出。通过将端子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转子电机出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电机的定子绝缘骨架(1)上的线槽(108)和出线盒(101)、绕组引线(301)、电源引出线(4)、连接绕组引线(301)与电源引出线(4)的端子(5)、盖板(2),所述的绕组引线(301)与电源引出线(4)之间通过端子(5)压接和/或焊接连接,端子(5)外套热缩管(7)后卡进所述的线槽(108)并通过所述的盖板(2)压紧固定,电源引出线(4)卡于出线盒(101)的卡口处并向外引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转子电机出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电机的定子绝缘骨架(1)上的线槽(108)和出线盒(101)、绕组引线(301)、电源引出线(4)、连接绕组引线(301)与电源引出线(4)的端子(5)、盖板(2),所述的绕组引线(301)与电源引出线(4)之间通过端子(5)压接和/或焊接连接,端子(5)外套热缩管(7)后卡进所述的线槽(108)并通过所述的盖板(2)压紧固定,电源引出线(4)卡于出线盒(101)的卡口处并向外引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转子电机出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缩管(7)内含热熔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转子电机出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绝缘骨架(1)包括骨架外壁(106),所述的线槽(108)设于绝缘骨架外壁(106)的内缘,且位于出线盒(101)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内转子电机出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线槽(108)内侧分别设有若干个挡墙(103),挡墙(103)上设有卡槽(10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内转子电机出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槽(104)一侧高出另一侧1~5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转子电机出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盖板(2)上表面设置有若干条筋(20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内转子电机出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筋(204)宽度在0.1-0.5mm之间,长度在1-6mm之间,筋(204)高度在0.1-1mm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内转子电机出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线槽(108)外侧的骨架外壁(106)上设有若干个槽口(105),所述的盖板(2)外缘设有若干向下的挡片(201),挡片(201)数量与骨架外壁(106)上的槽口(105)数量相同,位置一一对应,形状相配。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内转子电机出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线盒(101)的卡口处位于电源引出线(4)的两侧各设有1个凸柱(107),所述的线槽(108)两端分别设有1个凸柱(107),盖板(2)上与这4个凸柱(107)的对应位置设有四个上下贯穿的柱孔(203)与之相配。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贻伟,田园,叶乾杰,董连忠,景慎涛,
申请(专利权)人:卧龙电气驱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卧龙电气济南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