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旺强专利>正文

煤沟叶轮给煤机识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22787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1 0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煤沟叶轮给煤机识址装置,包括叶轮给煤机、RFID射频设地址标识读取装置、无线接收器、地址标识装置和控制室,所述叶轮给煤机设置在煤沟隧道内部,所述叶轮给煤机中端处设置有RFID射频设地址标识读取装置,所述地址标识装置共设置有若干个,且若干个地址标识装置等距设置在煤沟隧道内壁的顶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该煤沟叶轮给煤机识址装置,在卸煤沟整个坑道内壁每隔一定距离布设地址标识装置,叶轮给煤机设备上安装备RFID射频设地址标识读取装置及无线传输器,在坑道出口处安装无线接收器,在经光缆网络将数据传输到远程控制室的控制主机上,有效避开了由于地下坑道内高煤尘、高潮湿环境,给机械计数设备造成的失灵问题。

Location identification device of impeller coal feeder in coal trenc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煤沟叶轮给煤机识址装置
本技术涉火力电厂卸煤沟内实现叶轮给煤机动态位移识别的方法
,尤其涉及煤沟叶轮给煤机识址装置。
技术介绍
叶轮给煤机是火力发电厂缝隙式煤沟中不可缺少的主要设备。它可沿煤沟纵向轴道行走或停在一处将煤定量、均匀连续地拨到输煤皮带上。早期叶轮给煤机动态位移识别装置都是由机械装置、轮轴打点器两部分组成。叶轮给煤机的工作环境特点就是煤粉大,潮湿,必须有人员时常去煤沟清理叶轮给煤机机械装置与轮轴打点器上煤粉,否则机械装置与轮轴打点器被遮挡,就会导致计数器不准,位置失真,达不到定点取高热、低热、高硫、低硫煤的位置要求,失去了火电厂配煤掺烧经济性参考意义,造成发电企业燃煤管理性亏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煤沟叶轮给煤机识址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煤沟叶轮给煤机识址装置,包括叶轮给煤机、RFID射频设地址标识读取装置、无线接收器、地址标识装置和控制室;所述叶轮给煤机设置在煤沟隧道内部,所述叶轮给煤机中端处设置有RFID射频设地址标识读取装置,且RFID射频设地址标识读取装置上设置有无线传输器;所述地址标识装置共设置有若干个,且若干个地址标识装置等距设置在煤沟隧道内壁的顶部;所述控制室的内部设置有交换机和控制主机;所述无线接收器安装在煤沟隧道的出口处,且无线接收器通过电缆与交换机连接,且交换机与控制主机通过数据线相连接。优选的,所述叶轮给煤机上设置有多个给煤机轨道,且多个给煤机轨道等距分布在叶轮给煤机上。优选的,所述RFID射频设地址标识读取装置的输出端与无线传输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且无线传输器与无线接收器无线连接。优选的,所述无线接收器输出端与数据转换器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数据转换器的输出端与交换机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且交换机的输出端与控制主机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控制主机内设置有数据处理器,所述控制主机前表面嵌设有显示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中,该煤沟叶轮给煤机识址装置,在卸煤沟整个坑道内壁每隔一定距离布设地址标识装置,叶轮给煤机设备上安装备RFID射频设地址标识读取装置及无线传输器,在坑道出口处安装无线接收器,在经光缆网络将数据传输到远程控制室的控制主机上,从而对比于传统由机械装置、轮轴打点器两部分组成的叶轮给煤机动态位移识别装置,有效避开了由于地下坑道内高煤尘、高潮湿环境,给机械计数设备造成的失灵问题,远程控制室的控制主机的显示屏上精确显示叶轮给煤机的位置,精确位置取煤,为火电厂管理者在配煤掺烧取煤工作中提供行之有效管理依据,降低企业煤耗,为发电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煤沟叶轮给煤机识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煤沟叶轮给煤机识址装置的叶轮给煤机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煤沟叶轮给煤机识址装置的程序框图。图例说明:1、叶轮给煤机;2、给煤机轨道;3、RFID射频设地址标识读取装置;31、无线传输器;4、无线接收器;5、地址标识装置;6、数据转换器;7、电缆;8、控制室;9、交换机;10、控制主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照图1-3,煤沟叶轮给煤机识址装置,包括叶轮给煤机1、RFID射频设地址标识读取装置3、无线接收器4、地址标识装置5和控制室8;叶轮给煤机1设置在煤沟隧道内部,叶轮给煤机1中端处设置有RFID射频设地址标识读取装置3,且RFID射频设地址标识读取装置3上设置有无线传输器31;地址标识装置5共设置有若干个,且若干个地址标识装置5等距设置在煤沟隧道内壁的顶部;控制室8的内部设置有交换机9和控制主机10;无线接收器4安装在煤沟隧道的出口处,且无线接收器4通过电缆7与交换机9连接,且交换机9与控制主机10通过数据线相连接。叶轮给煤机1上设置有多个给煤机轨道2,且多个给煤机轨道2等距分布在叶轮给煤机1上。RFID射频设地址标识读取装置3的输出端与无线传输器31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且无线传输器31与无线接收器4无线连接,无线接收器4输出端与数据转换器6输入端电性连接,数据转换器6的输出端与交换机9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且交换机9的输出端与控制主机10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控制主机10内设置有数据处理器,控制主机10前表面嵌设有显示屏。工作原理:在卸煤沟整个坑道内壁每隔一定距离布设地址标识装置5,叶轮给煤机1设备上安装备RFID射频设地址标识读取装置3及无线传输器31,在坑道出口处安装无线接收器4,在经电缆7将数据传输到远程控制室8的控制主机10上,远程控制室8的控制主机10的显示屏上精确显示叶轮给煤机1的位置,精确位置取煤,为火电厂管理者在配煤掺烧取煤工作中提供行之有效管理依据,降低企业煤耗,为发电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价值。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煤沟叶轮给煤机识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叶轮给煤机(1)、RFID射频设地址标识读取装置(3)、无线接收器(4)、地址标识装置(5)和控制室(8);/n所述叶轮给煤机(1)设置在煤沟隧道内部,所述叶轮给煤机(1)中端处设置有RFID射频设地址标识读取装置(3),且RFID射频设地址标识读取装置(3)上设置有无线传输器(31);/n所述地址标识装置(5)共设置有若干个,且若干个地址标识装置(5)等距设置在煤沟隧道内壁的顶部;/n所述控制室(8)的内部设置有交换机(9)和控制主机(10);/n所述无线接收器(4)安装在煤沟隧道的出口处,且无线接收器(4)通过电缆(7)与交换机(9)连接,且交换机(9)与控制主机(10)通过数据线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煤沟叶轮给煤机识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叶轮给煤机(1)、RFID射频设地址标识读取装置(3)、无线接收器(4)、地址标识装置(5)和控制室(8);
所述叶轮给煤机(1)设置在煤沟隧道内部,所述叶轮给煤机(1)中端处设置有RFID射频设地址标识读取装置(3),且RFID射频设地址标识读取装置(3)上设置有无线传输器(31);
所述地址标识装置(5)共设置有若干个,且若干个地址标识装置(5)等距设置在煤沟隧道内壁的顶部;
所述控制室(8)的内部设置有交换机(9)和控制主机(10);
所述无线接收器(4)安装在煤沟隧道的出口处,且无线接收器(4)通过电缆(7)与交换机(9)连接,且交换机(9)与控制主机(10)通过数据线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沟叶轮给煤机识址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旺强武学华张晰付文孝
申请(专利权)人:刘旺强承德承申自动化计量仪器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