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质发电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2668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1 02: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物质发电设备,解决现有技术生物质在运输、存储过程中反潮降低生物质发电效率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生物质输送带,第一支架,第二支架,设于生物质输送带两端用于驱动生物质输送带运行的驱动滚筒,以及等距并排分布在生物质输送带的输送线路上的第一烘干室、第二烘干室和第三烘干室,第一烘干室、第二烘干室和第三烘干室从生物质存储仓库至生物质发电工况依次分布,生物质输送带依次穿过第一烘干室、第二烘干室和第三烘干室,第一烘干室、第二烘干室和第三烘干室内的温度呈阶梯依次升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科学合理,使用方便,可有效解决生物质在运输、存储过程中反潮降低生物质发电效率的问题。

A biomass power generation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质发电设备
本技术涉及一种生物质发电设备。
技术介绍
生物质发电,一般是指将生物质进行燃烧以产生热能,再利用其所释放的热能进行发电,而生物质在燃烧过程中的干燥度是一个燃烧释放热能的重要参数,干燥度不够的话,不仅影响燃烧效率,还会产生更多的烟气,不利于后期尾气无害化排放,现有技术一般在生物质加工过程中进行干燥处理,及在太阳下暴晒,其效率低,同时,在干燥处理后的运输以及存储过程中还会出现反潮,不利于后期生物质发电。因此,设计一种生物质发电设备,已解决生物质在运输、存储过程中反潮降低生物质发电效率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生物质发电设备,解决现有技术生物质在运输、存储过程中反潮降低生物质发电效率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生物质发电设备,包括用于将生物质存储仓库内的生物质输送至生物质发电工况的生物质输送带,位于生物质存储仓库出用于支撑所述生物质输送带的第一支架,位于生物质发电工况处用于支撑所述生物质输送带的第二支架,设于所述生物质输送带两端用于驱动所述生物质输送带运行的驱动滚筒,以及等距并排分布在所述生物质输送带的输送线路上的第一烘干室、第二烘干室和第三烘干室,所述第一烘干室、所述第二烘干室和所述第三烘干室从生物质存储仓库至生物质发电工况依次分布,所述生物质输送带依次穿过所述第一烘干室、所述第二烘干室和所述第三烘干室,所述第一烘干室、所述第二烘干室和所述第三烘干室内的温度呈阶梯依次升高。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烘干室包括第一烘干室主体,设于所述第一烘干室主体内呈水平分布并位于所述生物质输送带正下方且横截面呈方形的第一热风管,以及设于所述第一烘干室主体内并与所述第一热风管的一端相连接的第一热风机,所述第一热风管的顶面上等距分布有若干个第一出热风孔。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烘干室包括第二烘干室主体,设于所述第二烘干室主体内呈水平分布并位于所述生物质输送带正下方且横截面呈方形的第二热风管,以及设于所述第二烘干室主体内并与所述第二热风管的一端相连接的第二热风机,所述第二热风管的顶面上等距分布有若干个第二出热风孔。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烘干室包括第三烘干室主体,设于所述第三烘干室主体内呈水平分布并位于所述生物质输送带正下方且横截面呈方形的第三热风管,以及设于所述第三烘干室主体内并与所述第三热风管的一端相连接的第三热风机,所述第三热风管的顶面上等距分布有若干个第三出热风孔。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烘干室和所述第二烘干室的温差为30℃,所述第二烘干室和所述第三烘干室的温差为5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科学合理,使用方便,可有效解决生物质在运输、存储过程中反潮降低生物质发电效率的问题。本技术主要包括生物质输送带和第一烘干室、第二烘干室和第三烘干室,生物质输送带设于生物质存储仓库和生物质发电工况,用于将生物质存储仓库内的生物质输送至生物质发电工况,第一烘干室、第二烘干室和第三烘干室顺序设于生物质输送带的输送线路上,以对生物质输送带上的生物质进行干燥处理,第一烘干室、第二烘干室和第三烘干室的干燥温度呈阶梯依次升高,并且第一烘干室和第二烘干室的温差为30℃,第二烘干室和第三烘干室的温差为50℃,如此设计,可以使生物质输送带上的生物质由内而外的干燥,干燥效率高,干燥效果好,可避免起始干燥温度过高使生物质外表快速干燥后将其内部水分锁在生物质内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二、三热风管顶面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对应的名称为:1-生物质输送带、2-第一支架、3-第二支架、4-驱动滚筒、5-第一烘干室、6-第二烘干室、7-第三烘干室、51-第一烘干室主体、52-第一热风管、53-第一热风机、54-第一出热风孔、61-第二烘干室主体、62-第二热风管、63-第二热风机、64-第二出热风孔、71-第三烘干室主体、72-第三热风管、73-第三热风机、74-第三出热风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方式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如图1和2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生物质发电设备,结构简单、设计科学合理,使用方便,可有效解决生物质在运输、存储过程中反潮降低生物质发电效率的问题。本技术包括用于将生物质存储仓库内的生物质输送至生物质发电工况的生物质输送带1,位于生物质存储仓库出用于支撑所述生物质输送带1的第一支架2,位于生物质发电工况处用于支撑所述生物质输送带1的第二支架3,设于所述生物质输送带1两端用于驱动所述生物质输送带1运行的驱动滚筒4,以及等距并排分布在所述生物质输送带1的输送线路上的第一烘干室5、第二烘干室6和第三烘干室7,所述第一烘干室5、所述第二烘干室6和所述第三烘干室7从生物质存储仓库至生物质发电工况依次分布,所述生物质输送带1依次穿过所述第一烘干室5、所述第二烘干室6和所述第三烘干室7,所述第一烘干室5、所述第二烘干室6和所述第三烘干室7内的温度呈阶梯依次升高,并且所述第一烘干室5和所述第二烘干室6的温差为30℃,所述第二烘干室6和所述第三烘干室7的温差为50℃。本技术主要包括生物质输送带和第一烘干室、第二烘干室和第三烘干室,生物质输送带设于生物质存储仓库和生物质发电工况,用于将生物质存储仓库内的生物质输送至生物质发电工况,第一烘干室、第二烘干室和第三烘干室顺序设于生物质输送带的输送线路上,以对生物质输送带上的生物质进行干燥处理,第一烘干室、第二烘干室和第三烘干室的干燥温度呈阶梯依次升高,并且第一烘干室和第二烘干室的温差为30℃,第二烘干室和第三烘干室的温差为50℃,如此设计,可以使生物质输送带上的生物质由内而外的干燥,干燥效率高,干燥效果好,可避免起始干燥温度过高使生物质外表快速干燥后将其内部水分锁在生物质内部。本技术所述第一烘干室5包括第一烘干室主体51,设于所述第一烘干室主体51内呈水平分布并位于所述生物质输送带1正下方且横截面呈方形的第一热风管52,以及设于所述第一烘干室主体51内并与所述第一热风管52的一端相连接的第一热风机53,所述第一热风管52的顶面上等距分布有若干个第一出热风孔54。本技术所述第二烘干室6包括第二烘干室主体61,设于所述第二烘干室主体61内呈水平分布并位于所述生物质输送带1正下方且横截面呈方形的第二热风管62,以及设于所述第二烘干室主体61内并与所述第二热风管62的一端相连接的第二热风机63,所述第二热风管62的顶面上等距分布有若干个第二出热风孔64。本技术所述第三烘干室7包括第三烘干室主体71,设于所述第三烘干室主体71内呈水平分布并位于所述生物质输送带1正下方且横截面呈方形的第三热风管72,以及设于所述第三烘干室主体71内并与所述第三热风管72的一端相连接的第三热风机73,所述第三热风管72的顶面上等距分布有若干个第三出热风孔74。三个干燥室的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物质发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将生物质存储仓库内的生物质输送至生物质发电工况的生物质输送带(1),位于生物质存储仓库出用于支撑所述生物质输送带(1)的第一支架(2),位于生物质发电工况处用于支撑所述生物质输送带(1)的第二支架(3),设于所述生物质输送带(1)两端用于驱动所述生物质输送带(1)运行的驱动滚筒(4),以及等距并排分布在所述生物质输送带(1)的输送线路上的第一烘干室(5)、第二烘干室(6)和第三烘干室(7),所述第一烘干室(5)、所述第二烘干室(6)和所述第三烘干室(7)从生物质存储仓库至生物质发电工况依次分布,所述生物质输送带(1)依次穿过所述第一烘干室(5)、所述第二烘干室(6)和所述第三烘干室(7),所述第一烘干室(5)、所述第二烘干室(6)和所述第三烘干室(7)内的温度呈阶梯依次升高。/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质发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将生物质存储仓库内的生物质输送至生物质发电工况的生物质输送带(1),位于生物质存储仓库出用于支撑所述生物质输送带(1)的第一支架(2),位于生物质发电工况处用于支撑所述生物质输送带(1)的第二支架(3),设于所述生物质输送带(1)两端用于驱动所述生物质输送带(1)运行的驱动滚筒(4),以及等距并排分布在所述生物质输送带(1)的输送线路上的第一烘干室(5)、第二烘干室(6)和第三烘干室(7),所述第一烘干室(5)、所述第二烘干室(6)和所述第三烘干室(7)从生物质存储仓库至生物质发电工况依次分布,所述生物质输送带(1)依次穿过所述第一烘干室(5)、所述第二烘干室(6)和所述第三烘干室(7),所述第一烘干室(5)、所述第二烘干室(6)和所述第三烘干室(7)内的温度呈阶梯依次升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质发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烘干室(5)包括第一烘干室主体(51),设于所述第一烘干室主体(51)内呈水平分布并位于所述生物质输送带(1)正下方且横截面呈方形的第一热风管(52),以及设于所述第一烘干室主体(51)内并与所述第一热风管(52)的一端相连接的第一热风机(53),所述第一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明宇蔡大为张朝强金山邱俣锦张昭盼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省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