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井道楼层与门区检测装置及电梯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22332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1 01: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梯井道楼层与门区检测装置及电梯。所述电梯井道楼层与门区检测装置包括:码板,第一感应器以及第二感应器;所述码板包括第一功能面和第二功能面;所述码板固定在电梯井道中;所述第一功能面包括指示井道楼层信息的标识;所述第一感应器用于检测第一功能面并输出第一信号,所述装置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确定井道楼层;所述第二感应器,用于检测第二功能面并输出门区信号,所述装置根据所述门区信号判断电梯是否处于门区位置;所述第一感应器和所述第二感应器安装在电梯轿厢的顶部。

An elevator shaft floor and door area detection device and elev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井道楼层与门区检测装置及电梯
本技术涉及电梯
,尤其涉及电梯安全领域,具体涉及电梯井道楼层与门区检测装置及包括该装置的电梯。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电梯在正常运行前都要进行井道自学习从而确定井道行程高度、各楼层平层位置及井道内各种开关位置数据,这一点目前大多通过曳引机配置的高精度旋转编码器来实现。旋转编码器每转输出固定的脉冲数,通过计算可以转换成精确的位移和速度信号供控制系统读取。当轿厢运行过程中钢丝绳因种种原因与曳引轮产生位移误差时(俗称钢丝绳打滑),控制系统要重新通过一个固定点来进行位置校正,比如在电梯基站位置或平层位置。因此,轿厢通过编码器方式获取的并不是一个绝对的井道楼层位置数据。而各层的平层码板一般直接采用光板,无法确知楼层信息。电梯轿厢位置数据是电梯运行的基准数据,电梯的定向、换速都是以轿厢位置为基础的。缺乏电梯轿厢位置数据或轿厢位置确定存在偏差,会造成电梯运行的不正常,甚至安全事故。因此本领域急需一种可以准确检测电梯轿厢位置的电梯,提高电梯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公开于该技术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技术的一般
技术介绍
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的电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缺陷,提供一种电梯井道楼层与门区检测装置及包括该装置的电梯,以实现对于电梯井道楼层的准确检测,提高电梯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梯井道楼层与门区检测装置,包括:码板,第一感应器以及第二感应器;所述码板包括第一功能面和第二功能面;所述码板固定在电梯井道中;所述第一功能面包括指示井道楼层信息的标识;所述第一感应器用于检测第一功能面并输出第一信号,所述装置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确定井道楼层;所述第二感应器,用于检测第二功能面并输出门区信号,所述装置根据所述门区信号判断电梯是否处于门区位置;所述第一感应器和所述第二感应器安装在电梯轿厢的顶部码板。优选地,所述的第一功能面的所述标识为指示井道楼层信息的齿形编码;所述第一感应器检测所述齿形编码并输出的所述第一信号为矩形波信号,所述装置通过对比将所述矩形波信号与电梯控制系统中预设的矩形波信号确定井道楼层。优选地,所述第一感应器检测到所述码板的第一功能面的齿形编码的上端或下端时,电梯按照预设的平层速度曲线运行。优选地,所述装置根据所述第一感应器输出的矩形波信号判断电梯轿厢所在位置与平层位置的距离,将电梯运行速度与预设的平层速度曲线比较并进行速度校正。优选地,所述码板包括多个子码板,每个子码板对应一个井道楼层;每个所述子码板包括第一子功能面和第二子功能面,所述第一子功能面包括指示对应井道楼层信息的标识,所述第一感应器检测所述第一子功能面输出所述第一信号;所述第二感应器检测所述第二子功能面输出门区信号。优选地,所述第一子功能面和所述第二子功能面的夹角为0-180度,优选为60-120度,更优选为90度。优选地,所述第一子功能面或所述子第二功能面包括连接区域,所述码板通过所述连接区域与电梯导轨的支架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二子功能面沿着电梯运行方向上的第二高度与电梯开锁区域相同;所述第一子功能面在电梯运行方向上的第一高度为150-900mm。优选地,所述第一感应器和/或所述第二感应器包括光电传感器或磁性传感器。根据本技术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梯,所述电梯包括如前所述的电梯井道楼层与门区检测装置。附图说明下文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更为详细的说明。为清楚起见,不同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以相同标号示出。此外,本
内的技术人员明白,附图所示的特定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并且它们无意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并且本技术的附图并不一定按照比例绘制。其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电梯井道楼层与门区检测装置的安装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电梯井道楼层与门区检测装置中一层的码板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电梯井道楼层与门区检测装置中一层的码板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各优选实施方式来实现。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电梯井道楼层与门区检测装置的安装示意图。如图1和2所示,根据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电梯井道楼层与门区检测装置包括:码板5,第一感应器3以及第二感应器4。码板5固定在电梯井道1中,第一感应器3和第二感应器4安装在电梯轿厢2的顶部,随电梯轿厢的运动而运动。码板5包括第一功能面和第二功能面;所述第一功能面包括指示电梯井道楼层信息的标识;第一感应器3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功能面的所述标识并输出第一信号,所述电梯井道楼层与门区检测装置根据所述第一信号来确定井道楼层。第二感应器4用于检测所述第二功能面并输出门区信号,从而判断电梯轿厢是否处于门区位置。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功能面的指示电梯井道楼层信息的所述标识可以是齿形编码,所述第一感应器3检测所述齿形编码输出矩形波信号,由于每个楼层配置的齿形编码各不相同,所述电梯井道楼层检测与平层装置通过对比第一感应器3输出的矩形波信号与电梯控制系统中预设的矩形波信号,从而判断出电梯井道楼层。所述第一感应器3可以是光电传感器或磁性传感器,所述第二感应器4也可以是光电传感器或磁性传感器。可以将第一感应器3和第二感应器4通过支架安装在电梯轿厢2的顶部,随电梯轿厢的运动而运动。作为示例,所述第一感应器3是光电传感器,第二感应器4为静铁式霍尔传感器。在电梯平层过程中,光电传感器3会随着电梯轿厢的运动从而通过安装在电梯导轨支架上的码板5的第一功能面,平层码板5的第一功能面遮挡住光电传感器3的U型内侧的光束时,光电传感器3输出一段连续的矩形波信号。由于码板5的第一功能面对应每层的编码不同,光电传感器3经过不同楼层时会输出不同的连续矩形波信号,通过与电梯控制系统中预设的矩形波信号进行比对即可以判断出电梯轿厢2的所在层数,即电梯轿厢的绝对位置。电梯平层过程中,静铁式霍尔传感器4会随着电梯轿厢的运动从而通过安装在电梯导轨支架上的码板5的第二功能面,码板5的第二功能面靠近霍尔传感器4时,霍尔传感器4输出门区信号,例如24V或0V,指示电梯轿厢处于门区位置。第一感应器3、第二感应器4均可以是对射式或反射式光电传感器,还可以是静铁式霍尔传感器。通过带井道楼层标识的码板(各层不同)代替现有的光板配合第一感应器,从而在各楼层会输出不同的矩形波信号,对比预设的矩阵波信号便可以在原有的平层功能的基础上监测出电梯轿厢的所在楼层,即电梯轿厢的绝对位置。准确的获得电梯轿厢的绝对位置能避免电梯定向、换速等过程中因为电梯轿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梯井道楼层与门区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码板(5),第一感应器(3)以及第二感应器(4);/n所述码板(5)包括第一功能面和第二功能面;所述码板(5)固定在电梯井道(1)中;所述第一功能面包括指示井道楼层信息的标识;/n所述第一感应器(3)用于检测第一功能面并输出第一信号,所述装置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确定井道楼层;/n所述第二感应器(4)用于检测第二功能面并输出门区信号,所述装置根据所述门区信号判断电梯是否处于门区位置;/n所述第一感应器(3)和所述第二感应器(4)安装在电梯轿厢(2)的顶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井道楼层与门区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码板(5),第一感应器(3)以及第二感应器(4);
所述码板(5)包括第一功能面和第二功能面;所述码板(5)固定在电梯井道(1)中;所述第一功能面包括指示井道楼层信息的标识;
所述第一感应器(3)用于检测第一功能面并输出第一信号,所述装置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确定井道楼层;
所述第二感应器(4)用于检测第二功能面并输出门区信号,所述装置根据所述门区信号判断电梯是否处于门区位置;
所述第一感应器(3)和所述第二感应器(4)安装在电梯轿厢(2)的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井道楼层与门区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功能面的所述标识为指示井道楼层信息的齿形编码;所述第一感应器(3)检测所述齿形编码并输出的所述第一信号为矩形波信号,所述装置通过对比将所述矩形波信号与电梯控制系统中预设的矩形波信号确定井道楼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井道楼层与门区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感应器(3)检测到所述码板(5)的第一功能面的齿形编码的上端或下端时,电梯按照预设的平层速度曲线运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井道楼层与门区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根据所述第一感应器(3)输出的矩形波信号判断电梯轿厢所在位置与平层位置的距离,将电梯运行速度与预设的平层速度曲线比较并进行速度校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旭刘文
申请(专利权)人:蒂森克虏伯电梯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