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工位笔夹移印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21812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1 01: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工位笔夹移印机,包括:机台;设于机台上的转盘,该转盘沿其周向依次布置有上料工位、移印工位及下料工位;以及沿转盘的周向布置的至少三个笔夹载具,其中,笔夹载具的数目与机台上的工位数目相对应,转盘的外侧设有移印机构及下料组件,所述移印机构及下料组件分别与移印工位及下料工位相对设置。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其采用转盘周转式多工位设计,大大提高了移印自动化程度,从而大大提高了移印效率,同时,对移印后的笔夹进行油墨烘干,使得笔夹在下料机运输过程中能够保持较好的外观图案质量,提高了良品率。

A kind of multi position pen holder pad prin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工位笔夹移印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印刷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工位笔夹移印机。
技术介绍
移印属于一种间接的可凹胶头印刷技术,目前已成为各种物体表面印刷和装饰的一种主要方法,移印过程非常简单:先将设计好的图案蚀刻在墨盘上,再将墨盘涂上印刷油墨,然后将移印胶头平移至墨盘上方并下压,以使得移印胶头上形成有设计图案的油墨,最后通过移印胶头将其上的图案转印到承印物上。这种印刷技术效果精美,细节生动、细致,并且非常适合小面积、凹凸面等其他印刷方法难以奏效的产品表面,因此移印机被广泛地应用于电器、塑胶、玩具、玻璃灯饰等行业。然而,传统的移印机仍旧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自动化程度低,需要人工辅助的布置较多,各个工序间衔接不畅,由此导致移印效率低下;其次,移印完成后的笔夹,其上的油墨难以干透,由此导致笔夹在下料过程中容易导致其上的印刷图案被刮花,影响产品的外观质量。有鉴于此,实有必要开发一种多工位笔夹移印机,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工位笔夹移印机,其采用转盘周转式多工位设计,大大提高了移印自动化程度,从而大大提高了移印效率,同时,对移印后的笔夹进行油墨烘干,使得笔夹在下料机运输过程中能够保持较好的外观图案质量,提高了良品率。为了实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和其他优点,提供了一种多工位笔夹移印机,包括:机台;设于机台上的转盘,该转盘沿其周向依次布置有上料工位、移印工位及下料工位;以及沿转盘的周向布置的至少三个笔夹载具,其中,笔夹载具的数目与机台上的工位数目相对应,转盘的外侧设有移印机构及下料组件,所述移印机构及下料组件分别与移印工位及下料工位相对设置。优选的是,上料工位与移印工位间沿着转盘的周向依次设有准备工位与笔夹有无检测工位,转盘的外侧设有笔夹有无检测组件,该笔夹有无检测组件与笔夹有无检测工位相对设置。优选的是,移印工位间下料工位设有烘干工位,烘干工位的正上方设有烘干组件。优选的是,笔夹有无检测组件包括:设于机台上的检测底座;设于检测底座上的检测驱动器;以及与检测驱动器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的检测棒,其中,检测棒与检测驱动器的动力输出端之间设有反馈力传感器。优选的是,下料组件包括:下料底座;设于下料底座上的下料导槽;以及设于下料导槽上方的下料驱动器,其中,下料导槽与下料工位上的笔夹载具相对接,下料驱动器的动力输出端上传动连接有笔夹刮板,从而使得笔夹刮板在下料驱动器的驱动下周期性地将笔夹从下料工位上的笔夹载具中刮入下料导槽中。优选的是,下料导槽的底壁所在平面在笔夹的下料方向上呈逐渐下倾之势。优选的是,上料工位、准备工位、笔夹有无检测工位、移印工位、烘干工位及下料工位沿着转盘的周向等距间隔设置。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其采用转盘周转式多工位设计,大大提高了移印自动化程度,从而大大提高了移印效率,同时,对移印后的笔夹进行油墨烘干,使得笔夹在下料机运输过程中能够保持较好的外观图案质量,提高了良品率。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多工位笔夹移印机的俯视图;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多工位笔夹移印机的三维结构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前述和其它目的、特征、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在附图中,为清晰起见,可对形状和尺寸进行放大,并将在所有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下列描述中,诸如中心、厚度、高度、长度、前部、背部、后部、左边、右边、顶部、底部、上部、下部等用词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特别地,“高度”相当于从顶部到底部的尺寸,“宽度”相当于从左边到右边的尺寸,“深度”相当于从前到后的尺寸。这些相对术语是为了说明方便起见并且通常并不旨在需要具体取向。涉及附接、联接等的术语(例如,“连接”和“附接”)是指这些结构通过中间结构彼此直接或间接固定或附接的关系、以及可动或刚性附接或关系,除非以其他方式明确地说明。参照图1及图2,多工位笔夹移印机3包括:机台31;设于机台31上的转盘32,该转盘32沿其周向依次布置有上料工位321、移印工位324及下料工位326;以及沿转盘32的周向布置的至少三个笔夹载具36,其中,笔夹载具36的数目与机台31上的工位数目相对应,转盘32的外侧设有移印机构及下料组件35,所述移印机构及下料组件35分别与移印工位324及下料工位326相对设置。进一步地,上料工位321与移印工位324间沿着转盘32的周向依次设有准备工位322与笔夹有无检测工位323,转盘32的外侧设有笔夹有无检测组件33,该笔夹有无检测组件33与笔夹有无检测工位323相对设置。参照图2,移印工位324间下料工位326设有烘干工位325,烘干工位325的正上方设有烘干组件34。进一步地,笔夹有无检测组件33包括:设于机台31上的检测底座331;设于检测底座331上的检测驱动器332;以及与检测驱动器332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的检测棒333,其中,检测棒333与检测驱动器332的动力输出端之间设有反馈力传感器334。参照图2,下料组件35包括:下料底座351;设于下料底座351上的下料导槽353;以及设于下料导槽353上方的下料驱动器352,其中,下料导槽353与下料工位326上的笔夹载具36相对接,下料驱动器352的动力输出端上传动连接有笔夹刮板354,从而使得笔夹刮板354在下料驱动器352的驱动下周期性地将笔夹从下料工位326上的笔夹载具36中刮入下料导槽353中。在优选的实施方向上,下料导槽353的底壁所在平面在笔夹的下料方向上呈逐渐下倾之势。进一步地,上料工位321、准备工位322、笔夹有无检测工位323、移印工位324、烘干工位325及下料工位326沿着转盘32的周向等距间隔设置。这里说明的设备数量和处理规模是用来简化本专利技术的说明的。对本专利技术的应用、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尽管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专利技术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工位笔夹移印机,其特征在于,包括:/n机台(31);/n设于机台(31)上的转盘(32),该转盘(32)沿其周向依次布置有上料工位(321)、移印工位(324)及下料工位(326);以及/n沿转盘(32)的周向布置的至少三个笔夹载具(36),/n其中,笔夹载具(36)的数目与机台(31)上的工位数目相对应,转盘(32)的外侧设有移印机构及下料组件(35),所述移印机构及下料组件(35)分别与移印工位(324)及下料工位(326)相对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工位笔夹移印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台(31);
设于机台(31)上的转盘(32),该转盘(32)沿其周向依次布置有上料工位(321)、移印工位(324)及下料工位(326);以及
沿转盘(32)的周向布置的至少三个笔夹载具(36),
其中,笔夹载具(36)的数目与机台(31)上的工位数目相对应,转盘(32)的外侧设有移印机构及下料组件(35),所述移印机构及下料组件(35)分别与移印工位(324)及下料工位(326)相对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工位笔夹移印机,其特征在于,上料工位(321)与移印工位(324)间沿着转盘(32)的周向依次设有准备工位(322)与笔夹有无检测工位(323),转盘(32)的外侧设有笔夹有无检测组件(33),该笔夹有无检测组件(33)与笔夹有无检测工位(323)相对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工位笔夹移印机,其特征在于,移印工位(324)间下料工位(326)设有烘干工位(325),烘干工位(325)的正上方设有烘干组件(34)。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工位笔夹移印机,其特征在于,笔夹有无检测组件(33)包括:
设于机台(31)上的检测底座(33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卓施其卫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派菲特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