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装阻隔薄膜及包装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2177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1 01: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包装阻隔薄膜及包装容器,所述包装阻隔薄膜包括基层、粘合层、EVOH层和聚烯烃热封层。所述基层为聚烯烃薄膜,至少包括第一表面层、第二表面层和芯层,所述第一表面层和第二表面层相对设置在所述芯层的两侧,在所述基层的所述第一表面层和第二表面层的至少一个上通过粘合层粘结有EVOH层,所述包装阻隔薄膜的至少一个外表面为聚烯烃热封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包装阻隔薄膜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高,不易破损,耐热性能好,对气体、气味、香料、溶剂等呈现出优异的阻断作用。

A packaging barrier film and packaging contain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包装阻隔薄膜及包装容器
本技术属于软包装
,具体涉及一种包装阻隔薄膜及包装容器。
技术介绍
包装袋是使用阻隔薄膜构成的薄膜容器,用于盛装和保护被包裹物,尤其是食品、药品等对于保存条件要求较高的物品。包装袋的阻隔薄膜内侧直接与食品接触,阻隔薄膜将食物与氧气、水蒸气、污渍等隔开,避免渗漏,能够干净、新鲜和安全的储存食品、药品。现有技术中,大量使用保鲜袋盛放食品,但保鲜袋通常较薄,容易破损,遮光、隔热性能较差。虽然有使用铝箔材料制造的包装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遮光、隔热的问题,但是在使用过程中遇醋、酒、油等液体时可能析出残渣、重金属,残渣和重金属会对人体健康会产生不良影响,还会直接影响食品、药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机械强度高、耐热、卫生、安全的包装阻隔薄膜,包括基层、粘合层、EVOH层和聚烯烃热封层,所述基层为聚烯烃薄膜,至少包括第一表面层、第二表面层和芯层,所述第一表面层和第二表面层相对设置在所述芯层的两侧,在所述基层的所述第一表面层和第二表面层的至少一个上通过粘合层粘结有EVOH层,所述包装阻隔薄膜的至少一个外表面为聚烯烃热封层。进一步,在所述基层的所述第一表面层上通过粘合层粘结有EVOH层,所述聚烯烃热封层设置在所述EVOH层的外侧;和/或,所述聚烯烃热封层设置在所述基层的第二表面层的外侧。进一步,所述第一表面层和第二表面层中设置有粘合层的表面层为哑光表面层,和/或所述基层的芯层为不透明发泡层。进一步,在所述基层的所述第一表面层和第二表面层上分别通过粘合层粘结有EVOH层。进一步,在一侧或两侧的EVOH层的外侧设置有聚烯烃热封层。进一步,所述基层的厚度为18-80μm,所述粘合层的厚度为2-6μm,所述EVOH层的厚度为0.5-5μm,所述聚烯烃热封层的厚度为1-5μm。进一步,所述基层具有五层层叠结构,依次为所述第一表面层、第一改性层、所述芯层、第二改性层和所述第二表面层。进一步,所述基层的第一表面层和第二表面层的厚度分别为1-10μm,和/或第一改性层和第二改性层的厚度分别为3-15μm。进一步,所述包装阻隔薄膜包括不透明的不发泡白膜、发泡不透明珠光膜或透明BOPP薄膜。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装容器,由如上所述的包装阻隔薄膜热封构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包装阻隔薄膜,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高,不易破损,耐热性能好,对气体、气味、香料、溶剂等呈现出优异的阻断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第一实施例提出的包装阻隔薄膜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第二实施例提出的包装阻隔薄膜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a、图3b是由本技术实施例第一实施例或第二实施例的包装阻隔薄膜构成的包装容器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第三实施例提出的包装阻隔薄膜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由本技术实施例第三实施例的包装阻隔薄膜构成的包装容器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第四实施例提出的包装阻隔薄膜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本技术并不局限于附图和以下实施例。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包装阻隔薄膜,包括基层1、粘合层2、EVOH(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层3、聚烯烃热封层4。所述基层1为聚烯烃薄膜,至少包括第一表面层11、第二表面层12和芯层13,所述第一表面层11和第二表面层12相对设置在所述芯层13的两侧,在所述基层1的所述第一表面层和第二表面层的至少一个上通过粘合层2粘结有EVOH层3。在所述包装阻隔薄膜的至少一个外表面为聚烯烃热封层4,用于在包装制作时进行热封连接。所述包装阻隔薄膜包括不透明的不发泡白膜、发泡不透明珠光膜或透明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BOPP。第一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包装阻隔薄膜,包括基层1、粘合层2、EVOH(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层3、聚烯烃热封层4。所述基层1为聚烯烃薄膜,包括第一表面层11、第二表面层12和芯层13,所述第一表面层11和第二表面层12相对设置在所述芯层13的两侧。所述聚烯烃薄膜的厚度为18-80μm。所述聚烯烃薄膜的第一表面层11和第二表面层12的厚度分别为1-10μm,设置有粘合层2的第一表面层11和/或第二表面层12优选为哑光表面层,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表面层11为哑光表面层,以增加粘接强度。所述聚烯烃薄膜的芯层13优选为不透明发泡层,以防止外部光线对包装物的照射,延长保质期限,以及由于采用发泡结构的芯层13,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所述包装阻隔薄膜的整体厚度,使得包装不易破损。由于芯层13为发泡结构,则所述基层1须采用共挤双向拉伸工艺形成。在所述基层1的第一表面层11为哑光表面层,其上设置有粘合层2,粘合层的厚度为2-6μm。所述EVOH层3粘结在粘合层2表面,EVOH层的厚度为0.5-5μm。需要说明的是,EVOH层为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层,具有极好的加工性能和对气体、气味、香料、溶剂等的优异的阻断效果。所述聚烯烃热封层4设置在所述EVOH层3的外侧,所述聚烯烃热封层4的厚度为1-5μm。聚烯烃热封层4的设置是为了通过热封工艺形成包装容器。第二实施例如图2所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包装阻隔薄膜,包括基层1、粘合层2、EVOH(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层3、聚烯烃热封层4。本实施例的包装阻隔薄膜的基层1、粘合层2和EVOH层3的结构和层叠关系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聚烯烃热封层4设置在所述基层1的第二表面层12的外侧。在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聚烯烃热封层4仅设置在包装阻隔薄膜的一个外表面上,当使用上述包装阻隔薄膜形成包装容器时,可采用如图3a、图3b的方式通过热封工艺形成包装容器。图3a中,聚烯烃热封层4在包装容器的外表面上;图3b中,聚烯烃热封层4在包装容器的内表面上。第三实施例如图4所示,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包装阻隔薄膜,包括基层1、粘合层2、EVOH(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层3、聚烯烃热封层4。在所述基层1的所述第一表面层11和第二表面层12上分别通过粘合层2粘结有EVOH层3。在两侧的EVOH层3的外侧分别设置有聚烯烃热封层4。即,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所述基层1的第二表面层12上依次设置粘合层2、EVOH层3和聚烯烃热封层4,使得包装阻隔薄膜具有了双侧的EVOH层和热封层,提高了包装阻隔薄膜的阻隔效果,也方便使用包装阻隔薄膜热封形成包装容器。当然也可以仅在一侧的EVOH层3上设置聚烯烃热封层4,如第一实施例那样。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包装阻隔薄膜在两侧的EVOH层3的外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包装阻隔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层(1)、粘合层(2)、EVOH层(3)和聚烯烃热封层(4),/n所述基层(1)为聚烯烃薄膜,至少包括第一表面层(11)、第二表面层(12)和芯层(13),所述第一表面层(11)和第二表面层(12)相对设置在所述芯层(13)的两侧,/n在所述基层(1)的所述第一表面层和第二表面层的至少一个上通过粘合层(2)粘结有EVOH层(3),/n所述包装阻隔薄膜的至少一个外表面为聚烯烃热封层(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包装阻隔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层(1)、粘合层(2)、EVOH层(3)和聚烯烃热封层(4),
所述基层(1)为聚烯烃薄膜,至少包括第一表面层(11)、第二表面层(12)和芯层(13),所述第一表面层(11)和第二表面层(12)相对设置在所述芯层(13)的两侧,
在所述基层(1)的所述第一表面层和第二表面层的至少一个上通过粘合层(2)粘结有EVOH层(3),
所述包装阻隔薄膜的至少一个外表面为聚烯烃热封层(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阻隔薄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层(1)的所述第一表面层(11)上通过粘合层(2)粘结有EVOH层(3),所述聚烯烃热封层(4)设置在所述EVOH层(3)的外侧;
和/或,所述聚烯烃热封层(4)设置在所述基层(1)的第二表面层(12)的外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阻隔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层和第二表面层中设置有粘合层(2)的表面层为哑光表面层,和/或所述基层(1)的芯层(13)为不透明发泡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阻隔薄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层(1)的所述第一表面层(11)和第二表面层(12)上分别通过粘合层(2)粘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小松吕达民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利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