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光用回转夹持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22093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1 00: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抛光用回转夹持支撑装置,包括背板,所述背板底部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背板顶部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内壁通过第一轴承转动连接有转柱,所述背板顶部的后端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转柱的轴心固定连接,所述转柱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电机壳,所述电机壳的前端固定安装有转板,所述转板后端的中心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且第二电机对应在电机壳的腔内,所述转板前端的中心开设有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穿进第一固定槽中并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备集夹持与回转功能于一体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抛光机夹具复杂以及抛光时调节不便的问题。

Rotary gripping support device for polish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抛光用回转夹持支撑装置
本技术涉及抛光
,具体为抛光用回转夹持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抛光机是一种电动工具,主要由底座、抛盘、抛光织物、抛光罩及盖等基本元件组成。电动机固定在底座上,固定抛光盘用的锥套通过螺钉与电动机轴相连。抛光织物通过套圈紧固在抛光盘上,电动机通过底座上的开关接通电源起动后,便可用手对试样施加压力在转动的抛光盘上进行抛光。抛光过程中加入的抛光液可通过固定在底座上的塑料盘中的排水管流入置于抛光机旁的方盘内。抛光罩及盖可防止灰土及其他杂物在机器不使用时落在抛光织物上而影响使用效果。然而现有的抛光机功能单一,尤其是对圆管状零件进行抛光的时候,一方面缺少结构简单的适用于圆管状零件的夹具,另一方面在抛光的时候还保留有通过不断调整抛光机的位置实现对圆管状零件表面全面抛光的方式,使得抛光的效率颇为的低下,使用的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抛光用回转夹持支撑装置,具备集夹持与回转功能于一体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抛光机夹具复杂以及抛光时调节不便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抛光用回转夹持支撑装置,包括背板,所述背板底部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背板顶部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内壁通过第一轴承转动连接有转柱,所述背板顶部的后端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转柱的轴心固定连接,所述转柱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电机壳,所述电机壳的前端固定安装有转板,所述转板后端的中心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且第二电机对应在电机壳的腔内,所述转板前端的中心开设有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穿进第一固定槽中并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转板上靠近其边缘的前端开设有第二固定槽,所述第二固定槽的内壁通过第二轴承转动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一端部穿进第一固定槽中并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的表面与第一锥齿轮的表面啮合连接,所述螺杆的表面螺纹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外壁与第二固定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滑块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优选的,所述背板与底板的连接处上固定连接有加强筋。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数量不少于四个,各个支撑板以转板的圆心为中心呈环形阵列状排布。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泡沫垫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通过启动第二电机,当第二电机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时,通过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的啮合作用带动螺杆转动,于是滑块通过与螺杆的螺纹连接作用带动支撑板在第二固定槽的内壁滑动,继而调节各个支撑板之间围设成的内径大小与圆管状零件相适配,最终实现夹持住不同规格大小的圆管状零件,通用性比较好,同时在抛光的过程中通过第一电机带动固定在支撑板上的圆管状零件转动,不需要不断地调整抛光机的方位,继而实现对圆管状零件表面全面而均匀的抛光,使得抛光的过程中更加省时省力,提高抛光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转板正视图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转板沿图1中A-A侧视图的局部剖视图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固定座轴测图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支撑板轴测图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背板、2-底板、3-固定座、4-第一轴承、5-转柱、6-第一电机、7-电机壳、8-转板、9-第二电机、10-第一固定槽、11-第一锥齿轮、12-第二固定槽、13-第二轴承、14-螺杆、15-第二锥齿轮、16-滑块、17-支撑板、18-加强筋、19-泡沫垫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抛光用回转夹持支撑装置,包括背板1,背板1底部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底板2,底板2提供支撑作用,背板1顶部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座3,固定座3的内壁通过第一轴承4转动连接有转柱5,背板1顶部的后端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6,第一电机6的输出轴与转柱5的轴心固定连接,当第一电机6启动后可以带动转柱5转动,转柱5带动转板8转动;转柱5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电机壳7,电机壳7的前端固定安装有转板8,转板8后端的中心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9,且第二电机9对应在电机壳7的腔内,考虑到电机初始转速较高,而抛光是低速、平稳的进行,故第一电机6与第二电机9均为YB系列的减速变频电机,转板8前端的中心开设有第一固定槽10,第二电机9的输出轴穿进第一固定槽10中并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11,转板8上靠近其边缘的前端开设有第二固定槽12,第二固定槽12的内壁通过第二轴承13转动连接有螺杆14,螺杆14的一端部穿进第一固定槽10中并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15,第二锥齿轮15的表面与第一锥齿轮11的表面啮合连接,螺杆14的表面螺纹连接有滑块16,滑块16的外壁与第二固定槽12的内壁滑动连接,滑块16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7,对圆管状零件进行支撑,支撑板17与圆管状零件接触的面可以是其上表面也可以是其下表面,而且支撑板17的数量不少于四个,各个支撑板17以转板8的圆心为中心呈环形阵列状排布,设置如此多的支撑板17,使得圆管状零件被支撑地牢固,具体使用时,当第二电机9启动后带动第一锥齿轮11顺转时,通过第一锥齿轮11与第二锥齿轮15的啮合作用带动螺杆14转动,于是滑块16通过与螺杆14的螺纹连接作用带动支撑板17在第二固定槽12的内壁滑动,继而调节各个支撑板17之间围设成的内径大小逐渐变大,反之当第二电机9启动后带动第一锥齿轮11逆转时,调节各个支撑板17之间围设成的内径大小逐渐变小,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得各个支撑板17之间围设成的内径大小与圆管状零件相适配,最终实现夹持住不同规格大小的圆管状零件,零件被固定后,配合第一电机6,使得在抛光的过程中通过第一电机6带动固定在支撑板17上的圆管状零件转动,不需要不断地调整抛光机的方位,继而实现对圆管状零件表面全面而均匀的抛光,使得抛光的过程中更加省时省力,提高抛光的效率。进一步地,背板1与底板2的连接处上固定连接有加强筋18,提高背板1与底板2连接处的结构强度。进一步地,支撑板17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泡沫垫板19,为防止生硬的支撑板17支撑圆管状零件的时候,造成圆管状零件内壁或外壁的破损,故设置泡沫垫板19,起到防护的作用,而泡沫垫板19设置的位置可以是在支撑板17的上表面也可以是支撑板17的下表面。工作原理:该抛光用回转夹持支撑装置使用时,首先当第二电机9启动后带动第一锥齿轮11顺转时,通过第一锥齿轮11与第二锥齿轮15的啮合作用带动螺杆14转动,于是滑块16通过与螺杆14的螺纹连接作用带动支撑板17在第二固定槽12的内壁滑动,继而调节各个支撑板17之间围设成的内径大小逐渐变大,反之当第二电机9启动后带动第一锥齿轮11逆转时,调节各个支撑板17之间围设成的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抛光用回转夹持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背板(1),所述背板(1)底部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底板(2),所述背板(1)顶部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座(3),所述固定座(3)的内壁通过第一轴承(4)转动连接有转柱(5),所述背板(1)顶部的后端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6),所述第一电机(6)的输出轴与转柱(5)的轴心固定连接,所述转柱(5)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电机壳(7),所述电机壳(7)的前端固定安装有转板(8),所述转板(8)后端的中心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9),且第二电机(9)对应在电机壳(7)的腔内,所述转板(8)前端的中心开设有第一固定槽(10),所述第二电机(9)的输出轴穿进第一固定槽(10)中并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11),所述转板(8)上靠近其边缘的前端开设有第二固定槽(12),所述第二固定槽(12)的内壁通过第二轴承(13)转动连接有螺杆(14),所述螺杆(14)的一端部穿进第一固定槽(10)中并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15),所述第二锥齿轮(15)的表面与第一锥齿轮(11)的表面啮合连接,所述螺杆(14)的表面螺纹连接有滑块(16),所述滑块(16)的外壁与第二固定槽(12)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滑块(16)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7)。/n...

【技术特征摘要】
1.抛光用回转夹持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背板(1),所述背板(1)底部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底板(2),所述背板(1)顶部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座(3),所述固定座(3)的内壁通过第一轴承(4)转动连接有转柱(5),所述背板(1)顶部的后端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6),所述第一电机(6)的输出轴与转柱(5)的轴心固定连接,所述转柱(5)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电机壳(7),所述电机壳(7)的前端固定安装有转板(8),所述转板(8)后端的中心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9),且第二电机(9)对应在电机壳(7)的腔内,所述转板(8)前端的中心开设有第一固定槽(10),所述第二电机(9)的输出轴穿进第一固定槽(10)中并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11),所述转板(8)上靠近其边缘的前端开设有第二固定槽(12),所述第二固定槽(12)的内壁通过第二轴承(13)转动连接有螺杆(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小军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利元亨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