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充分混合的反应釜
本技术涉及反应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可充分混合的反应釜。
技术介绍
反应釜的广义理解即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容器,通过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反应釜广泛用于石油、化工、橡胶、农药、染料、医药、食品,用来完成硫化、硝化、氢化、烃化、聚合、缩合等工艺过程的压力容器,例如反应器、反应锅、分解锅、聚合釜等,材质一般有碳锰钢、不锈钢、锆、镍基合金及其他符合材料,目前,反应釜能满足生产的基本要求,但其结构较为单一,搅拌不充分,搅拌效率较低,导致后续物料的混合不均匀,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较差,亟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可充分混合的反应釜,原料和混合剂分别从两个进料口进入罐体内部上端的弧形板上,在弧形板上初步搅拌混合后,滴至挡板内,进行再次混合,从而可充分将原料与混合剂混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罐体、支脚、安装耳座、一号进料口、二号进料口和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充分混合的反应釜,它包含罐体(1)、支脚(2)、安装耳座(3)、一号进料口(4)、二号进料口(5)和出料管(6),所述罐体(1)下表面的四角均固定有支脚(2),罐体(1)左右两侧的外侧壁上均固定有安装耳座(3),罐体(1)上表面的左右两端分别插设有一号进料口(4)和二号进料口(5),一号进料口(4)设置于二号进料口(5)的左侧,一号进料口(4)和二号进料口(5)的下端分别穿过罐体(1)的上侧壁后,悬设在罐体(1)内部的上端,且该一号进料口(4)和二号进料口(5)下端的外侧壁与罐体(1)上侧的内侧壁固定连接,罐体(1)下端的右侧插设有出料管(6),该出料管(6)的上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充分混合的反应釜,它包含罐体(1)、支脚(2)、安装耳座(3)、一号进料口(4)、二号进料口(5)和出料管(6),所述罐体(1)下表面的四角均固定有支脚(2),罐体(1)左右两侧的外侧壁上均固定有安装耳座(3),罐体(1)上表面的左右两端分别插设有一号进料口(4)和二号进料口(5),一号进料口(4)设置于二号进料口(5)的左侧,一号进料口(4)和二号进料口(5)的下端分别穿过罐体(1)的上侧壁后,悬设在罐体(1)内部的上端,且该一号进料口(4)和二号进料口(5)下端的外侧壁与罐体(1)上侧的内侧壁固定连接,罐体(1)下端的右侧插设有出料管(6),该出料管(6)的上端与罐体(1)下侧的内侧壁呈同一水平面设置,且出料管(6)与罐体(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其下端悬设在罐体(1)的下端,其中端设有单向阀(7);其特征在于:罐体(1)上侧外侧壁的中心设有一号电机(8),该一号电机(8)与外部电源连接,且其输出轴穿过罐体(1)的上侧壁后,与一号搅拌轴(9)固定连接,该一号搅拌轴(9)悬设在罐体(1)内部的上端,且其侧壁上等角分布有数个一号搅拌叶(10),该一号搅拌叶(10)悬设在弧形板(11)的上方,该弧形板(11)的外侧壁与罐体(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弧形板(11)的中心内插设有出水管(12),该出水管(12)的上端与弧形板(11)的上表面呈同一水平面设置,且与弧形板(1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出水管(12)的下端穿过弧形板(11)后,悬设在罐体(1)内部的中端,罐体(1)下端的外侧壁上固定有气缸(13),该气缸(13)的活塞杆穿过罐体(1)的下侧壁后,与挡板(14)下侧壁的中心固定连接,挡板(14)左右两端的凸起通过支撑板(15)支撑在罐体(1)的内侧壁上,该支撑板(15)固定在罐体(1)左右两侧的内侧壁上,挡板(14)左右两侧的下表面上固定有二号电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罗庆,高小平,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天马集团有限公司原建材二五三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