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制备用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19577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1 00: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制备用反应釜,包括反应釜体,反应釜体内设有循环筒和导流筒,导流筒和循环筒均呈空心筒状,且循环筒套装于导流筒外。反应釜体上还连接有搅拌系统,搅拌系统包括搅拌杆件,搅拌杆件用于对反应釜体内的反应溶液进行搅拌,以使反应溶液分散、混合产生晶核,并使晶核随反应溶液在导流筒和循环筒之间连续循环运动以长大为粗晶颗粒。反应釜体的上端设有供反应后的溶液向外溢流的溢流口,且反应釜体的底部设有出料口,出料口用于供晶体向外排出。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反应釜,可同时实现合成及陈化两步工序的作用,在连续生产的条件下,减少生产环节、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Standby reactor with ternary positive material precursor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制备用反应釜
本技术涉及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制备用装置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制备用反应釜。
技术介绍
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的制备是锂离子电池三元材料生产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工序之一。目前,工业上主要的制备方法是将一定浓度的各种盐溶液与一定浓度的碱溶液以及氨水按照一定的流速连续加入反应釜中,并在合适的反应温度、搅拌速度及pH下生产三元前驱体。制备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时在反应釜中进行,制备时,首先将多种溶液引入反应釜中,并不断搅拌,搅拌过程中产生的细小晶粒随溶液再由反应釜上部开设的出口处流出,以进入下一步序的陈化釜中陈化以最终得到粒径大小合格的晶体。采用现有的反应釜反应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由于多种溶液在搅拌作用下反应产生细小晶粒后,再随旋转的溶液由反应釜上部的出口处流出,物料沉淀速率快,溶液容易过饱和,并且晶体成核速率快,晶体的形貌不易控制;2.溶液容易反应不完全,产品产率低,颗粒粒径小,需进入到下一工序的陈化釜中继续反应;3.外部环境、PH值、进料速度等条件稳定不变的情况下,产品粒径难以有效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制备用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包括:/n用于进行晶粒的合成反应及陈化反应的反应釜体(10),所述反应釜体(10)内设有用于使反应溶液和晶粒形成循环流动的循环筒(30),及用于对反应溶液和晶粒的循环流动进行导向的导流筒(20),所述导流筒(20)和所述循环筒(30)均呈空心筒状,且所述循环筒(30)套装于所述导流筒(20)外;/n所述反应釜体(10)上还连接有用于在反应过程中进行搅拌的搅拌系统,所述搅拌系统包括沿所述导流筒(20)的轴向插入所述导流筒(20)内的搅拌杆件(41),所述搅拌杆件(41)用于对所述反应釜体(10)内的反应溶液进行搅拌,以使反应溶液分散、混合产生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制备用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进行晶粒的合成反应及陈化反应的反应釜体(10),所述反应釜体(10)内设有用于使反应溶液和晶粒形成循环流动的循环筒(30),及用于对反应溶液和晶粒的循环流动进行导向的导流筒(20),所述导流筒(20)和所述循环筒(30)均呈空心筒状,且所述循环筒(30)套装于所述导流筒(20)外;
所述反应釜体(10)上还连接有用于在反应过程中进行搅拌的搅拌系统,所述搅拌系统包括沿所述导流筒(20)的轴向插入所述导流筒(20)内的搅拌杆件(41),所述搅拌杆件(41)用于对所述反应釜体(10)内的反应溶液进行搅拌,以使反应溶液分散、混合产生晶核,并使晶核随反应溶液在所述导流筒(20)和所述循环筒(30)之间连续循环运动以长大为粗晶颗粒;
所述反应釜体(10)的上端设有供反应后的溶液向外溢流的溢流口(102),且所述反应釜体(10)的底部设有出料口(101),所述粗晶颗粒落入所述反应釜体(10)底部发生陈化反应成为粒径合格的晶体,所述出料口(101)用于供所述晶体向外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制备用反应釜,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应釜体(10)的内腔包括上下依次布设的合成区(103)和陈化区(104),所述合成区(103)用于供反应溶液分散、混合产生晶核,并在连续循环运动过程中长大为粗晶颗粒,所述陈化区(104)用于供粗晶颗粒进行陈化作用长大为粒径合格的晶体;
所述导流筒(20)和所述循环筒(30)均布设于所述合成区(103),且所述导流筒(20)的底端向下伸入所述陈化区(104);
所述出料口(101)布设于所述陈化区(10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制备用反应釜,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流筒(20)和所述循环筒(30)同轴设置,且所述导流筒(20)的底端向下伸出所述循环筒(30);
所述循环筒(30)的外径为所述反应釜体(10)内径的2/3~4/5,所述循环筒(30)的高度为所述反应釜体(10)内高的1/3~1/2;
所述导流筒(20)的外径为所述循环筒(30)内径的1/2~2/3,所述导流筒(20)的高度为所述循环筒(30)内高的4/3~3/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制备用反应釜,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流筒(20)通过第一安装支架与所述循环筒(30)和/或所述反应釜体(10)固定连接;
所述循环筒(30)通过第二安装支架与所述反应釜体(10)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学恒刘勇侯希明黄伶俐王晓非罗忠源
申请(专利权)人: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