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康复轮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18594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31 23:54
一种电动康复轮椅,包括:底架组件、座椅升降驱动部、可折叠的座椅组件、行走轮组件、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底架组件的底部安装有行走轮组件,第一连接杆的一端及第二连接杆的一端均与底架组件的上部可枢转地连接,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及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均与座椅组件的靠背可枢转地连接,底架组件、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及座椅组件之间形成可变形活动的平行四边形结构,座椅升降驱动部的一端与底架组件连接,座椅升降驱动部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杆可枢转地连接,座椅组件的坐垫与底架组件可枢转地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可变形活动的平行四边形结构使靠背在升起的过程中同时向前移动,使用户由坐姿变成站姿的过程中,几乎不需要前后移动,即可靠在靠背上,方便了用户的使用。

An electric rehabilitation wheelchai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康复轮椅
本技术涉及轮椅
,特别涉及一种电动康复轮椅。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的可升降式电动康复轮椅中(如申请人在先提交的申请),座椅组件在竖直方向上仅有竖直方向的升降,样不太符合身体由坐姿变站资过程的人体工程学原理,用户体验感不强;在现实中,有不少的用户需要设置在轮椅上的辅助固定绷带的协助才能方便站起来及辅助行走康复,但因此用户在由坐姿变成站姿的过程中,由于用户上身与下身基本上还保持在坐姿时所处的前后位置不同,所以站立后座椅组件的靠背将会与用户的上身背部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因此用户上身很难利用设置在靠背上的辅助固定绷带来协助站立及辅助行走康复,这样对需要利用辅助固定绷带来协助站立及辅助行走康复的用户带来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动康复轮椅,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作为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动康复轮椅,包括:底架组件、座椅升降驱动部、可折叠的座椅组件、行走轮组件、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底架组件的底部安装有所述行走轮组件,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及第二连接杆的一端均与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康复轮椅,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架组件(16)、座椅升降驱动部(1)、可折叠的座椅组件、行走轮组件、第一连接杆(2)和第二连接杆(3),所述底架组件(16)的底部安装有所述行走轮组件,所述第一连接杆(2)的一端及第二连接杆(3)的一端均与所述底架组件(16)的上部可枢转地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2)的另一端及第二连接杆(3)的另一端均与所述座椅组件的靠背(4)可枢转地连接,所述底架组件(16)、第一连接杆(2)、第二连接杆(3)及所述座椅组件之间形成可变形活动的平行四边形结构,所述座椅升降驱动部(1)的一端与所述底架组件(16)连接,所述座椅升降驱动部(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杆(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康复轮椅,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架组件(16)、座椅升降驱动部(1)、可折叠的座椅组件、行走轮组件、第一连接杆(2)和第二连接杆(3),所述底架组件(16)的底部安装有所述行走轮组件,所述第一连接杆(2)的一端及第二连接杆(3)的一端均与所述底架组件(16)的上部可枢转地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2)的另一端及第二连接杆(3)的另一端均与所述座椅组件的靠背(4)可枢转地连接,所述底架组件(16)、第一连接杆(2)、第二连接杆(3)及所述座椅组件之间形成可变形活动的平行四边形结构,所述座椅升降驱动部(1)的一端与所述底架组件(16)连接,所述座椅升降驱动部(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杆(2)可枢转地连接,所述座椅组件的坐垫(5)与所述底架组件(16)可枢转地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康复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轮组件包括两个后轮(6)和后轮距调节装置(7),所述后轮距调节装置(7)安装在所述底架组件(16)的后侧底部,所述后轮距调节装置(7)的两端各安装有一个所述后轮(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康复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康复轮椅还包括升降支撑组件,所述升降支撑组件包括支撑脚(8)和后轮升降驱动部(9),所述后轮升降驱动部(9)沿竖直方向安装在所述底架组件(16)上,所述支撑脚(8)安装在所述后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中科创新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