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流水养殖低溶氧水源无耗能增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217125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31 2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陆地流水养殖低溶氧水源无耗能增氧装置,包括与同一进水预储池连接的高位蓄水池、低位蓄水池,其特征是进水预储池部位设有换位进水闸,进水预储池的底部与低位蓄水池相通;高位蓄水池和低位蓄水池之间设有溢流墙,溢流墙朝低位蓄水池一面设有若干块增氧包。充分利用山区区域环境地势,借助高度差修建增氧设施,制造水流冲击,增加水体与空气接触面积,一次性投入,能长期达到无耗能增氧的目的;增氧包的设计,大大增加水体破碎程度,经脱气、增氧过程,较好地达到增氧效果;通过换位进水闸来控制原水进入的区域,根据不同季节、水源溶氧具体情况选择是否增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陆地流水养殖低溶氧水源无耗能增氧装置
本技术涉及鲟鱼养殖技术,尤其是一种陆地流水养殖低溶氧水源无耗能增氧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对养殖池增氧基本上是通过增氧设备实现的,如专利公告号为CN207707090U,一种水产养殖增氧机,包括保护罩、下壳体、浮力圈、连接杆、转轴、离心叶轮、插入孔、水质检测器、温度传感器、设备腔、电机安装腔、电机、控制器、电源装置和无线传输装置等。也有利用流动水自有能量适当增氧的,如专利公告号为CN207612955U,一种鳟鱼养殖增氧装置,包括鱼池、进水渠和排水渠,鱼池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和出水口处分别设有水闸装置,进水渠上设有转轮,转轮包括叶片,叶片包括连接片和勺形的盛水皿,连接片的一端连接轮盘、另一端连接盛水皿,且叶片转至最低点时,盛水皿凹进的一侧正对鱼池。前者动力增氧大多用于活水补给不足的一般水产品养殖区,面后者这种装置不仅结构复杂、增氧量不均,而且增氧作业选择也无法按实际情况控制。鲟鱼属于冷水性鱼类,其人工养殖要求水源应无污染、水质清新、高溶氧、低水温、酸碱度适中,生长水温一般为1-30℃,最适水温为18~24℃,溶氧要求大于5mg/L,pH值在6.5到8.0之间,因此鲟鱼养殖场地一般选择在山区水库区或其下游,取水库底层冷水资源。但是底层水由于光照条件差,浮游植物及藻类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很少,溶氧低,还是需要添置增氧设备或其它增氧方式来满足鲟鱼的生长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建造无耗能的增氧设施,使水库底层低氧水通过该设施后达到显著提高水体溶氧的目的,提供一种陆地流水养殖低溶氧水源无耗能增氧装置。本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陆地流水养殖低溶氧水源无耗能增氧装置,包括与同一进水预储池连接的高位蓄水池、低位蓄水池,其特征是所述进水预储池部位设有换位进水闸,进水预储池的底部与低位蓄水池相通;高位蓄水池和低位蓄水池之间设有溢流墙,溢流墙朝低位蓄水池一面设有若干块增氧包。前述的陆地流水养殖低溶氧水源无耗能增氧装置中,作为优选,所述的换位进水闸垂直方向具有两个相互制约的进水位。前述的陆地流水养殖低溶氧水源无耗能增氧装置中,作为优选,所述溢流墙的顶部设有朝低位蓄水池方向伸出的水幕檐。前述的陆地流水养殖低溶氧水源无耗能增氧装置中,作为优选,所述溢流墙中设有一组备用出水口,各备用出水口设有封头开关。前述的陆地流水养殖低溶氧水源无耗能增氧装置中,作为优选,所述增氧包为立方体结构,其底面位于低位蓄水池最大流量状态水面以上。前述的陆地流水养殖低溶氧水源无耗能增氧装置中,作为优选,在所述低位蓄水池中增氧包下方设有支撑架。前述的陆地流水养殖低溶氧水源无耗能增氧装置中,作为优选,所述备用出水口的最低点位于增氧包顶面以上。前述的陆地流水养殖低溶氧水源无耗能增氧装置中,作为优选,所述低位蓄水池与养殖输水渠道相连。前述的陆地流水养殖低溶氧水源无耗能增氧装置中,作为优选,所述进水预储池的最高储水位高于高位蓄水池的最高储水位。本技术方案主要利用高位蓄水池和低位蓄水池的落差进行增氧作业,高位蓄水池和低位蓄水池的进水口设置在同一部位,即进水预储池,进水预储池出水口设一换位进水闸,因本设施露天设置,而且是利用环境或人造的高低落差,换位进水闸采用垂直布置的闸门,把进水预储池的底部与低位蓄水池直接连通,换位进水闸只要上下移动便形成两个相互制约的进水位,即换位进水闸拉起在上位时,进水预储池底部与低位蓄水池直通,换位进水闸放下在下位时,进水预储池的水面上升越过换位进水闸进入高位蓄水池,然后从高位蓄水池越过溢流冲向墙增氧包进入低位蓄水池。换位进水闸的具体高度设计是,当换位进水闸位于低位时(即向高位蓄水池送水),其顶面高于溢流墙的顶面,以获得溢水量。进一步,高位蓄水池以长方形或弧形为准,其一侧为高边另一侧为短边,短边即溢流墙,用以水流只能从一侧溢流下去,且在溢流墙的顶部设有朝低位蓄水池方向伸出的水幕檐,以致溢流出的水能形成水幕,水幕内外两边都可以与空气接触,从而提高增氧效果。同时,在溢流墙中设有一组具有封头开关的备用出水口,当水源水量供应不足时,溢流水量过少时,高位蓄水池中的水可以通过备用出水口进入低位蓄水池,此时将封头开关打开;还可以通过单个或多个备用出水口来控制高位蓄水池溢流水面的高低。本方案中,增氧包为立方体结构,安装时其底面基本贴紧低位蓄水池常规流量(或最大流量)的水面部位,搁置在增氧包下方的支撑架上,可以更换(包括换面),从高位蓄水池溢流出的水因为高度落差形成瀑布流,打在增氧包上,增氧包将水体充分打碎形成水珠,从而大大增加水体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空气中的氧气与水体充分交换,同时使得水体中的二氧化碳、氮气等无用气体脱出,氧气充分溶解,经过脱气和增氧过程后的水体溶氧就能完全达到养殖需求。一般来说,备用出水口都设置在高位蓄水池底面部位,可以排完高位蓄水池内的所有水;增氧后的低位蓄水池直接与养殖输水渠道相通。本技术方案以建造无耗能的增氧设施为主要研究对象,使水库底层低氧水通过本设施后显著提高水体溶氧量,不但无耗能,投资少,效果明显,降低养殖成本,而且大大提高水资源溶氧,解决鱼品生存问题,同时避免增氧机等机械设备长时间运转造成的维护量大、损毁等问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充分利用山区区域环境地势,借助高度差修建增氧设施,制造水流冲击,增加水体与空气接触面积,一次性投入,能长期达到无耗能增氧的目的;增氧包的设计,大大增加水体破碎程度,经脱气、增氧过程,较好地达到增氧效果;通过换位进水闸来控制原水进入的区域,根据不同季节、水源溶氧具体情况选择是否增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平面俯视布置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立面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高位蓄水池,2.低位蓄水池,3.溢流墙,4.增氧包,5.换位进水闸,6.进水预储池,7.直通渠,8.备用出水口,9.封头开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参见图1至图3,本实施例一种陆地流水养殖低溶氧水源无耗能增氧装置,在本装置原水供应进水点建一个小型进水预储池6,进水预储池6的出水口与高位蓄水池1、低位蓄水池2的进水口位于同一点位,且进水预储池6的最高储水位高于高位蓄水池1的最高储水位;其中,进水预储池6的底部通过直通渠7与低位蓄水池2相通,进水预储池6出水口部位设一垂直布置的换位进水闸5。高位蓄水池1为长方体,长×宽×深为15m×1.5m×0.75m,建在低位蓄水池2的上方,低位蓄水池2同样为长方体,长×宽×深为15m×3m×0.75m,高位蓄水池1和低位蓄水池2之间是一垛溢流墙3,溢流墙3朝低位蓄水池2的一面设有一排增氧包4,溢流墙3顶面距增氧包4顶面距离为0.75米。换位进水闸5垂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陆地流水养殖低溶氧水源无耗能增氧装置,包括与同一进水预储池(6)连接的高位蓄水池(1)、低位蓄水池(2),其特征是所述进水预储池部位设有换位进水闸(5),进水预储池的底部与低位蓄水池相通;高位蓄水池和低位蓄水池之间设有溢流墙(3),溢流墙朝低位蓄水池一面设有若干块增氧包(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陆地流水养殖低溶氧水源无耗能增氧装置,包括与同一进水预储池(6)连接的高位蓄水池(1)、低位蓄水池(2),其特征是所述进水预储池部位设有换位进水闸(5),进水预储池的底部与低位蓄水池相通;高位蓄水池和低位蓄水池之间设有溢流墙(3),溢流墙朝低位蓄水池一面设有若干块增氧包(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陆地流水养殖低溶氧水源无耗能增氧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换位进水闸(5)垂直方向具有两个相互制约的进水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陆地流水养殖低溶氧水源无耗能增氧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溢流墙(3)的顶部设有朝低位蓄水池(2)方向伸出的水幕檐。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陆地流水养殖低溶氧水源无耗能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墙(3)中设有一组备用出水口(8),各备用出水口设有封头开关(9)。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兴雪石灏胡谋许式见孟祥龙夏永涛陈新王贤文向希军桂汉付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千岛湖鲟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衢州鲟龙水产食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