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逆变模块驱动及保护电路
本专利技术属于变频器
,尤其涉及一种逆变模块驱动及保护电路。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逆变模块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变频器及逆变器产品中逆变模块是必不可少的核心器件,只要该部件有异常该类产品几乎等同于报废品而无法实现应有的功能,因此,逆变模块的驱动及保护电路在变频器产品的设计中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可见逆变模块驱动电路的稳定可靠性直接影响到自身是否能正常工作,目前驱动逆变模块的方式多选于用光耦通过隔离方式来驱动。驱动光耦市面有普通驱动光耦和智能型光耦两种。普通光耦仅提供驱动和欠压保护能力,而智能型光耦除了普通光耦具备的功能外还具备了过电流保护功能、软关断功能等,如说明书附图2所示,但是智能型光耦成本偏高,使用智能型光耦在变频器中小功率机型上时成本远远超过产品设计的预算范围。然而当前用户对于工业产品追求大都倾向于精美价廉小巧,很多变频器产品的厂家为了达到客户要求的同时减少产品的成本而不断的压缩产品的体积,减少产品应有的保护功能。尤其是在中小功率产品的设计上更能体现,很多厂家受困于成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逆变模块驱动及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n包括驱动电路,采用驱动光耦接收驱动信号并驱动逆变模块;/n过压钳位电路,包括两个稳压二极管和一个三极管,将逆变模块的门极输入端电压钳在两个稳压二极管的稳压值与三极管集极与射极间的固定压降值之和;/n降栅压电路,包括由通过逆变模块的电流所控制的第一开关元件,该开关元件将过压钳位电路中的一个稳压二极管引入并构成回路,将逆变模块的门极输入端电压钳在另一个稳压二极管的稳压值与三极管集极与射极间的固定压降值之和;/n软关断电路,包括由通过逆变模块的电流所控制的第二开关元件,该开关元件控制逆变模块的输入端通断;/n过流保护电路,包括隔离光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逆变模块驱动及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
包括驱动电路,采用驱动光耦接收驱动信号并驱动逆变模块;
过压钳位电路,包括两个稳压二极管和一个三极管,将逆变模块的门极输入端电压钳在两个稳压二极管的稳压值与三极管集极与射极间的固定压降值之和;
降栅压电路,包括由通过逆变模块的电流所控制的第一开关元件,该开关元件将过压钳位电路中的一个稳压二极管引入并构成回路,将逆变模块的门极输入端电压钳在另一个稳压二极管的稳压值与三极管集极与射极间的固定压降值之和;
软关断电路,包括由通过逆变模块的电流所控制的第二开关元件,该开关元件控制逆变模块的输入端通断;
过流保护电路,包括隔离光耦,第一开关元件或者第二开关元件导通时,该隔离光耦工作并输出故障信号,用以上位机封锁驱动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逆变模块驱动及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隔离光耦U1、驱动光耦U2、第一稳压二极管Z1、第二稳压二极管Z2、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三三极管Q3和第四三极管Q4,其中第一三极管Q1和第二三极管Q2组成降栅压电路的第一开关元件;第一三极管Q1和第四三极管Q4组成软关断电路的第二开关元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逆变模块驱动及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逆变模块为IGBT,其中第二光耦U2用以驱动IGBT,第二光耦U2的输出端通过第十二电阻R12与IGBT的门极电连接,IGBT的射极接地,并且IGBT的门极与射极之间电连接并联的第十三电阻R13和第五电容C5,IGBT的集极电连接第一快恢复二极管D1的阴极,第一快恢复二极管D1的阳极依次经第七电阻R7和第六电阻R6接地;其中第一光耦U1的副边光三极管的集极一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元林,李均民,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默贝克驱动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