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穿戴式设备的信息交互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21407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31 22: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可穿戴式设备的信息交互方法及系统,所述系统用于多个可穿戴式设备的信息交互,所述系统包括可穿戴式设备和图像处理服务器,所述可穿戴式设备包括智能手环和分别设置于两个脚部的两个振动传感器,所述智能手环包括通讯模块、心率传感器、GPS定位模块、触控显示屏、控制器和摄像模块,所述通讯模块用于与图像处理服务器以及所述振动传感器进行通信,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通讯模块、所述心率传感器、所述GPS定位模块、所述触控显示屏和所述摄像模块相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智能手环之间直接传输数据,实现了可穿戴式设备之间分场景分情况进行数据传输,提高用户运动数据和周围拍摄图像的安全性,适用于大范围推广应用。

Information interaction method and system based on wearabl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可穿戴式设备的信息交互方法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数据处理
,具体是指一种基于可穿戴式设备的信息交互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采用智能手环来监测用户的运动状态和身体状态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例如,在运动过程中,用户可能会通过智能手环记录运动时状态数据,并且上传到手机终端或其他设备上进行存储,教练也可以通过手机查看自己所管理的运动者的运动数据,来指导运动者的运动计划和运动过程。又例如,对于老年用户来说,其家人需要常常关注老年用户的身体状态,来判断老年用户的身体状态是否正常。然而,现有技术中的智能手环传输数据,一般是通过智能手环将数据传递到云端服务器,而另一用户需要使用手机APP等查看其上传的数据。这样数据传输十分不方便,无法实现智能手环之间的直接的数据传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可穿戴式设备的信息交互方法及系统,其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实现智能手环之间直接传输数据,实现可穿戴式设备之间分场景分情况进行数据传输,提高用户运动数据和周围拍摄图像的安全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构成:该基于可穿戴式设备的信息交互方法,用于多个可穿戴式设备的信息交互,所述可穿戴式设备包括智能手环和分别设置于两个脚部的两个振动传感器,所述智能手环包括通讯模块、心率传感器、GPS定位模块、触控显示屏、控制器和摄像模块,所述通讯模块用于与图像处理服务器以及所述振动传感器进行通信,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通讯模块、所述心率传感器、所述GPS定位模块、所述触控显示屏和所述摄像模块相连接;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所述智能手环的控制器通过所述触控显示屏接收到用户的训练开始指令时,开始计时,并通过所述摄像模块获取前方图像;所述智能手环的控制器通过所述通讯模块将所述前方图像发送至图像处理服务器;所述图像处理服务器获取到所述智能手环发送的前方图像之后,对所述前方图像进行分析,确定所述前方图像所对应的场景类型;所述图像处理服务器根据场景类型与信息传输方案的映射关系,选择与所述前方图像所对应的信息传输方案,并将所述信息传输方案发送至所述智能手环;所述智能手环根据所述图像处理服务器发送的信息传输方案与其他智能手环以及所述图像处理服务器进行通信。可选地,所述图像处理服务器采用如下步骤对所述前方图像进行分析,包括所述图像处理服务器将所述前方图像输入至训练好的场景识别模型,得到所述场景识别模型输出的场景类型;所述场景识别模型为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构建的、且采用多个不同场景类型的多个训练图像训练得到的模型。可选地,所述场景类型包括公开室内场景、私人室内场景和户外场景;所述图像处理服务器采用如下步骤选择与所述前方图像所对应的信息传输方案:所述图像处理服务器通过所述场景识别模型识别到所述前方图像对应的场景是公开室内场景时,选择所述信息传输方案为允许其他智能手环获取该智能手环的摄像模块的拍摄图像、心率传感器的监测数据和所述振动传感器的监测数据,且所述心率传感器的监测数据和所述振动传感器的监测数据在传输前进行了加密处理;所述图像处理服务器通过所述场景识别模型识别到所述前方图像对应的场景是私人室内场景时,选择所述信息传输方案为仅允许其他智能手环获取该智能手环的心率传感器的监测数据和所述振动传感器的监测数据,且所述心率传感器的监测数据和所述振动传感器的监测数据在传输前进行了加密处理;所述图像处理服务器通过所述场景识别模型识别到所述前方图像对应的场景是户外场景时,选择所述信息传输方案为允许其他智能手环获取该智能手环的摄像模块的拍摄图像、心率传感器的监测数据、GPS定位模块的监测数据和所述振动传感器的监测数据,且所述拍摄图像的平均亮度小于预设亮度阈值时,将所述拍摄图像发送至所述图像处理服务器,所述图像处理服务器对所述拍摄图像进行亮度增强,且将亮度增强后的拍摄图像发送至拍摄该拍摄图像的智能手环,且所述拍摄图像、所述心率传感器的监测数据、所述GPS定位模块的监测数据和所述振动传感器的监测数据在传输前进行了加密处理。可选地,所述智能手环的控制器通过所述通讯模块接收到其他智能手环的数据获取请求时,分析得到发送所述数据获取请求的智能手环的ID号,将包括所述ID号的身份认证请求发送至身份认证服务器;所述身份认证服务器判断所述ID号是否为已注册的智能手环的ID号;如果所述ID号为已注册的智能手环的ID号,则所述身份认证服务器生成随机密钥,将所述随机密钥分别发送至发送所述数据获取请求的智能手环和发送所述身份认证请求的智能手环;发送所述数据获取请求的智能手环接收到所述随机密钥后,将所述随机密钥发送至所述发送身份认证请求的智能手环;发送所述身份认证请求的智能手环对其他智能手环发送的随机密钥进行验证,如果验证通过,则根据所述信息传输方案将采集的数据发送至发送所述数据获取请求的智能手环。可选地,所述智能手环的控制器采用如下步骤根据所述信息传输方案将采集的数据发送至发送所述数据获取请求的智能手环:如果所述信息传输方案对应于公开室内场景,所述智能手环的控制器对所述心率传感器的监测数据和所述振动传感器的监测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将加密密钥标识和信息传输编号发送至所述身份认证服务器,并将加密后的心率传感器的监测数据和所述振动传感器的监测数据以及所述摄像模块的拍摄图像发送至发送所述数据获取请求的智能手环;如果所述信息传输方案对应于私人室内场景,所述智能手环的控制器对所述心率传感器的监测数据和所述振动传感器的监测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将加密密钥标识和信息传输编号发送至所述身份认证服务器,并将加密后的心率传感器的监测数据和所述振动传感器的监测数据发送至发送所述数据获取请求的智能手环;如果所述信息传输方案对应于户外场景,所述智能手环的控制器对所述拍摄图像、所述心率传感器的监测数据、所述GPS定位模块的监测数据和所述振动传感器的监测数据进行加密,将加密密钥标识和信息传输编号发送至所述身份认证服务器,并将加密后的数据发送至发送所述数据获取请求的智能手环。可选地,发送所述数据获取请求的智能手环接收到加密的数据之后,向所述身份认证服务器发送解密请求,所述身份认证服务器对发送解密请求的智能手环的ID号进行验证,如果是已注册ID,则发送对应的加密密钥至发送所述解密请求的智能手环。可选地,所述身份认证服务器存储有多个加密密钥以及多个加密密钥标识的对应关系,所述身份认证服务器接收到一智能手环发送的加密密钥标识时,存储接收到的加密密钥标识和信息传输编号的对应关系。可选地,所述身份认证服务器接收到解密请求时,分析所述解密请求得到信息传输编号,查找所述信息传输编号所对应的加密密钥标识,并查找所述加密密钥标识所对应的加密密钥,将查找到的加密密钥发送至发送所述解密请求的智能手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于可穿戴式设备的信息交互系统,应用于所述的基于可穿戴式设备的信息交互方法,所述系统用于多个可穿戴式设备的信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可穿戴式设备的信息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多个可穿戴式设备的信息交互,所述可穿戴式设备包括智能手环和分别设置于两个脚部的两个振动传感器,所述智能手环包括通讯模块、心率传感器、GPS定位模块、触控显示屏、控制器和摄像模块,所述通讯模块用于与图像处理服务器以及所述振动传感器进行通信,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通讯模块、所述心率传感器、所述GPS定位模块、所述触控显示屏和所述摄像模块相连接;/n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n所述智能手环的控制器通过所述触控显示屏接收到用户的训练开始指令时,开始计时,并通过所述摄像模块获取前方图像;/n所述智能手环的控制器通过所述通讯模块将所述前方图像发送至图像处理服务器;/n所述图像处理服务器获取到所述智能手环发送的前方图像之后,对所述前方图像进行分析,确定所述前方图像所对应的场景类型;/n所述图像处理服务器根据场景类型与信息传输方案的映射关系,选择与所述前方图像所对应的信息传输方案,并将所述信息传输方案发送至所述智能手环;/n所述智能手环根据所述图像处理服务器发送的信息传输方案与其他智能手环以及所述图像处理服务器进行通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可穿戴式设备的信息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多个可穿戴式设备的信息交互,所述可穿戴式设备包括智能手环和分别设置于两个脚部的两个振动传感器,所述智能手环包括通讯模块、心率传感器、GPS定位模块、触控显示屏、控制器和摄像模块,所述通讯模块用于与图像处理服务器以及所述振动传感器进行通信,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通讯模块、所述心率传感器、所述GPS定位模块、所述触控显示屏和所述摄像模块相连接;
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所述智能手环的控制器通过所述触控显示屏接收到用户的训练开始指令时,开始计时,并通过所述摄像模块获取前方图像;
所述智能手环的控制器通过所述通讯模块将所述前方图像发送至图像处理服务器;
所述图像处理服务器获取到所述智能手环发送的前方图像之后,对所述前方图像进行分析,确定所述前方图像所对应的场景类型;
所述图像处理服务器根据场景类型与信息传输方案的映射关系,选择与所述前方图像所对应的信息传输方案,并将所述信息传输方案发送至所述智能手环;
所述智能手环根据所述图像处理服务器发送的信息传输方案与其他智能手环以及所述图像处理服务器进行通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可穿戴式设备的信息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处理服务器采用如下步骤对所述前方图像进行分析,包括所述图像处理服务器将所述前方图像输入至训练好的场景识别模型,得到所述场景识别模型输出的场景类型;
所述场景识别模型为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构建的、且采用多个不同场景类型的多个训练图像训练得到的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可穿戴式设备的信息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场景类型包括公开室内场景、私人室内场景和户外场景;
所述图像处理服务器采用如下步骤选择与所述前方图像所对应的信息传输方案:
所述图像处理服务器通过所述场景识别模型识别到所述前方图像对应的场景是公开室内场景时,选择所述信息传输方案为允许其他智能手环获取该智能手环的摄像模块的拍摄图像、心率传感器的监测数据和所述振动传感器的监测数据,且所述心率传感器的监测数据和所述振动传感器的监测数据在传输前进行了加密处理;
所述图像处理服务器通过所述场景识别模型识别到所述前方图像对应的场景是私人室内场景时,选择所述信息传输方案为仅允许其他智能手环获取该智能手环的心率传感器的监测数据和所述振动传感器的监测数据,且所述心率传感器的监测数据和所述振动传感器的监测数据在传输前进行了加密处理;
所述图像处理服务器通过所述场景识别模型识别到所述前方图像对应的场景是户外场景时,选择所述信息传输方案为允许其他智能手环获取该智能手环的摄像模块的拍摄图像、心率传感器的监测数据、GPS定位模块的监测数据和所述振动传感器的监测数据,且所述拍摄图像的平均亮度小于预设亮度阈值时,将所述拍摄图像发送至所述图像处理服务器,所述图像处理服务器对所述拍摄图像进行亮度增强,且将亮度增强后的拍摄图像发送至拍摄该拍摄图像的智能手环,且所述拍摄图像、所述心率传感器的监测数据、所述GPS定位模块的监测数据和所述振动传感器的监测数据在传输前进行了加密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可穿戴式设备的信息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手环的控制器通过所述通讯模块接收到其他智能手环的数据获取请求时,分析得到发送所述数据获取请求的智能手环的ID号,将包括所述ID号的身份认证请求发送至身份认证服务器;
所述身份认证服务器判断所述ID号是否为已注册的智能手环的ID号;
如果所述ID号为已注册的智能手环的ID号,则所述身份认证服务器生成随机密钥,将所述随机密钥分别发送至发送所述数据获取请求的智能手环和发送所述身份认证请求的智能手环;
发送所述数据获取请求的智能手环接收到所述随机密钥后,将所述随机密钥发送至所述发送身份认证请求的智能手环;
发送所述身份认证请求的智能手环对其他智能手环发送的随机密钥进行验证,如果验证通过,则根据所述信息传输方案将采集的数据发送至发送所述数据获取请求的智能手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可穿戴式设备的信息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手环的控制器采用如下步骤根据所述信息传输方案将采集的数据发送至发送所述数据获取请求的智能手环:
如果所述信息传输方案对应于公开室内场景,所述智能手环的控制器对所述心率传感器的监测数据和所述振动传感器的监测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将加密密钥标识和信息传输编号发送至所述身份认证服务器,并将加密后的心率传感器的监测数据和所述振动传感器的监测数据以及所述摄像模块的拍摄图像发送至发送所述数据获取请求的智能手环;
如果所述信息传输方案对应于私人室内场景,所述智能手环的控制器对所述心率传感器的监测数据和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春霞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米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