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21213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31 21: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一显示面板以及一光学元件。显示面板具有一非显示区与一显示区。光学元件对应显示面板设置,光学元件包括一本体部及连接于本体部的一定位部,本体部包含一第一部分与一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对应于非显示区,且第二部分对应于显示区;其中,第一部分具有一第一开口,第一开口邻近定位部设置。

display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降低亮暗不均(mura)现象的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在显示装置中,光学元件(例如扩散片、增亮膜…)通常被设置在背板上且对应显示面板,然而却发现有液体(例如水或油)或杂质经由背板或是其它框件渗入至光学元件,严重甚至渗入至对应显示面板的显示区的光学元件部分,使显示时出现异常影像,例如亮暗不均(mura)现象,故本专利技术提出一些方法,可以降低液体或杂质渗入至对应显示区的光学元件部分而影响显示的机会,提高显示装置的品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一显示面板以及一光学元件。显示面板具有一非显示区与一显示区。光学元件对应显示面板设置,光学元件包括一本体部及连接于本体部的一定位部,本体部包含一第一部分与一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对应于非显示区,且第二部分对应于显示区;其中,第一部分具有一第一开口,第一开口邻近定位部设置。附图说明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的部分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A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背板与光学元件连接的部分立体示意图。图2B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背板与光学元件连接的部分立体示意图。图3A为图2A的突出部与光学元件的部分俯视示意图。图3B为图2B的突出部与光学元件的部分俯视示意图。图4A至图5D分别为本专利技术不同实施态样的光学元件的部分示意图。图6A至6G分别为本专利技术不同实施例的光学元件的俯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针对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作详细说明。应了解的是,以下叙述提供许多不同的实施例,用以实施本专利技术不同样态。以下所述特定的元件或排列方式仅用以举例而非本专利技术的限定。此外,在不同实施例中可能使用重复的标号或标示,仅为了简单清楚地叙述,不代表所讨论的不同实施例及/或结构之间具有关连性。再者,当述及第一材料位于第二材料上或之上时,包括第一材料与第二材料直接接触的情形。或者,亦可能间隔有一或更多其它材料的情形,在此情形中,第一材料与第二材料之间可能不直接接触。在此,「约」、「大约」、「大致」的用语通常表示在一给定值或范围的20%之内,较佳是10%之内,且更佳是5%之内,或3%之内,或2%之内,或1%之内,或0.5%之内。在此给定的数量或程度为大约的数量或程度,亦即在没有特定说明「约」、「大约」、「大致」的情况下,仍可隐含「约」、「大约」、「大致」的含义。请参照图1所示,其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的部分立体分解示意图。如图1所示,显示装置1包括显示面板11与背光模块(未绘示),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1例如设置在框件16(例如为前框)上且与背光模块相对设置,框件16的材料例如包括塑料、金属、陶瓷、其它合适的材料或上述的组合,但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此。框件16用以承载显示面板11,框件16与显示面板11之间可例如设有粘着件或胶带(未绘示),用以将显示面板11附着在框件16上,但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此。显示面板11具有非显示区A1与显示区A2,非显示区A1例如相邻于显示区A2。显示面板11对应显示区A2具有像素(未绘示),显示面板11对应非显示区A1可例如具有电路元件(未绘示)或线路(未绘示)。电路元件例如包括驱动电路(位移寄存器)等,但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此。于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区A2例如位于显示面板11的中间区域,非显示区A1可例如环绕于显示区A2的外围。于其它实施例中,非显示区A1可例如邻近于显示区A2的至少部分。显示装置1可例如包含液晶(liquidcrystal,LC)、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量子点(quantumdot,QD)、萤光(fluorescence)材料、磷光(phosphor)材料、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LED)、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light-emittingdiode或minilight-emittingdiode)或其它显示介质,但本专利技术并不以此为限。如图1所示,背光模块可例如包括至少一片光学元件12、导光板13、发光组件(未绘示)与反射件14。发光组件可包括侧入式发光的发光组件或直下式发光的发光组件,但本专利技术并不做限制。发光组件可包括冷阴极灯管(ColdCathodeFluorescentLamp,CCFL)或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LED)、或其它合适的发光组件,但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此。当发光组件为发光二极管时例如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量子点(quantumdot,QD)、萤光(fluorescence)材料、磷光(phosphor)材料、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LED)或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light-emittingdiode或minilight-emittingdiode),但本专利技术并不以此为限。一些实施例中,发光二极管的芯片尺寸约为300微米(μm)到10毫米(mm),miniLED的芯片尺寸约为100微米(μm)到300微米(μm),microLED的芯片尺寸约为1微米(μm)到100微米(μm),但本专利技术并不以此为限。导光板13可例如为透光材料,透光材料例如可包括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聚乙烯树脂、玻璃或其它合适的材料,但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此。需注意的是,图1的显示装置1中的元件、元件的排列顺序、元件的数量仅为举例,不应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选择性删减部分元件或增设其它额外的元件。举例来说,若为直下式发光的发光组件,可例如不需要导光板13,但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此。显示装置1更可包括背板15,背板15可例如用以容置或承载背光模块的相关组件。背板15的材料可例如具有散热或是支撑效果的材料,但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此。背板15的材料可例如包含金属(包括不锈钢、铝合金或其它金属或金属合金)、塑胶、陶瓷、其它合适材料或上述组合,但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此。背板15可例如透过射出成型(injectionmolding)、嵌入成型(insertmolding)、冲压成型或其它合适的方法而制成,但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此。如图1所示,反射件14可例如设置于背板15与导光板13之间,反射件14可例如将由导光板13的底面射出的光线再反射回导光板13,借此提高光线的利用率。反射件14可为反射板、反射片、反射膜、或是涂布一层具有反射功能的膜层,但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此。反射件14具有反射材料,反射材料例如可包含金属、金属氧化物、高反射漆(白漆)、或其组合,但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此。如图1所示,至少一光学元件12设置于导光板13与显示面板11之间,而光学元件12与显示面板11对应设置。光学元件12可例如为光学膜片且设置于背板15之上,光学元件12可例如包括棱镜片(BEF)(又称增亮片或增光膜)、反射式增亮膜(DBEF)、微结构片、色转换片(例如包含量子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显示面板,具有一非显示区与一显示区;以及/n一光学元件,对应所述显示面板设置,所述光学元件包括一本体部及连接于所述本体部的一定位部,所述本体部包含一第一部分与一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对应于所述非显示区,且所述第二部分对应于所述显示区;/n其中,所述第一部分具有一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邻近所述定位部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显示面板,具有一非显示区与一显示区;以及
一光学元件,对应所述显示面板设置,所述光学元件包括一本体部及连接于所述本体部的一定位部,所述本体部包含一第一部分与一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对应于所述非显示区,且所述第二部分对应于所述显示区;
其中,所述第一部分具有一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邻近所述定位部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背板,所述光学元件设置于所述背板上,其中所述定位部具有一容置孔,所述背板具有一突出部设置于所述容置孔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开口的延伸方向定义为第一方向,且所述第一开口于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与所述定位部或所述容置孔于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不同。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开口的延伸方向定义为第一方向,且所述第一开口于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定位部或所述容置孔于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定位部与所述第一部分之间具有一连接边缘,且所述连接边缘与所述第一开口之间的一距离介于0.5毫米至10毫米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南君李甲明
申请(专利权)人: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