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捻装置以及使用该加捻装置的加捻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21021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31 20:58
一种加捻装置以及使用该加捻装置的加捻机,该加捻装置包括多股线的加捻器和加捻器的安装支架,该加捻器包括多股线的上行通道和下行通道,从上行通道输出至加捻器外的多股线被引入器引入该加捻器然后进入下行通道向加捻器外部输出,多股线从下行通道输出后将被牵引向上输送;所述加捻器可以通过自身的旋转来对喂入其中的多股线实施旋转加捻操作,彼时从上行通道和下行通道输出的多股线都将围绕加捻器的旋转轴旋转;所述下行通道的多股线输出口位于所述上行通道的多股线输出口的下方,而且所述引入器在加捻过程中不会随加捻器一起旋转。所述加捻装置可以将传统的并纱和加捻工序整合在一台加捻机之中,节省场地占用和动力消耗,还可以节省用工成本。

A twisting device and a twisting machine using the twist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捻装置以及使用该加捻装置的加捻机
本专利技术属于纺织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加捻装置(twistingdevice),以及使用所述加捻装置的加捻机。
技术介绍
纺织行业在利用纱线进行纺织之前通常都需要对单股纱线进行加捻处理,加捻(twisting)是为了将两根或两根以上的单股纱线卷绕捻合成股线。广义的说法,凡是在纺纱过程中,使纱条(须条、纱、线、丝)绕其轴线加以扭转搓动或轴向缠绕,使纱条获得“捻回”或包缠的都称为“加捻”。加捻可以使纤维与纤维间或单丝与单丝间相互抱合或缠结后不致松散或滑脱,并具有一定物理机械性质(如强度、伸长、弹性等)和外观特征(如光泽、毛羽、手感等)。目前主要的加捻设备是“倍捻机”,倍捻机名称来源于其所包括的可以对喂入的并行多股线实现“一转二捻”的锭子(英文为“spindle”)加捻装置。传统的倍捻机都具有所述锭子加捻装置以及对被加捻后的多股线主动牵引并卷绕成多股线筒的卷绕装置。如图4所示,并参考图8,传统的加捻过程分为“并纱”和“加捻”两道工序,图4中箭头左侧展示的就是所谓“并纱”工序而箭头右侧展示的就是倍捻机“加捻”工序。如图4中箭头左侧的“并纱”工序所示,“并纱”也就是将来自不同的单股线筒1的单股线2归并为并行多股线3且使之卷绕成并行多股线筒4。其原理非常简单,只需让所有的单股线2一起通过一个共同的通道然后直接卷绕成并行多股线筒4即可,并纱之后产出的并行多股线筒4作为下一道“加捻”工序的原料。如图4中箭头右侧的“加捻”加捻工序所示,通常将并行多股线筒4上的并行多股线3喂入所述“锭子”装置进行旋转加捻后生成加捻多股线5,再通过卷绕装置将加上“捻回”后的加捻多股线5卷绕成加捻多股线筒6就完成了加捻过程,图4中附图标记7及其引线和箭头所指示的部位就是所述“锭子”,图中黑色实心箭头展示了所述锭子在加捻过程中将不停地旋转。此外,图4还以附图标记12展示了所述卷绕装置,并以附图标记13展示了形成规则形状的线筒的横向导纱装置,所述卷绕装置往往就是两个夹持着所述加捻多股线5并且相向旋转的两个辊筒(英文为Roller,纺织行业音译为“罗拉”),此二辊筒在纺织行业通常称为“卷绕罗拉”,图4中两个卷绕罗拉12当中的箭头就指示了两者相向旋转的旋转方向,其实这两个卷绕罗拉也就是整根多股线移动的动力来源。图4中的横向导纱装置13旁边的双向箭头指示了所述横向导纱装置牵引加捻后的多股线沿着线筒的轴心线方向来回往复有规律的移动。实际上图4左侧的并纱工序也是配备所述卷绕装置和横向导纱装置的,只是为了简要说明所以略去了而已。说明书附图的图8展示的是所述“锭子”装置如何对并行多股线3进行旋转加捻的原理。如图8所示,并行多股线筒4插放于锭子装置的空心锭罐701内圆柱形的空心锭子7之上,所述圆柱形的空心锭子7与所述空心锭罐701底部中央的开孔相通,所述空心锭罐701通过其底部中央的所述开孔套装在空心锭罐701下方的一个加捻盘8上,从并行多股线筒4上抽出的并行多股线3首先从上方进入所述空心锭子7的内部,接着向下然后折弯进入所述加捻盘8内部的一个水平的横向通道802,这里所谓的“横向通道”如图8所示指的是所述横向通道802与所述空心锭子7的内部通道之间存在着一个夹角,通常该夹角是90度直角;如图8所示所述加捻盘8底部下方中央具有与其紧固为一体的共轴心线的传动轴803,所述加捻盘8安装于加捻盘支架11之上且可以围绕自身轴心线自由旋转,所述传动轴803与传动带10(也即俗称的“龙带”)贴合并在所述传动带10的摩擦传动(图8中最下方黑色实心笔直箭头所示就是所述龙带的运动方向)带动下进行旋转进而带动加捻盘8进行持续的旋转(如图3中加捻盘8两侧的黑色实心弧形箭头所示),通常所述加捻盘8的旋转轴心线与所述空心锭子7内部通道的轴心线是位于同一直线方向上的,如图8右上角放大区域当中竖直的点划线所示;如图3所示,从加捻盘8内部所述的横向通道802输出的多股线将被所述锭子装置上方的卷绕装置所牵引向上运动(如图3中最上方的单线箭头所示),为了节省篇幅图8的上方省略了图4所示的卷绕装置以及形成有规律外形纱线筒的横向导纱装置,也即省略了图4中的卷绕罗拉12和横向导纱装置13。如图8所示并参考图4,由于所述锭子7装置上方的卷绕装置对多股线的牵引使得多股线处处存在着轴向的拉力,又因为所述加捻盘8内的横向通道802与所述空心锭子7的内部通道不处于同一直线方向上,多股线在从空心锭子7内部从上而下再折弯进入所述加捻盘8内的横向通道时将会发生弯曲并且会紧密贴靠于加捻盘8内的折弯801处,由于折弯801处两侧的多股线的轴向拉力的合力将会对所述折弯801位置进行施压,因而加捻盘的折弯801位置将会对多股线产生相应的反作用力,相当于所述折弯801会对多股线产生一个径向夹紧力。彼时由于所述加捻盘8在下方传动带10的带动下不停地围绕所述空心锭子7内部通道的轴心线以及加捻盘8的轴心线进行旋转,因而如图8所示所述加捻盘8的旋转就可以使得所述空心锭子7内部通道内的多股线被加捻产生捻回,实际上这个加捻过程相当于用手指捏住折弯801处的多股线并使之旋转从而让上方的空心锭子7内的多股线形成捻回;如图8所示,由于多股线绕过所述折弯801位置以后又进入所述加捻盘8的横向通道802,因而随着加捻盘8的旋转,所述加捻盘8的横向通道802内的多股线亦会被加捻。为了区分在所述折弯801位置前后被加捻的多股线,图8中使用了附图标记501来标记所述折弯801位置之前所述空心锭子7内被加捻的多股线,在本说明书中将其命名为“前加捻多股线”,同时使用附图标记502来标记所述折弯801位置之后所述横向通道802内的被再次加捻的多股线,在本说明书当中将其命名为“后加捻多股线”。如图8所示,从加捻盘8的横向通道802输出的后加捻多股线502(图8中一部分后加捻多股线502省略了螺旋线图形而以双点划线示意性表示,双点划线内的单线弧线箭头则指示了后加捻多股线502会一边旋转一边被牵引向上)将会围绕所述加捻盘8的旋转轴心线(也即空心锭子7的轴心线)进行旋转,产生图8中部空心单线弧形箭头所示的从所述加捻盘8的横向通道802出口至卷绕装置之前的集线环14之间的一个俗称“气圈”的回旋体,所述气圈9以所述加捻盘8的旋转轴心线为中心围绕着整个并行多股线筒4及其容器空心锭罐701。如图4和图8展示的传统分步式并纱和加捻工艺的缺陷也是很明显的,也就是两者需要不同的场地而且都各需要一套卷绕装置和横向导纱装置,这就意味着加捻多股线筒6的生产需要两个工序的场地和为两套相同的设备提供动力,倘若能将并纱和加捻这两个工序合二为一也就可以节省了一半的场地也就可以共用一套卷绕装置和横向导纱装置,带来的经济效益和能源的节约是不容小觑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一节指出的传统分步式并纱和加捻工艺对两个工序场地的占用和重复地投入卷绕及横向导纱动力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加捻装置以及使用该加捻装置的加捻机可以将并纱和加捻工艺合二为一,从而仅在一个工序场地完成并纱和加捻两道工序并且只用一套卷绕装置和横向导纱装置,大大节约了场地和动力消耗以及用工成本。具体地说,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捻装置,可以对喂入其中的多股线进行加捻操作后输出,所述加捻装置包括了对所述多股线实施加捻操作的加捻器和所述加捻器的安装支架(23),所述加捻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加捻器包括一个可以将从下方喂入其中的多股线向所述加捻器外部输出的上行通道,所述加捻器还包括将从所述上行通道输出的多股线引入所述加捻器的引入器,所述加捻器还包括可以将被引入所述引入器的多股线向下输送并最终向所述加捻器外部输出的下行通道,所述引入器的多股线引入口位于所述上行通道的多股线的输出口的上方,所述多股线从所述下行通道输出后将被牵引向上输送;所述加捻器可以通过自身的旋转来对喂入其中的多股线实施加捻操作;所述加捻装置在对多股线实施加捻操作时,从所述上行通道和下行通道输出的多股线都将围绕所述加捻器的旋转轴旋转,所述下行通道的多股线输出口位于所述上行通道的多股线输出口的下方;所述引入器在加捻过程中不会随所述加捻器一起旋转。/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捻装置,可以对喂入其中的多股线进行加捻操作后输出,所述加捻装置包括了对所述多股线实施加捻操作的加捻器和所述加捻器的安装支架(23),所述加捻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加捻器包括一个可以将从下方喂入其中的多股线向所述加捻器外部输出的上行通道,所述加捻器还包括将从所述上行通道输出的多股线引入所述加捻器的引入器,所述加捻器还包括可以将被引入所述引入器的多股线向下输送并最终向所述加捻器外部输出的下行通道,所述引入器的多股线引入口位于所述上行通道的多股线的输出口的上方,所述多股线从所述下行通道输出后将被牵引向上输送;所述加捻器可以通过自身的旋转来对喂入其中的多股线实施加捻操作;所述加捻装置在对多股线实施加捻操作时,从所述上行通道和下行通道输出的多股线都将围绕所述加捻器的旋转轴旋转,所述下行通道的多股线输出口位于所述上行通道的多股线输出口的下方;所述引入器在加捻过程中不会随所述加捻器一起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入器在所述加捻器旋转时依靠外部磁力吸引保持静止不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加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捻器的主体为一个可以从轴向方向上一分为二的转轴(15),所述上行通道为一根紧固于所述转轴(15)内部的L形的送纱管(16),所述送纱管(16)的最下端开口朝向下方且位于所述转轴(15)的最下端开口处,所述送纱管(16)的最上端开口则开口于所述转轴(15)轴身的外侧;所述下行通道为一根紧固于所述转轴(15)内部的L形的导纱管(17),所述导纱管(17)的最上端开口朝向上方并位于所述转轴(15)的最上端开口处,所述导纱管(17)的最下端开口则开口于所述转轴(15)轴身的外侧并位于所述导纱管(17)的最上端开口的下方;所述引入器为一个套装在所述转轴(15)最上端的顶盖(19);所述加捻装置对喂入其中的多股线实施加捻操作时,喂入所述加捻器的多股线从所述转轴(15)最下端开口的所述送纱管(16)进入所述转轴(15)并从所述送纱管(16)上端位于所述转轴(15)轴身外侧的开口输出,所述多股线接着再通过所述顶盖(19)的一个多股线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宝定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易纺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