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外加热自热式一体化生物质炭化-活化装置与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质资源利用
,具体涉及一种内外加热自热式一体化生物质炭化-活化装置与方法。
技术介绍
活性炭具有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双重特性,是一种性能优良、适用广泛的吸附剂,在处理废气、污水,制备催化剂载体、浸渍液,净化气体、水质,回收溶剂等各个方面均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目前,用于制备活性炭的原料一般包括生物质和优质煤。相比于煤,使用生物质制备活性炭原料具有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工艺简单、污染物少等诸多优点,因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活性炭的制备方法包括物理法和化学法,由于环境要求和经济性要求的日益提高,物理法制备活性炭越来越具有优势。以生物质作为原料,使用法物理法两步制备活性炭包括炭化和活化两个步骤,分别需要在炭化炉和活化炉中进行。相比于煤来说,使用生物质作为原料制备活性炭对于装置的要求更高。目前通过生物质制备活性炭技术已得到一定的发展,但用于生物质物理法制取活性炭的炭化、活化的设备和工艺仍存在许多不足。内热式的炭化炉会带来炭化料发生氧化、质量不佳的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外加热自热式一体化生物质炭化-活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外燃烧供热炉体(Ⅰ)、传动系统(Ⅱ)和微负压油气及尾气循环系统(Ⅲ);/n所述的内外燃烧供热炉体(Ⅰ)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料口(1)、筒体(2)、炉尾(11)、出料口(12);其中,所述筒体(2)为三层多腔结构,包括由内至外同心同轴分布的内燃烧供热腔(4)、炭化-活化腔(3)、多腔外燃烧供热腔(5),多腔外燃烧供热腔(5)由若干个外燃烧供热腔沿周向环绕组成,分散布置于炭化-活化腔(3)外部;炭化-活化腔(3)与进、出料口相连,内燃烧供热腔(4)、多腔外燃烧供热腔(5)两个燃烧供热腔通过气路通道与炭化-活化腔(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外加热自热式一体化生物质炭化-活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外燃烧供热炉体(Ⅰ)、传动系统(Ⅱ)和微负压油气及尾气循环系统(Ⅲ);
所述的内外燃烧供热炉体(Ⅰ)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料口(1)、筒体(2)、炉尾(11)、出料口(12);其中,所述筒体(2)为三层多腔结构,包括由内至外同心同轴分布的内燃烧供热腔(4)、炭化-活化腔(3)、多腔外燃烧供热腔(5),多腔外燃烧供热腔(5)由若干个外燃烧供热腔沿周向环绕组成,分散布置于炭化-活化腔(3)外部;炭化-活化腔(3)与进、出料口相连,内燃烧供热腔(4)、多腔外燃烧供热腔(5)两个燃烧供热腔通过气路通道与炭化-活化腔(3)、通过尾气出口与回收输送管道(14)、引风机(13)相连;进料口(1)与炭化-活化腔(3)前端相连、出料口(12)与炭化-活化腔(3)后端相连,在进料口(1)、出料口(12)处开设有空气孔,用于漏进空气;
所述的传动系统(Ⅱ)包括内外燃烧供热炉体(Ⅰ)外壁上的齿圈(6)与若干滚圈(9),所述齿圈(6)固定于炭化-活化腔(3)前端外壁上,与其相连接的减速机(7)与电机(8)供能使其带动炭化-活化腔(3)转动;所述炭化-活化腔(3)外壁上间隔设置若干滚圈(9),滚圈(9)底部配有用于支撑的托轮(10);
所述的微负压油气循环及尾气系统(Ⅲ)包括筒体(2)内的三个油气循环腔体及尾气回收输送管道(14)与引风机(13);其中,炉尾(11)上的尾气出口与内燃烧供热腔(4)尾部、多腔外燃烧供热腔(5)尾部的出气口相连,尾气回收输送管道(14)前端接入炉尾(11)上的尾气出口,后端与引风机(13)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外加热自热式一体化生物质炭化-活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内外燃烧供热炉体(Ⅰ)为三层多腔结构,将燃烧室合并到内外燃烧供热炉体内部,热解油气或活化气在内外供热腔燃烧供热,炭化-活化腔(3)外径、内燃烧供热腔(4)直径、多腔外燃烧供热腔(5)直径的比例为5:3: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外加热自热式一体化生物质炭化-活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进出料口上端各开设5至10个空气孔,孔直径为40毫米,空气孔处由内外燃烧供热炉体内外压差自然漏进空气,漏进空气量由微负压油气循环及尾气系统(Ⅲ)中的引风机(13)调节。
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会岩,彭勃,肖睿,余加俊,葛仕福,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