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三轮车稳定性调节机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208603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31 20: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三轮车稳定性调节机构装置,涉及电动三轮车稳定性结构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内部主轴杆上安装设有位于中部固定基体前方位置的前端侧卡合基体;前端侧卡合基体的上侧固定连接有上锁前卡板;中部固定基体上方固定装设有电子上锁动力装置;上锁前卡板上方固定连接有摇摆固定中位板;第一方位横杆和第二方位横杆的端侧都装设有端侧固定环板;第一方位横杆端侧的端侧固定环板与摇摆固定中位板之间装设有倾斜设置的第一方位阻尼杆;第二方位横杆端侧的端侧固定环板与摇摆固定中位板之间装设有倾斜设置的第二方位阻尼杆。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升电动三轮车在行车过程中的稳定程度,进一步提升电动三轮车的行车、停车等用车安全性。

An electric tricycle stability adjusting mechanis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三轮车稳定性调节机构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三轮车稳定性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三轮车稳定性调节机构装置。
技术介绍
电动三轮车是用以电瓶为动力,电机为驱动的拉货或拉人用的三轮运输工具。电动三轮车以其适用性强,机动灵活,维护简单,维修方便,价格低廉等优点,可以灵活地穿行于狭小的马路间。但是电动三轮在一些颠簸路面或是急转弯过程中,由于传统车架的整体性缘故,车体极易受到惯性或离心作用,发生较大颠簸、倾斜甚至侧翻。另外在电动三轮车停驶、停车时,需要车辆车身与地面保持垂直静止状态,防止车身左右倾斜,对于一些具有摇摆机构的电动三轮车车身结构,就需要对车辆的摇摆机构进入锁止状态,以保证车辆的车身稳定静止;如何提升电动三轮车在行车以及停车时的稳定状态,并且降低行驶过程中的颠簸感,保证驾驶人、拉物、载人的性能体验,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动三轮车稳定性调节机构装置,从而提升电动三轮车在行车过程中的稳定程度,进一步提升电动三轮车的行车、停车等用车安全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动三轮车稳定性调节机构装置,包括中部固定基体;中部固定基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方位横杆;中部固定基体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方位横杆;中部固定基体上活动穿过有内部主轴杆;内部主轴杆上安装设有位于中部固定基体前方位置的前端侧卡合基体;内部主轴杆上安装设有位于中部固定基体后方位置的后侧固定套环板;前端侧卡合基体的端侧固定设有与内部主轴杆垂直固定连接的前端连接横管杆;前端侧卡合基体的上侧固定连接有上锁前卡板;中部固定基体上方固定装设有电子上锁动力装置;电子上锁动力装置上设有相应的外延的伸缩杆;上锁前卡板上开设有与电子上锁动力装置上的外延伸缩杆相配合的前板上锁孔;上锁前卡板上方固定连接有摇摆固定中位板。第一方位横杆和第二方位横杆的端侧都装设有端侧固定环板;第一方位横杆端侧的端侧固定环板与摇摆固定中位板之间装设有倾斜设置的第一方位阻尼杆;第二方位横杆端侧的端侧固定环板与摇摆固定中位板之间装设有倾斜设置的第二方位阻尼杆;第一方位横杆的后侧固定连接有用于连接支撑电动三轮车一个后轮的第一方位支架;第一方位支架上方设有用于缓冲支撑电动三轮车车身的第一方位悬挂弹簧;第二方位横杆的后侧固定连接有用于连接支撑电动三轮车另一个后轮的第二方位支架;第二方位支架上方设有用于缓冲支撑电动三轮车车身的第二方位悬挂弹簧;后侧固定套环板上方设有用于缓冲支撑电动三轮车车座的后座悬挂弹簧;电动三轮车后侧两轮之间通过等速万向节内外球笼机构进行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内部主轴杆的端侧套设有位于中部固定基体后方的后侧固定套环板;后侧固定套环板内开设有端侧套环槽;内部主轴杆的端侧为位于端侧套环槽内的轴杆端侧螺杆。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第一方位阻尼杆的伸缩活动调节过程与第二方位阻尼杆的伸缩活动调节过程实时互补配合;第一方位阻尼杆的行程距离拉伸延长时,第二方位阻尼杆就会相应的被压紧缩短,第一方位阻尼杆与第二方位阻尼杆都采用液压连杆。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每一个电动三轮车后侧轮的内侧方位设有轮内侧轴连体;一对轮内侧轴连体上都连接有等速连接轴杆;一对等速连接轴杆之间设有等速球笼盒体;等速连接轴杆与轮内侧轴连体的连接处设有端侧轴杆连接体;等速连接轴杆与等速球笼盒体的连接处设有球笼端侧连接体;端侧轴杆连接体与球笼端侧连接体都采用相应的弹性密封套。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第一方位支架上活动连接有用于套设第一方位悬挂弹簧的独立悬挂连杆;第二方位支架上活动连接有用于套设第二方位悬挂弹簧的独立悬挂连杆;后侧固定套环板上活动连接有用于套设后座悬挂弹簧的独立悬挂连杆;独立悬挂连杆的上端设有用于连接上侧车身/车座的上端连接端;独立悬挂连杆的下端设有用于连接第一方位支架/第二方位支架/后侧固定套环板的下端活动连接体。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前端连接横管杆上开设横向的用于与前段车身安装配合的通孔槽结构;前端侧卡合基体与中部固定基体之间活动非接触连接或通过轴承机构活动连接;第一方位阻尼杆/第二方位阻尼杆的端侧通过活动轴杆或万向节机构与端侧固定环板活动连接。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第一方位横杆、第二方位横杆倾斜设置的第一方位阻尼杆、第二方位阻尼杆,通过第一方位阻尼杆、第二方位阻尼杆进行此消彼长的调节,并通过后侧双轮之间设置内外等速球笼转动系统,对急转弯过程中的内外转速进行调节匹配,大幅度降低了后侧双轮以及电动三轮车后段车身的晃动、倾斜,能够有效的避免颠簸路面或者在急转弯过程中发生的侧翻等危险事故;并通过在设置后座减震悬挂以及与后侧双轮支架所连接的独立悬挂机构,在行车过程中实现对车身颠簸的缓冲,提升驾驶者的驾驶舒适度。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电子上锁动力装置,并在上锁前卡板上设置与电子上锁动力装置输出杆相配合的前板上锁孔,在停驶、停车后对电动三轮车进行车体防倾晃的锁合,保证了电动三轮车的停驶、停车后的车身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电动三轮车稳定性调节机构装置的前侧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机构中的局部部件剖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电动三轮车稳定性调节机构装置的后侧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独立悬挂连杆及其悬挂弹簧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等速万向节内外球笼机构部分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中部固定基体;2-第一方位横杆;3-第二方位横杆;4-前端连接横管杆;5-前端侧卡合基体;6-上锁前卡板;7-摇摆固定中位板;8-端侧固定环板;9-第一方位阻尼杆;10-第二方位阻尼杆;11-后侧固定套环板;12-第一方位支架;13-第二方位支架;14-内部主轴杆;15-端侧套环槽;16-轴杆端侧螺杆;17-电子上锁动力装置;18-前板上锁孔;19-第一方位悬挂弹簧;20-第二方位悬挂弹簧;21-后座悬挂弹簧;22-轮内侧轴连体;23-等速球笼盒体;24-端侧轴杆连接体;25-等速连接轴杆;26-球笼端侧连接体;27-内部半联轴体;28-内环钢球;29-弹性密封套;30-独立悬挂连杆;31-上端连接端;32-下端活动连接体。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为一种电动三轮车稳定性调节机构装置,包括中部固定基体1;中部固定基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方位横杆2;中部固定基体1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方位横杆3;中部固定基体1上活动穿过有内部主轴杆14;内部主轴杆14上安装设有位于中部固定基体1前方位置的前端侧卡合基体5;内部主轴杆14上安装设有位于中部固定基体1后方位置的后侧固定套环板11;前端侧卡合基体5的端侧固定设有与内部主轴杆14垂直固定连接的前端连接横管杆4;前端侧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三轮车稳定性调节机构装置,其特征在于:/n包括中部固定基体(1);/n所述中部固定基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方位横杆(2);/n所述中部固定基体(1)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方位横杆(3);/n所述中部固定基体(1)上活动穿过有内部主轴杆(14);/n所述内部主轴杆(14)上安装设有位于中部固定基体(1)前方位置的前端侧卡合基体(5);/n所述内部主轴杆(14)上安装设有位于中部固定基体(1)后方位置的后侧固定套环板(11);/n所述前端侧卡合基体(5)的端侧固定设有与内部主轴杆(14)垂直固定连接的前端连接横管杆(4);/n所述前端侧卡合基体(5)的上侧固定连接有上锁前卡板(6);/n所述中部固定基体(1)上方固定装设有电子上锁动力装置(17);/n所述电子上锁动力装置(17)上设有相应的外延的伸缩杆;/n所述上锁前卡板(6)上开设有与电子上锁动力装置(17)上的外延伸缩杆相配合的前板上锁孔(18);/n所述上锁前卡板(6)上方固定连接有摇摆固定中位板(7);/n所述第一方位横杆(2)和第二方位横杆(3)的端侧都装设有端侧固定环板(8);/n所述第一方位横杆(2)端侧的端侧固定环板(8)与摇摆固定中位板(7)之间装设有倾斜设置的第一方位阻尼杆(9);/n所述第二方位横杆(3)端侧的端侧固定环板(8)与摇摆固定中位板(7)之间装设有倾斜设置的第二方位阻尼杆(10);/n所述第一方位横杆(2)的后侧固定连接有用于连接支撑电动三轮车一个后轮的第一方位支架(12);/n所述第一方位支架(12)上方设有用于缓冲支撑电动三轮车车身的第一方位悬挂弹簧(19);/n所述第二方位横杆(3)的后侧固定连接有用于连接支撑电动三轮车另一个后轮的第二方位支架(13);/n所述第二方位支架(13)上方设有用于缓冲支撑电动三轮车车身的第二方位悬挂弹簧(20);/n所述后侧固定套环板(11)上方设有用于缓冲支撑电动三轮车车座的后座悬挂弹簧(21);/n电动三轮车后侧两轮之间通过等速万向节内外球笼机构进行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三轮车稳定性调节机构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中部固定基体(1);
所述中部固定基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方位横杆(2);
所述中部固定基体(1)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方位横杆(3);
所述中部固定基体(1)上活动穿过有内部主轴杆(14);
所述内部主轴杆(14)上安装设有位于中部固定基体(1)前方位置的前端侧卡合基体(5);
所述内部主轴杆(14)上安装设有位于中部固定基体(1)后方位置的后侧固定套环板(11);
所述前端侧卡合基体(5)的端侧固定设有与内部主轴杆(14)垂直固定连接的前端连接横管杆(4);
所述前端侧卡合基体(5)的上侧固定连接有上锁前卡板(6);
所述中部固定基体(1)上方固定装设有电子上锁动力装置(17);
所述电子上锁动力装置(17)上设有相应的外延的伸缩杆;
所述上锁前卡板(6)上开设有与电子上锁动力装置(17)上的外延伸缩杆相配合的前板上锁孔(18);
所述上锁前卡板(6)上方固定连接有摇摆固定中位板(7);
所述第一方位横杆(2)和第二方位横杆(3)的端侧都装设有端侧固定环板(8);
所述第一方位横杆(2)端侧的端侧固定环板(8)与摇摆固定中位板(7)之间装设有倾斜设置的第一方位阻尼杆(9);
所述第二方位横杆(3)端侧的端侧固定环板(8)与摇摆固定中位板(7)之间装设有倾斜设置的第二方位阻尼杆(10);
所述第一方位横杆(2)的后侧固定连接有用于连接支撑电动三轮车一个后轮的第一方位支架(12);
所述第一方位支架(12)上方设有用于缓冲支撑电动三轮车车身的第一方位悬挂弹簧(19);
所述第二方位横杆(3)的后侧固定连接有用于连接支撑电动三轮车另一个后轮的第二方位支架(13);
所述第二方位支架(13)上方设有用于缓冲支撑电动三轮车车身的第二方位悬挂弹簧(20);
所述后侧固定套环板(11)上方设有用于缓冲支撑电动三轮车车座的后座悬挂弹簧(21);
电动三轮车后侧两轮之间通过等速万向节内外球笼机构进行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三轮车稳定性调节机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部主轴杆(14)的端侧套设有位于中部固定基体(1)后方的后侧固定套环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道红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市博乐机车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