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上海大学专利>正文

稻鳝共作结合垄养蚯蚓的种养耦合型生态循环农业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206322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31 19: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稻鳝共作结合垄养蚯蚓的种养耦合型生态循环农业方法,步骤包括:稻田工程和布设、田垄搭建蚯蚓养殖棚、蚯蚓人工高产养殖、生态水稻栽培与管理、鳝苗选择与投放、鳝鱼驯食与蚯蚓饵料投喂、稻田黄鳝的捕捉。本发明专利技术作为以生态循环和种养耦合为特点,利用餐余垃圾、稻草秸秆和畜禽粪便按比例混合,腐熟后用来养殖蚯蚓;蚯蚓作为活饵饲喂黄鳝,蚯蚓粪肥补充田间肥力;用捕杀害虫来营造黄鳝食物链;减少黄鳝饵料的购买,降低生产成本。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不使用任何农药和化肥的情况下,实现水稻的优质高产,并出产优质鳝鱼产品;还能够显著降低农业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该方法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适合大面积推广。

An ecological circular agriculture method of combining rice and eel cultivation with ridge cultivation of earthwor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稻鳝共作结合垄养蚯蚓的种养耦合型生态循环农业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鳝鱼养殖方法,还涉及一种水稻种植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稻鳝共作的农业方法,应用于种养耦合
和生态农业循环经济

技术介绍
黄鳝是优质美味的食材,中国自1980年代开始,在小土池、水泥池进行黄鳝囤养。1994年中国开始在湖南常德、浙江湖州、江苏洞湖等地出现网箱养殖,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黄鳝网箱养殖,密度大,发病率高,且易污染环境。而利用稻田养鳝,既可发挥稻田的生态优势,为鳝鱼提供天然饵科、充足的水源、生息的泥地、荫闭的水面,促其速生快长;又可利用鳝鱼在泥中钻洞、窜行,在水面捕虫、排粪的习性,为稻田松土、除虫、增肥,促进水稻生长,以达到一地两用、优势互补、种养结台、稻鱼双增的目的。据多年田间试验,稻田养鳝可显著降低水稻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和稻瘟病的发生率,增加土壤氨氮和磷的含量,在水稻生长季可完全不施用化肥和农药。稻鳝共作虽单位面积黄鳝产量低,但可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条件;人工培育蚯蚓等生物饵料,降低了养殖成本,取得较高的投入产出比,但目前稻鳝共作的生态农业循环经济还不够理想,成本控制、容易造成二次污染、掺量低、收益不稳定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已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稻鳝共作结合垄养蚯蚓的种养耦合型生态循环农业方法,针对稻田养黄鳝活饵少,产量低,易污染,饲养成本高问题加以改进和创新,提供一种在不使用农药、化肥和除草剂的情况下,实现水稻稳产,黄鳝高产的生态种养方法。该方法能够有效降低黄鳝饵料和商品有机肥购买成本,减少农药化肥对稻田的污染,同时,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收益。为达到上述专利技术创造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稻鳝共作结合垄养蚯蚓的种养耦合型生态循环农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稻田工程与布设:选择地势平坦低洼,水利便捷,保水性好的地块;沿田埂内侧开挖一条“口”字状环沟,在田内开“井”字状纵横沟,作为鳝沟,并在田埂上加设防逃设施;在田埂上还设置诱虫装置捕杀害虫,构建食物链辅助设施;b.田垄搭建蚯蚓养殖棚:在稻田外侧小比较更宽的田垄上,用钢管架和黑白膜搭建蚯蚓养殖棚;c.蚯蚓养殖:将腐熟的牛粪与粉碎的秸秆按(10~20):1的质量比进行混杂,或将经过去油盐处理的餐余垃圾与土壤按1:(4~8)的质量比进行充分混合发酵,制备养殖蚯蚓的基质,并进行人工管理;d.水稻栽培与管理:水稻选用单季晚熟品种;在亚热带地区,每年5月上旬浸种,6月初插秧,10月中下旬收割;为了保护田间鳝苗,水稻采用有机栽培,不打农药,不施化肥;施用蚯蚓粪肥,冬季种植紫云英,培肥地力;e.鳝苗选择与投放:选用野生鳝苗,苗种要求无伤无病、游动活泼、规格整齐、体色发黄或棕红色;鳝苗规格要基本一致,规格为30~50g;鳝苗放养前半个月,用生石灰水对鳝沟进行消毒;每亩放养10~40kg鳝苗,水稻返青以后开始投放鳝苗;在投放鳝苗前,用质量百分比浓度为3~5%的食盐水浸泡鳝苗5~10分钟,以杀灭体表病菌及寄生虫;f.鳝鱼驯食与蚯蚓饵料投喂:在鳝苗投放10天以后,开始投放饵料,饵料以活蚯蚓和诱虫装置引诱的害虫为主;傍晚定时定点投喂,至少每2天投放一次,每次投食量为鳝鱼体重的3~5%;三周后,投食量调整为鳝鱼体重的5~8%;g.捕捉与销售:在10月中旬,开始试捕鳝鱼;用青蚯蚓诱捕鳝鱼,捕大留小,陆续将100g规格克以上的商品鳝鱼抓捕上市;10月中旬至11月初,进行收割水稻,并开始全面起捕鳝鱼,并进行暂养,未捕获的鳝鱼在稻田中自然越冬。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步骤a中,所述稻田达到3~10亩规模。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步骤a中,所述“口”字状环沟宽0.6~2m、深0.4~1m;“井”字状纵横沟宽0.4~1m、深0.3~0.6m;加高加宽加固田埂,使田埂宽达2~4m,高出田面至少0.5m,夯实田埂并且保持不漏水。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步骤a中,所述防逃设施采用厚塑料膜;所述厚塑料膜防逃设施铺设方法为:在田埂四周内侧埂壁至田底交接处,用厚塑料膜铺垫贴紧夯实,厚塑料膜埋入地下至少30cm深度,厚塑料膜上缘高出田埂至少30cm,每隔不超过2m用木桩对厚塑料膜进行固定,使厚塑料膜上缘向田内倾斜,形成鳝鱼防逃设施结构。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步骤a中,还在稻田的进水口、排水口处设置固定的拦鱼网,拦网采用40目的聚乙烯网片制作;在田埂上,每隔10~20m安装一个诱虫装置。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步骤c中,所述人工管理指的是:保持通风和浇水,夏天坚持每天浇水,蚓床基料湿度保持不超过60%;冬季做好防寒工作,在蚓床上铺设稻草或土工布;超过一个月清除一次蚯蚓粪便,及时补充蚯蚓基料。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步骤c中,将腐熟的牛粪与粉碎的秸秆按(10~15):1的质量比进行混杂,或将经过去油盐处理的餐余垃圾与土壤按1:(5~6)的质量比进行充分混合发酵,制备养殖蚯蚓的基质。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步骤d中,所述紫云英在每年10月中旬开始撒播,待紫云英八成熟时,及时翻耕还田,翻耕时间与水稻插秧间隔不超过30天,防止紫云英在腐解过程中产生的硫化氢有毒物质影响后茬水稻的正常生长;紫云英翻压深度为15~20cm,翻压后进行及时灌水,加速紫云英分解腐烂,提高绿肥转化率。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步骤e中,所述鳝苗中混养不低于鳝苗总质量5%的泥鳅,同时,在鳝沟中投放小型鱼、虾和螺丝,供鳝鱼捕食;此外,在鳝沟中,每隔5~10m种植一颗睡莲或鸢尾,净化水质。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步骤g中,所述诱捕鳝鱼方法为:将青蚯蚓穿插在竹签上,置于鳝笼中,诱捕鳝鱼;诱捕期间,饵料投放减半,提高捕捉效率。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显而易见的突出实质性特点和显著优点:1.本专利技术方法在不使用化肥、农药和除草剂的情况下,能够实现水稻稳产,鳝鱼高产的目的;在田垄上进行蚯蚓养殖,就地取材,利用残余垃圾和稻草秸秆养殖蚯蚓,不仅能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减少环境污染,还能节约养殖成本;生产的蚯蚓为鳝鱼补充鲜活的饵料,生产的蚯蚓粪肥用于水稻施肥,解决稻田黄鳝饵料不足、商品有机肥成本高的难题;2.本专利技术方法采用生态循环种养耦合模式,可将现有资源循环利用,几乎不产生污染物,有利于保护稻田生态环境;同时,本专利技术方法产出的大米和鳝鱼更加安全优质,满足部分人对中高端农产品的需求;3.本专利技术方法采用稻鳝共作结合蚯蚓养殖的生态循环种养耦合方法,大大提高土地利用率,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下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子对上述方案做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详述如下:实施例一:在本实施例中,一种稻鳝共作结合垄养蚯蚓的种养耦合型生态循环农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稻田工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稻鳝共作结合垄养蚯蚓的种养耦合型生态循环农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a.稻田工程与布设:/n选择地势平坦低洼,水利便捷,保水性好的地块;沿田埂内侧开挖一条“口”字状环沟,在田内开“井”字状纵横沟,作为鳝沟,并在田埂上加设防逃设施;在田埂上还设置诱虫装置捕杀害虫,构建食物链辅助设施;/nb.田垄搭建蚯蚓养殖棚:/n在稻田外侧小比较更宽的田垄上,用钢管架和黑白膜搭建蚯蚓养殖棚;/nc.蚯蚓养殖:/n将腐熟的牛粪与粉碎的秸秆按(10~20):1的质量比进行混杂,或将经过去油盐处理的餐余垃圾与土壤按1:(4~8)的质量比进行充分混合发酵,制备养殖蚯蚓的基质,并进行人工管理;/nd.水稻栽培与管理:/n水稻选用单季晚熟品种;在亚热带地区,每年5月上旬浸种,6月初插秧,10月中下旬收割;为了保护田间鳝苗,水稻采用有机栽培,不打农药,不施化肥;施用蚯蚓粪肥,冬季种植紫云英,培肥地力;/ne.鳝苗选择与投放:/n选用野生鳝苗,苗种要求无伤无病、游动活泼、规格整齐、体色发黄或棕红色;鳝苗规格要基本一致,规格为30~50g;鳝苗放养前半个月,用生石灰水对鳝沟进行消毒;每亩放养10~40kg鳝苗,水稻返青以后开始投放鳝苗;在投放鳝苗前,用质量百分比浓度为3~5%的食盐水浸泡鳝苗5~10分钟,以杀灭体表病菌及寄生虫;/nf.鳝鱼驯食与蚯蚓饵料投喂:/n在鳝苗投放10天以后,开始投放饵料,饵料以活蚯蚓和诱虫装置引诱的害虫为主;傍晚定时定点投喂,至少每2天投放一次,每次投食量为鳝鱼体重的3~5%;三周后,投食量调整为鳝鱼体重的5~8%;/ng.捕捉与销售:/n在10月中旬,开始试捕鳝鱼;用青蚯蚓诱捕鳝鱼,捕大留小,陆续将100g规格克以上的商品鳝鱼抓捕上市;10月中旬至11月初,进行收割水稻,并开始全面起捕鳝鱼,并进行暂养,未捕获的鳝鱼在稻田中自然越冬。/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稻鳝共作结合垄养蚯蚓的种养耦合型生态循环农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稻田工程与布设:
选择地势平坦低洼,水利便捷,保水性好的地块;沿田埂内侧开挖一条“口”字状环沟,在田内开“井”字状纵横沟,作为鳝沟,并在田埂上加设防逃设施;在田埂上还设置诱虫装置捕杀害虫,构建食物链辅助设施;
b.田垄搭建蚯蚓养殖棚:
在稻田外侧小比较更宽的田垄上,用钢管架和黑白膜搭建蚯蚓养殖棚;
c.蚯蚓养殖:
将腐熟的牛粪与粉碎的秸秆按(10~20):1的质量比进行混杂,或将经过去油盐处理的餐余垃圾与土壤按1:(4~8)的质量比进行充分混合发酵,制备养殖蚯蚓的基质,并进行人工管理;
d.水稻栽培与管理:
水稻选用单季晚熟品种;在亚热带地区,每年5月上旬浸种,6月初插秧,10月中下旬收割;为了保护田间鳝苗,水稻采用有机栽培,不打农药,不施化肥;施用蚯蚓粪肥,冬季种植紫云英,培肥地力;
e.鳝苗选择与投放:
选用野生鳝苗,苗种要求无伤无病、游动活泼、规格整齐、体色发黄或棕红色;鳝苗规格要基本一致,规格为30~50g;鳝苗放养前半个月,用生石灰水对鳝沟进行消毒;每亩放养10~40kg鳝苗,水稻返青以后开始投放鳝苗;在投放鳝苗前,用质量百分比浓度为3~5%的食盐水浸泡鳝苗5~10分钟,以杀灭体表病菌及寄生虫;
f.鳝鱼驯食与蚯蚓饵料投喂:
在鳝苗投放10天以后,开始投放饵料,饵料以活蚯蚓和诱虫装置引诱的害虫为主;傍晚定时定点投喂,至少每2天投放一次,每次投食量为鳝鱼体重的3~5%;三周后,投食量调整为鳝鱼体重的5~8%;
g.捕捉与销售:
在10月中旬,开始试捕鳝鱼;用青蚯蚓诱捕鳝鱼,捕大留小,陆续将100g规格克以上的商品鳝鱼抓捕上市;10月中旬至11月初,进行收割水稻,并开始全面起捕鳝鱼,并进行暂养,未捕获的鳝鱼在稻田中自然越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稻鳝共作结合垄养蚯蚓的种养耦合型生态循环农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a中,所述稻田达到3~10亩规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稻鳝共作结合垄养蚯蚓的种养耦合型生态循环农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a中,所述“口”字状环沟宽0.6~2m、深0.4~1m;“井”字状纵横沟宽0.4~1m、深0.3~0.6m;加高加宽加固田埂,使田埂宽达2~4m,高出田面至少0.5m,夯实田埂并且保持不漏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兰国俊胡雪峰罗凡陆思文赵景龙王新栋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