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的中子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06122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31 19: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节的新型中子导管,其包括中子导管、嵌装于中子导管的导管安装通孔内的超镜导管,中子导管下端侧装设两个导管支撑调节组件;导管支撑调节组件包括有支撑安装底板、底部调整板、法兰螺栓、左侧粗调凸台、右侧粗调凸台、左侧粗调螺栓、右侧粗调螺栓、顶部调整板、左侧双头螺栓、右侧双头螺栓、左侧上端螺母、左侧下端螺母、右侧上端螺母、右侧下端螺母;顶部调整板上端侧装设有导管调节固定框,导管调节固定框包括调节固定底框、调节固定顶框、下端调节螺丝、左端调节螺丝、右端调节螺丝、上端调节螺纹孔。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设计新颖、可调节性强且调节方便的优点,有利于更快更加准确地调节中子导管连接时的同轴度、位置度。

An adjustable neutron tub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的中子导管
本专利技术涉及散裂中子源
,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节的中子导管。
技术介绍
利用散裂中子源产生具有高能量的中子,并通过中子导管将高能量的中子传递到多物理谱仪,然后再进行一系列的物理实验。其中,中子在中子导管里传递会有能量的损失也要防止辐射,中子导管要最大化的传递中子并减少在传递过程中能量的损失,中子导管内部通过不停的将中子反射、传递,最终使中子传递到多物理谱仪上进行试验。中子导管在整条多物理谱仪的工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多物理谱仪要用到中子进行各种各样的实验,就需要从靶站引出中子到达谱仪的样品环境中。对于通过中子导管传递中子的过程中,中子导管与中子导管之间的同轴度是一个很难保证的误差,这也是中子传递过程中能量损失的其中一个原因。另外,在实际中子导管对接安装时,为保证中子导管与中子导管之间的同轴度,需要更高的设备去调试,这样就会耗费一定的人力物力,且对准效率比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可调节的中子导管,该可调节的中子导管结构设计新颖、可调节性强且调节方便,有利于更快更加准确地调节中子导管连接时的同轴度、位置度。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可调节的中子导管,包括有沿着前后方向水平延伸的中子导管,中子导管的芯部开设有前后完全贯穿的导管安装通孔,中子导管的导管安装通孔内嵌装有超镜导管,超镜导管与导管安装通孔过盈配合;中子导管的下端侧装设有两个前后间隔布置的导管支撑调节组件,中子导管的前端部装设于前侧的导管支撑调节组件的上端部,中子导管的后端部装设于后侧的导管支撑调节组件的上端部;导管支撑调节组件包括有位于中子导管下端侧且呈水平横向布置的支撑安装底板,支撑安装底板的上表面可相对活动地装设有底部调整板,底部调整板开设有四个呈矩形分布且分别上下完全贯穿的调整板通孔,各调整板通孔分别呈长圆形状且各调整板通孔分别沿着左右方向延伸,各调整板通孔分别配装有法兰螺栓,各法兰螺栓的螺纹端部分别朝下穿过相应的调整板通孔并与支撑安装底板螺接,底部调整板卡装于法兰螺栓的法兰部与支撑安装底板之间;支撑安装底板上表面的左端边缘部于底部调整板的左端侧装设有两个前后间隔布置的左侧粗调凸台,支撑安装底板上表面的右端边缘部于底部调整板的右端侧装设有两个前后间隔布置的右侧粗调凸台,各左侧粗调凸台分别螺装有沿着左右方向水平横向布置且分别与底部调整板的左端面接触的左侧粗调螺栓,各右侧粗调凸台分别螺装有沿着左右方向水平横向布置且分别与底部调整板的右端面接触的右侧粗调螺栓;底部调整板的正上方装设有呈水平横向布置的顶部调整板,顶部调整板与底部调整板间隔布置,底部调整板与顶部调整板之间装设有左右间隔且对称布置的左侧双头螺栓、右侧双头螺栓,左侧双头螺栓与右侧双头螺栓分别呈竖向布置,左侧双头螺栓位于右侧双头螺栓的左端侧,左侧双头螺栓、右侧双头螺栓的下端螺纹部分别螺装于底部调整板;顶部调整板的左端部对应左侧双头螺栓开设有上下完全贯穿的左侧通孔,顶部调整板的右端部对应右侧双头螺栓开设有上下完全贯穿的右侧通孔,左侧双头螺栓的上端螺纹部从下往上穿过顶部调整板的左侧通孔,右侧双头螺栓的上端螺纹部从下往上穿过顶部调整板的右侧通孔;左侧双头螺栓的上端螺纹部螺装有位于顶部调整板上端侧的左侧上端螺母、位于顶部调整板下端侧的左侧下端螺母,顶部调整板的左端部卡装于左侧上端螺母与左侧下端螺母之间;右侧双头螺栓的上端螺纹部螺装有位于顶部调整板上端侧的右侧上端螺母、位于顶部调整板下端侧的右侧下端螺母,顶部调整板的右端部卡装于右侧上端螺母与右侧下端螺母之间;顶部调整板的上端侧装设有导管调节固定框,导管调节固定框包括有呈“U”形状的调节固定底框,调节固定底框包括有沿着左右方向水平延伸的底框底板、设置于底框底板左端部且朝上竖向延伸的底框左侧板、设置于底框底板右端部且朝上竖向延伸的底框右侧板,底框底板、底框左侧板812和底框右侧板为一体结构,底框底板螺装于顶部调整板的上表面,底框左侧板的上端部与底框右侧板的上端部之间螺装有沿着左右方向水平延伸的调节固定顶框;中子导管的前端部嵌插于前侧的导管支撑调节组件的调节固定底框与调节固定顶框之间,中子导管的后端部嵌插于后侧的导管支撑调节组件的调节固定底框与调节固定顶框之间;底框底板的中间位置开设有朝上开口的下端调节螺纹孔,下端调节螺纹孔内螺装有下端调节螺丝,下端调节螺丝的上端部延伸至底框底板的上端侧且下端调节螺丝的上端部与中子导管下表面触接;底框左侧板开设有左右完全贯穿的左端调节螺纹孔,左端调节螺纹孔内螺装有左端调节螺丝,左端调节螺丝的螺纹端部延伸至底框左侧板的右端侧且左端调节螺丝的螺纹端部与中子导管左侧表面触接;底框右侧板开设有左右完全贯穿的右端调节螺纹孔,右端调节螺纹孔内螺装有右端调节螺丝,右端调节螺丝的螺纹端部延伸至底框右侧板的左端侧且右端调节螺丝的螺纹端部与中子导管右侧表面触接;固定调节顶框的中间位置开设有上下完全贯穿的上端调节螺纹孔,上端调节螺纹孔内螺装有上端调节螺丝,上端调节螺丝的螺纹端部延伸至固定调节顶框的下端侧且上端调节螺丝的螺纹端部与中子导管的上表面触接。其中,所述中子导管的前端部设置有前端连接法兰,所述中子导管的后端部设置有后端连接法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的中子导管,其包括有沿着前后方向水平延伸的中子导管,中子导管的芯部开设有前后完全贯穿的导管安装通孔,中子导管的导管安装通孔内嵌装有超镜导管,超镜导管与导管安装通孔过盈配合;中子导管的下端侧装设有两个前后间隔布置的导管支撑调节组件,中子导管的前端部装设于前侧的导管支撑调节组件的上端部,中子导管的后端部装设于后侧的导管支撑调节组件的上端部;导管支撑调节组件包括有位于中子导管下端侧且呈水平横向布置的支撑安装底板,支撑安装底板的上表面可相对活动地装设有底部调整板,底部调整板开设有四个呈矩形分布且分别上下完全贯穿的调整板通孔,各调整板通孔分别呈长圆形状且各调整板通孔分别沿着左右方向延伸,各调整板通孔分别配装有法兰螺栓,各法兰螺栓的螺纹端部分别朝下穿过相应的调整板通孔并与支撑安装底板螺接,底部调整板卡装于法兰螺栓的法兰部与支撑安装底板之间;支撑安装底板上表面的左端边缘部于底部调整板的左端侧装设有两个前后间隔布置的左侧粗调凸台,支撑安装底板上表面的右端边缘部于底部调整板的右端侧装设有两个前后间隔布置的右侧粗调凸台,各左侧粗调凸台分别螺装有沿着左右方向水平横向布置且分别与底部调整板的左端面接触的左侧粗调螺栓,各右侧粗调凸台分别螺装有沿着左右方向水平横向布置且分别与底部调整板的右端面接触的右侧粗调螺栓;底部调整板的正上方装设有呈水平横向布置的顶部调整板,顶部调整板与底部调整板间隔布置,底部调整板与顶部调整板之间装设有左右间隔且对称布置的左侧双头螺栓、右侧双头螺栓,左侧双头螺栓与右侧双头螺栓分别呈竖向布置,左侧双头螺栓位于右侧双头螺栓的左端侧,左侧双头螺栓、右侧双头螺栓的下端螺纹部分别螺装于底部调整板;顶部调整板的左端部对应左侧双头螺栓开设有上下完全贯穿的左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节的中子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沿着前后方向水平延伸的中子导管(1),中子导管(1)的芯部开设有前后完全贯穿的导管安装通孔,中子导管(1)的导管安装通孔内嵌装有超镜导管(2),超镜导管(2)与导管安装通孔过盈配合;/n中子导管(1)的下端侧装设有两个前后间隔布置的导管支撑调节组件,中子导管(1)的前端部装设于前侧的导管支撑调节组件的上端部,中子导管(1)的后端部装设于后侧的导管支撑调节组件的上端部;/n导管支撑调节组件包括有位于中子导管(1)下端侧且呈水平横向布置的支撑安装底板(3),支撑安装底板(3)的上表面可相对活动地装设有底部调整板(41),底部调整板(41)开设有四个呈矩形分布且分别上下完全贯穿的调整板通孔,各调整板通孔分别呈长圆形状且各调整板通孔分别沿着左右方向延伸,各调整板通孔分别配装有法兰螺栓(42),各法兰螺栓(42)的螺纹端部分别朝下穿过相应的调整板通孔并与支撑安装底板(3)螺接,底部调整板(41)卡装于法兰螺栓(42)的法兰部与支撑安装底板(3)之间;支撑安装底板(3)上表面的左端边缘部于底部调整板(41)的左端侧装设有两个前后间隔布置的左侧粗调凸台(511),支撑安装底板(3)上表面的右端边缘部于底部调整板(41)的右端侧装设有两个前后间隔布置的右侧粗调凸台(521),各左侧粗调凸台(511)分别螺装有沿着左右方向水平横向布置且分别与底部调整板(41)的左端面接触的左侧粗调螺栓(512),各右侧粗调凸台(521)分别螺装有沿着左右方向水平横向布置且分别与底部调整板(41)的右端面接触的右侧粗调螺栓(522);/n底部调整板(41)的正上方装设有呈水平横向布置的顶部调整板(6),顶部调整板(6)与底部调整板(41)间隔布置,底部调整板(41)与顶部调整板(6)之间装设有左右间隔且对称布置的左侧双头螺栓(711)、右侧双头螺栓(721),左侧双头螺栓(711)与右侧双头螺栓(721)分别呈竖向布置,左侧双头螺栓(711)位于右侧双头螺栓(721)的左端侧,左侧双头螺栓(711)、右侧双头螺栓(721)的下端螺纹部分别螺装于底部调整板(41);顶部调整板(6)的左端部对应左侧双头螺栓(711)开设有上下完全贯穿的左侧通孔,顶部调整板(6)的右端部对应右侧双头螺栓(721)开设有上下完全贯穿的右侧通孔,左侧双头螺栓(711)的上端螺纹部从下往上穿过顶部调整板(6)的左侧通孔,右侧双头螺栓(721)的上端螺纹部从下往上穿过顶部调整板(6)的右侧通孔;左侧双头螺栓(711)的上端螺纹部螺装有位于顶部调整板(6)上端侧的左侧上端螺母(712)、位于顶部调整板(6)下端侧的左侧下端螺母(713),顶部调整板(6)的左端部卡装于左侧上端螺母(712)与左侧下端螺母(713)之间;右侧双头螺栓(721)的上端螺纹部螺装有位于顶部调整板(6)上端侧的右侧上端螺母(722)、位于顶部调整板(6)下端侧的右侧下端螺母(723),顶部调整板(6)的右端部卡装于右侧上端螺母(722)与右侧下端螺母(723)之间;/n顶部调整板(6)的上端侧装设有导管调节固定框(8),导管调节固定框(8)包括有呈“U”形状的调节固定底框(81),调节固定底框(81)包括有沿着左右方向水平延伸的底框底板(811)、设置于底框底板(811)左端部且朝上竖向延伸的底框左侧板(812)、设置于底框底板(811)右端部且朝上竖向延伸的底框右侧板(813),底框底板(811)、底框左侧板(812)和底框右侧板(813)为一体结构,底框底板(811)螺装于顶部调整板(6)的上表面,底框左侧板(812)的上端部与底框右侧板(813)的上端部之间螺装有沿着左右方向水平延伸的调节固定顶框(82);中子导管(1)的前端部嵌插于前侧的导管支撑调节组件的调节固定底框(81)与调节固定顶框(82)之间,中子导管(1)的后端部嵌插于后侧的导管支撑调节组件的调节固定底框(81)与调节固定顶框(82)之间;底框底板(811)的中间位置开设有朝上开口的下端调节螺纹孔,下端调节螺纹孔内螺装有下端调节螺丝(83),下端调节螺丝(83)的上端部延伸至底框底板(811)的上端侧且下端调节螺丝(83)的上端部与中子导管(1)下表面触接;底框左侧板(812)开设有左右完全贯穿的左端调节螺纹孔,左端调节螺纹孔内螺装有左端调节螺丝(84),左端调节螺丝(84)的螺纹端部延伸至底框左侧板(812)的右端侧且左端调节螺丝(84)的螺纹端部与中子导管(1)左侧表面触接;底框右侧板(813)开设有左右完全贯穿的右端调节螺纹孔,右端调节螺纹孔内螺装有右端调节螺丝(85),右端调节螺丝(85)的螺纹端部延伸至底框右侧板(813)的左端侧且右端调节螺丝(85)的螺纹端部与中子导管(1)右侧表面触接;固定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的中子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沿着前后方向水平延伸的中子导管(1),中子导管(1)的芯部开设有前后完全贯穿的导管安装通孔,中子导管(1)的导管安装通孔内嵌装有超镜导管(2),超镜导管(2)与导管安装通孔过盈配合;
中子导管(1)的下端侧装设有两个前后间隔布置的导管支撑调节组件,中子导管(1)的前端部装设于前侧的导管支撑调节组件的上端部,中子导管(1)的后端部装设于后侧的导管支撑调节组件的上端部;
导管支撑调节组件包括有位于中子导管(1)下端侧且呈水平横向布置的支撑安装底板(3),支撑安装底板(3)的上表面可相对活动地装设有底部调整板(41),底部调整板(41)开设有四个呈矩形分布且分别上下完全贯穿的调整板通孔,各调整板通孔分别呈长圆形状且各调整板通孔分别沿着左右方向延伸,各调整板通孔分别配装有法兰螺栓(42),各法兰螺栓(42)的螺纹端部分别朝下穿过相应的调整板通孔并与支撑安装底板(3)螺接,底部调整板(41)卡装于法兰螺栓(42)的法兰部与支撑安装底板(3)之间;支撑安装底板(3)上表面的左端边缘部于底部调整板(41)的左端侧装设有两个前后间隔布置的左侧粗调凸台(511),支撑安装底板(3)上表面的右端边缘部于底部调整板(41)的右端侧装设有两个前后间隔布置的右侧粗调凸台(521),各左侧粗调凸台(511)分别螺装有沿着左右方向水平横向布置且分别与底部调整板(41)的左端面接触的左侧粗调螺栓(512),各右侧粗调凸台(521)分别螺装有沿着左右方向水平横向布置且分别与底部调整板(41)的右端面接触的右侧粗调螺栓(522);
底部调整板(41)的正上方装设有呈水平横向布置的顶部调整板(6),顶部调整板(6)与底部调整板(41)间隔布置,底部调整板(41)与顶部调整板(6)之间装设有左右间隔且对称布置的左侧双头螺栓(711)、右侧双头螺栓(721),左侧双头螺栓(711)与右侧双头螺栓(721)分别呈竖向布置,左侧双头螺栓(711)位于右侧双头螺栓(721)的左端侧,左侧双头螺栓(711)、右侧双头螺栓(721)的下端螺纹部分别螺装于底部调整板(41);顶部调整板(6)的左端部对应左侧双头螺栓(711)开设有上下完全贯穿的左侧通孔,顶部调整板(6)的右端部对应右侧双头螺栓(721)开设有上下完全贯穿的右侧通孔,左侧双头螺栓(711)的上端螺纹部从下往上穿过顶部调整板(6)的左侧通孔,右侧双头螺栓(721)的上端螺纹部从下往上穿过顶部调整板(6)的右侧通孔;左侧双头螺栓(711)的上端螺纹部螺装有位于顶部调整板(6)上端侧的左侧上端螺母(7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海彬李颂成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理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