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子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4840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7 23: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子导管,包括中子超镜导管、连接板、中子导管壳体、面接触压紧机构和面接触支撑机构。中子超镜导管为多段,多段中子超镜导管依次连接形成导管本体。相邻的两个中子超镜导管的连接处粘接有连接板,导管本体的两端分别粘接有连接板。中子导管壳体设在中子超镜导管的表面并与中子超镜导管间隙配合。面接触压紧机构设置于中子导管壳体内,面接触压紧机构的一面被配置为压紧连接板。面接触支撑机构设置于中子导管壳体内,面接触支撑机构的一面被配置为支撑连接板。面接触压紧机构和面接触支撑机构连接在中子导管壳体的对应的两个侧面上相对设置以固定中子超镜导管。中子导管具有优秀的稳定性且可在多种条件下长期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子导管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子散射
,尤其涉及一种中子导管。
技术介绍
中子散射技术需通过中子源持续的产生中子。目前世界上中子源分两类,一类是散裂中子源,基于加速器加速质子轰击金属靶产生中子;另一类是反应堆中子源,基于铀裂变产生中子。无论是散裂中子源还是反应堆中子源均需要通过多条中子超镜导管把中子源产生的中子尽可能多的引出到外部中子散射谱仪样品处进行中子散射实验。此外,中子散射谱仪的前端设置有中子束线开关,中子束线开关内也安装有一段中子超镜导管,通过中子束线开关的升降实现中子束流的打开与关闭。同时在一些中子散射谱仪上,比如微小角中子散射谱仪,为了实现高分辨率的微小角模式和高通量的普通小角模式的切换,在谱仪前端需要设置数个转动或者水平切换装置,用于不同的中子超镜导管或者其他中子光学部件进出中子束流线的切换。中子超镜导管内部膜层的质量及中子超镜导管组装、安装精度对中子的传输效率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中子超镜导管要求内部镍铁膜全反射临界因子m值达到2以上,中子超镜导管的组装及安装精度要求达到±0.02mm以上。由于镀膜技术的限制,目前中子超镜导管中镀膜的长度无法超过500mm,因此对于长度超过500mm以上的中子超镜导管一般由数段不超过500mm长的中子超镜导管拼接而成。为了保护昂贵且精密的中子超镜导管,一般将中子超镜导管安装在一段壳体内,再将中子导管一起安装到中子散射谱仪上。中子导管长期处于强辐射环境下,使用寿命需要长达数十年。现有技术中,中子超镜导管与外部保护用的壳体间的支撑连接方式一般具有如下缺陷。第一、壳体对中子超镜导管进行固定时难以施加合适的预紧力保证中子超镜导管被完全固定且不被固定件破坏。第二、中子导管在长期使用后,壳体出现变形导致固定件对中子超镜导管造成破坏。第三、中子导管在快速位置切换场合应用时,固定件也容易对中子超镜导管造成破坏。第四、中子导管在强辐射环境中长期使用后,相邻中子超镜导管之间的连接可能被强辐射破坏,导致中子超镜导管断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中子导管,该中子导管能够实现中子超镜导管的安全支撑与固定,同时解决现有技术用在有快速位置切换的场合以及强辐射环境场合时中子超镜导管存在破裂的问题。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中子导管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中子导管,包括:中子超镜导管,所述中子超镜导管为多段,多段所述中子超镜导管依次连接形成导管本体;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为多个,相邻的两个所述中子超镜导管的连接处粘接有所述连接板,所述导管本体的两端分别粘接有所述连接板;中子导管壳体,所述中子导管壳体设在所述中子超镜导管的表面并与所述中子超镜导管间隙配合;面接触支撑机构,所述面接触支撑机构设置于中子导管壳体内,所述面接触支撑机构的一面被配置为支撑所述连接板;面接触压紧机构,所述面接触压紧机构设置于中子导管壳体内,所述面接触压紧机构的一面被配置为压紧所述连接板;其中:所述面接触支撑机构和所述面接触压紧机构连接在所述中子导管壳体的对应的两个侧面上相对设置以固定所述中子超镜导管。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子超镜导管被配置为由四片浮法玻璃组成的矩形管,所述中子超镜导管的内壁设置有镍铁膜,多段所述中子超镜导管的四个表面分别共面。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板设置在多段所述中子超镜导管的连接处的四个表面,所述导管本体两端的四个表面各设置有一个所述连接板。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子导管壳体被配置为由四个金属板组成的长矩形管,所述金属板的内壁在多段所述中子超镜导管的连接处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底壁与所述中子超镜导管的间距,大于所述连接板厚度,所述凹槽和所述连接板间隙配合。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相邻两个所述中子超镜导管的连接处,所述中子超镜导管上侧的所述金属板设置有面接触压紧机构,所述中子超镜导管下侧的所述金属板设置有面接触支撑机构,所述中子超镜导管左右两侧的所述金属板相对设置有面接触压紧机构和面接触支撑机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面接触支撑机构包括:第一基座,所述第一基座与所述中子导管壳体相连,所述第一基座上表面的两侧均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基座上表面的另一相对的两侧各设有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位于两个所述第一通孔之间;第一压板,所述第一压板可转动地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一凸起部之间,且所述第一压板止抵在所述连接板上;半球头调整螺钉,所述半球头调整螺钉配合在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半球头调整螺钉一端嵌有一个可旋转的半球头,所述半球头端面和所述第一压板面接触。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为螺纹孔,所述中子导管壳体上设有与所述半球头调整螺钉对应设置的第一避让孔。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面接触压紧机构包括:第二基座,所述第二基座与所述中子导管壳体相连,所述第二基座的上表面的两侧均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基座上表面的另一相对的两侧各设有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位于两个所述第二通孔之间第二压板,所述第二压板可转动地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二凸起部之间;且所述第二压板止抵在所述连接板上;球头柱塞,所述球头柱塞配合在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球头柱塞设有轴向盲孔,所述轴向盲孔中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一端嵌有一可旋转的球体,所述球体与所述第二压板点接触。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球头柱塞上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二通孔为螺纹孔,所述中子导管壳体上设有与所述球头柱塞对应设置的第二避让孔。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子导管还包括吸收板,所述吸收板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底壁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界于所述导管本体的内壁和所述导管本体的外壁之间,所述导管本体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吸收板。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由于中子超镜导管和中子导管壳体之间为间隙配合,并采用了面接触支撑机构和面接触压紧机构对中子超镜导管连接处进行支撑和压紧,因此能够简单方便的完成中子超镜导管在中子导管壳体中的固定安装。中子超镜导管和中子导管壳体之间的面接触固定方式使得中子超镜导管能够在承受运动冲击时或金属壳体弯曲变形时不会破裂。此外,由于在所有连接处都对中子超镜导管进行了支撑和压紧,中子导管在强辐射环境中也可以长期使用。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中子导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中子导管的立体结构的爆炸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中子导管的俯视图;图4是图3中A-A面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B-B面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面接触支撑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面接触支撑机构的主视结构的截面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面接触支撑机构的侧视结构的截面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面接触压紧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面接触压紧机构的主视结构的截面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子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n中子超镜导管(1),所述中子超镜导管(1)为多段,多段所述中子超镜导管(1)依次连接形成导管本体;/n连接板(2),所述连接板(2)为多个,相邻的两个所述中子超镜导管(1)的连接处粘接有所述连接板(2),所述导管本体的两端表面分别粘接有所述连接板(2);/n中子导管壳体(3),所述中子导管壳体(3)设在所述中子超镜导管(1)的表面并与所述中子超镜导管(1)间隙配合;/n面接触支撑机构(4),所述面接触支撑机构(4)设置于中子导管壳体(3)内,所述面接触支撑机构(4)的一面被配置为支撑所述连接板(2);/n面接触压紧机构(5),所述面接触压紧机构(5)设置于中子导管壳体(3)内,所述面接触压紧机构(5)的一面被配置为压紧所述连接板(2);其中:/n所述面接触支撑机构(4)和所述面接触压紧机构(5)连接在所述中子导管壳体(3)的对应的两个侧面上相对设置以固定所述中子超镜导管(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子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子超镜导管(1),所述中子超镜导管(1)为多段,多段所述中子超镜导管(1)依次连接形成导管本体;
连接板(2),所述连接板(2)为多个,相邻的两个所述中子超镜导管(1)的连接处粘接有所述连接板(2),所述导管本体的两端表面分别粘接有所述连接板(2);
中子导管壳体(3),所述中子导管壳体(3)设在所述中子超镜导管(1)的表面并与所述中子超镜导管(1)间隙配合;
面接触支撑机构(4),所述面接触支撑机构(4)设置于中子导管壳体(3)内,所述面接触支撑机构(4)的一面被配置为支撑所述连接板(2);
面接触压紧机构(5),所述面接触压紧机构(5)设置于中子导管壳体(3)内,所述面接触压紧机构(5)的一面被配置为压紧所述连接板(2);其中:
所述面接触支撑机构(4)和所述面接触压紧机构(5)连接在所述中子导管壳体(3)的对应的两个侧面上相对设置以固定所述中子超镜导管(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子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子超镜导管(1)为由四片浮法玻璃组成的矩形管,所述中子超镜导管(1)的内壁设置有镍铁膜,多段所述中子超镜导管(1)的四个表面分别共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子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2)设置在多段所述中子超镜导管(1)的连接处的四个表面,所述导管本体的两端的四个表面各设置有一个所述连接板(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子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子导管壳体(3)为由四个金属板(31)组成的长矩形管,所述金属板(31)的内壁在多段所述中子超镜导管(1)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凹槽(311),所述第一凹槽(311)的底壁与所述中子超镜导管(1)的间距大于所述连接板(2)厚度,所述第一凹槽(311)和所述连接板(2)间隙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子导管,其特征在于,在相邻两个所述中子超镜导管(1)的连接处,所述中子超镜导管(1)上侧的所述金属板(31)设置有所述面接触压紧机构(5),所述中子超镜导管(1)下侧的所述金属板(31)设置有所述面接触支撑机构(4),所述中子超镜导管(1)左右两侧的所述金属板(31)相对设置有所述面接触压紧机构(5)和所述面接触支撑机构(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子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接触支撑机构(4)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松文朱涛李树发孙远
申请(专利权)人: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