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段小嬿专利>正文

一种防转动金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0536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4 20: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转动金具,属于固定装置领域,包括横担、连接件、灭弧装置和防转动件,所述连接孔设置在横担上,所述连接件一端固定在灭弧装置上,另一端固定在横担上,所述防转动件固定在连接件的上端,且防转动件卡在横担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简单,实施便捷,仅需在灭弧装置金属螺栓上焊接一L型角钢即可;防转动金具的L型角钢垂面与横担水平面错位卡嵌,有效地防止了灭弧装置发生转动;并且本申请的机构简单,价格便宜等优点。

A kind of anti rotation hardwa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转动金具
本技术涉及固定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转动金具。
技术介绍
现有的主动灭弧式并联间隙是并联安装于绝缘子(串)两端,包括:间隙、连接低压端的上电极部分、连接高压端的下电极部分。间隙无特别说明一般指的是空气间隙,连接低压端的上电极部分一般为主动灭弧式装置主体,连接高压端的下电极可以是主动灭弧式装置主体也可以是金属电极。主动灭弧式装置通过金属连接件与螺母连接固定在横担上,当主动灭弧式装置与横担之间连接用的金属连接件仅有一根时,考虑到在大风及长期的户外环境下,金属连接件、螺母与横担之间的连接会发生松动,导致主动式灭弧装置的连接发生偏转,影响装置的灭弧效果,故提出一种防转动金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转动金具,以解决现有灭弧装置固定容易出现松动的技术问题。一种防转动金具,包括横担、连接件、灭弧装置和防转动件,所述连接孔设置在横担上,所述连接件一端固定在灭弧装置上,另一端固定在横担上,所述防转动件固定在连接件的上端,且防转动件卡在横担上。进一步地,所述横担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件通过设置螺母贯穿连接孔固定在横担上。进一步地,所述防转动件与连接件焊接固定连接,防转动件设置为“L”型角钢结构,“L”型角钢结构的底面紧贴在横担水平面下方,“L”型角钢结构的垂直面卡在横担的一侧。进一步地,本技术还包括下端防转动件,所述下端防转动件设置为“L”型角钢结构,下端防转动件的底面紧贴在灭弧装置的顶端,下端防转动件的垂直面卡在灭弧装置的一侧。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设置为金属螺栓。进一步地,所述防转动件设置在金属螺栓离灭弧装置1/4~1/3处。本技术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技术的结构简单,实施便捷,仅需在灭弧装置金属螺栓上焊接一L型角钢即可;防转动金具的L型角钢垂面与横担水平面错位卡嵌,有效地防止了灭弧装置发生转动;并且本申请的机构简单,价格便宜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两种固定结构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防转动件与连接件焊接固定结构示意图。图中:1-横担;2-连接孔;3-螺母;4-连接件;5-灭弧装置;6-防转动件;7-焊接点;8-下端防转动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出优选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然而,需要说明的是,说明书中列出的许多细节仅仅是为了使读者对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方面有一个透彻的理解,即便没有这些特定的细节也可以实现本技术的这些方面。根据上述的原理说明和参阅图1对本技术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提供一种防转动金具,包括横担1、连接件4、灭弧装置5和防转动件6,所述连接孔2设置在横担1上,所述连接件4一端固定在灭弧装置5上,另一端固定在横担1上,所述防转动件6固定在连接件4的上端,且防转动件6卡在横担1上。横担1横向水平设置,横担1上还设置了竖直方向与横担1垂直的固定杆,固定杆将横担1固定。横担1设置为角钢结构,横担1底部固定连接件4的一端,也是与连接件4垂直设置。其中,横担1设置为其它结构的横向固定装置均是可以的,只要是具有固定装置的作用均是本申请的结构。连接件4的作用是把灭弧装置5固定在横担1上,起到的是连接的作用。灭弧装置5可以是现有的固相气流灭弧装置,也可以是压缩灭弧装置;固相气流主要依靠气丸结构,压缩灭弧主要通过压缩气体进行灭弧。防转动件6用于防止连接件4在横担1上出现松动的情况。防转动件6卡扣在横担1上,使得连接件4不会出现松动的情况。如图1所示,所述横担1设置有连接孔2,所述连接件4通过设置螺母3贯穿连接孔2固定在横担1上。连接孔2的数量为多个,均匀设置在横担1的水平面上。连接孔2用于连接件4的一端贯穿并固定的作用。如图3所示,所述防转动件6与连接件4焊接固定连接,防转动件6设置为“L”型角钢结构,“L”型角钢结构的底面紧贴在横担1水平面下方,“L”型角钢结构的垂直面卡在横担1的一侧。由于防转动件6通过焊接与连接件4固定连接,然后防转动件6的“L”型角钢结构套卡在横担1的角钢外,形成一个卡套的作用。为了减少成本,防转动件6的“L”型角钢结构比横担1的结构小,具体的结构根据实施时需要进行设置,只要防转动件6能够卡在横担1的“L”型角处就可以。本技术实施例中还包括下端防转动件8,所述下端防转动件8设置为“L”型角钢结构,下端防转动件8的底面紧贴在灭弧装置5的顶端,下端防转动件8的垂直面卡在灭弧装置5的一侧。下端防转动件8的结构与防转动件6的结构相同,只是设置为一个反向设置,卡套在方形框的灭弧装置5的外侧,对灭弧装置5形成限位的作用。所述连接件4设置为金属螺栓。金属螺栓的两端均是设置有螺纹,然后两端直接通过螺丝便可以与横担1和灭弧装置5的顶部螺纹连接,然后防转动件6和下端防转动件8则是防止连接件4与连接结构出现转动的情况。所述防转动件6设置在金属螺栓离灭弧装置1/4~1/3处。灭弧装置设计有一根金属螺栓,螺栓的作用就是用来连接装置与杆塔横担的,将灭弧装置固定在杆塔横担上。防转动金具设计为一段截面为L型的角钢。在金属螺栓离灭弧装置约1/4~1/3处,焊接一防转动金具,使得防转动金具、金属螺栓与灭弧装置成为一整体结构。由于L型角钢有一垂面,刚好与横担的水平面互相错位卡嵌,灭弧装置就不会发生转动。横担上预留有连接用的连接孔。安装过程:金属螺栓从下往上穿过横担的连接孔,L型角钢的水平面紧贴在横担水平面下方,角钢的垂直面可任意位于横担水平面两侧,然后用螺母在横担上固定灭弧装置。如图3所示,灭弧装置5设计有一根金属螺栓(连接件4),防转动组件6设计为一段截面为L型的角钢。在金属螺栓离灭弧装置5约1/4~1/3处,焊接一防转动金具6,使得防转动金具6、金属螺栓与灭弧装置5成为一整体结构。金属螺栓(连接件4)从下往上穿过横担1的连接孔2,L型角钢的水平面紧贴在横担1水平面下方,角钢的垂直面可任意位于横担1水平面两侧,然后用螺母3在横担1上固定灭弧装置5。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转动金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担(1)、连接件(4)、灭弧装置(5)和防转动件(6),所述连接件(4)一端固定在灭弧装置(5)上,另一端固定在横担(1)上,所述防转动件(6)固定在连接件(4)的上端,且防转动件(6)卡在横担(1)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转动金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担(1)、连接件(4)、灭弧装置(5)和防转动件(6),所述连接件(4)一端固定在灭弧装置(5)上,另一端固定在横担(1)上,所述防转动件(6)固定在连接件(4)的上端,且防转动件(6)卡在横担(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转动金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担(1)设置有连接孔(2),所述连接件(4)通过设置螺母(3)贯穿连接孔(2)固定在横担(1)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转动金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转动件(6)与连接件(4)焊接固定连接,防转动件(6)设置为“L”型角钢结构,“L...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巨丰李继强徐宇恒王嬿蕾杨倩颖彭斐唐佳雄庞智毅李心如张清河王国锋张奇星李籽剑王锟段小嬿
申请(专利权)人:段小嬿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