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降温变电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0522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4 20: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降温变电箱,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顶端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箱体和变电箱箱体,所述箱体的内腔底端设置有制冷机,所述变电箱箱体的内腔上下两端中心位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外壁上下两端均键连接有齿轮,所述变电箱箱体的内腔顶端左侧设置有减速电机,所述减速电机与温控器电性连接,所述减速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锁紧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外壁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摆动机构。该自动降温变电箱,在提高散热降温效果的同时,提高散热速度,避免变电箱内热量无法及时散发出去,并且可将电气元件上附着的灰尘吹落,避免附着的灰尘影响电气元件自散热效果,实用性强,适用于广泛推广。

An automatic cooling transformer box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降温变电箱
本技术涉及变电箱
,具体为一种自动降温变电箱。
技术介绍
变电箱(substation),就是电力系统中对电能的电压和电流进行变换,集中和分配的场所的箱体,为保证电能的质量以及设备的安全,在变电箱中还需进行电压调整、潮流(电力系统中各节点和支路中的电压、电流和功率的流向及分布)控制以及输配电线路和主要电工设备的保护,主要用于保护电力设施,由于变电箱内电气设备组集中,且箱式外壳相对封闭,箱式外壳内的电气设备组在运行过程中产生一定的热量,积聚在箱体内,造成箱体内温度升高,特别是在夏季,金属材质的箱式变电站经暴晒,温度也会急剧升高,当箱体内的温度超过一定范围时,将损坏电气设备,严重影响箱式变电站的正常运行,目前现有的变电箱在箱体上设置相对的散热孔,实现箱式变电站与外界气体的交换,从而实现降温,这种方式的散热降温效果差,且散热较慢,导致箱内热量无法及时散发出去,并且由于变电箱多被安装在室外,灰尘较大,使灰尘在静电作用下附着在电气元件表面,进而影响电气元件的散热,基于上述问题,需要设计一种自动降温变电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降温变电箱,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降温变电箱,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顶端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箱体和变电箱箱体,所述箱体的内腔底端设置有制冷机,所述箱体和变电箱箱体的内腔左侧顶端开口处均安装有过滤网,所述变电箱箱体的内腔后侧右上角设置有温控器,所述温控器与制冷机电性连接,所述变电箱箱体的内腔底端右侧安装有配电盘,所述变电箱箱体的内腔上下两端中心位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轴承的内环与第一转轴的外壁过盈配合,所述轴承的外环与变电箱箱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的外壁上下两端均键连接有齿轮,所述第一转轴的外壁上下两侧且位于齿轮的上方均过盈配合有矩形板,所述矩形板的右端沿上下方向设置有管道,所述管道的外侧从上至下依次螺接有喷头,所述制冷机的出风口通过软管与管道的外壁中心位置螺接,所述变电箱箱体的内腔顶端左侧设置有减速电机,所述减速电机与温控器电性连接,所述减速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锁紧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外壁底端过盈配合有轴承的内环,且轴承的外环与变电箱箱体的内壁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轴的外壁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摆动机构。优选的,所述摆动机构包括半齿轮、U形板、滑槽、齿槽、齿条块、导轨和滑块。所述变电箱箱体的内腔左端沿前后方向安装有呈上下对称的导轨,两个所述导轨的内腔中心位置均插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右端延伸出导轨的内腔右端并设置有U形板,所述U形板的内腔底端沿前后方向开设有滑槽,所述第二转轴的底端依次贯穿上下两个滑槽的内腔中心位置,所述U形板的内腔左右两端沿前后方向均设置有齿槽,所述第二转轴的外壁上下两端均键连接有与位于所述U形板的内腔右侧齿槽相啮合的半齿轮,所述U形板的外壁右端沿前后方向分别设置有与齿轮相啮合的齿条块。优选的,所述U形板的内腔前后两端为弧形。优选的,左右两个所述齿槽以第二转轴轴心为圆心旋转180度后重合。优选的,所述导轨的内腔为燕尾槽形,且滑块与导轨的内腔适配插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自动降温变电箱,通过温控器对变电箱箱体内的温度进行监测,在变电箱箱体内温度超过临界值时依次控制制冷机和减速电机启动,通过减速电机驱动第二转轴带动半齿轮转动,促使半齿轮的齿块周期性分别与左右两侧的齿槽啮合,左右两侧齿槽在半齿轮旋转力的作用下带动U形板前后往复运动,齿轮使第一转轴带动管道前后摆动,以使制冷机排入管道内的冷气形成晃动气流,从而在提高散热降温效果的同时,提高散热速度,避免变电箱内热量无法及时散发出去,并且可将电气元件上附着的灰尘吹落,避免附着的灰尘影响电气元件自散热效果,实用性强,适用于广泛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正面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A处放大图。图中:1、基座,2、箱体,3、变电箱箱体,4、制冷机,5、过滤网,6、温控器,7、配电盘,8、第一转轴,9、矩形板,10、管道,11、齿轮,12、减速电机,13、第二转轴,14、半齿轮,15、U形板,16、滑槽,17、齿槽,18、齿条块,19、导轨,20、滑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自动降温变电箱,包括基座1,基座1的顶端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箱体2和变电箱箱体3,箱体2的内腔底端设置有制冷机4,箱体2和变电箱箱体3的内腔左侧顶端开口处均安装有过滤网5,变电箱箱体3的内腔后侧右上角设置有温控器6,温控器6与制冷机4电性连接,变电箱箱体3的内腔底端右侧安装有配电盘7,配电盘7的表面安装有电气元件,变电箱箱体3的内腔上下两端中心位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8,轴承的内环与第一转轴8的外壁过盈配合,轴承的外环与变电箱箱体3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一转轴8的外壁上下两端均键连接有齿轮11,第一转轴8的外壁上下两侧且位于齿轮11的上方均过盈配合有矩形板9,矩形板9的右端沿上下方向设置有管道10,管道10的外侧从上至下依次螺接有喷头,以增大管道10内的冷气喷射范围,提高制冷效果,制冷机4的出风口通过软管与管道10的外壁中心位置螺接,变电箱箱体3的内腔顶端左侧设置有减速电机12,减速电机12与温控器6电性连接,减速电机12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锁紧有第二转轴13,第二转轴13的外壁底端过盈配合有轴承的内环,且轴承的外环与变电箱箱体3的内壁底端固定连接,第二转轴13的外壁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摆动机构,U形板15带动带动齿条块18前后往复运动,促使齿轮11带动第一转轴8在齿条块18前后往复运动的作用下前后往复摆动,并使第一转轴8通过矩形板9带动管道10在配电盘7的左侧前后摆动。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摆动机构包括半齿轮14、U形板15、滑槽16、齿槽17、齿条块18、导轨19和滑块20。变电箱箱体3的内腔左端沿前后方向安装有呈上下对称的导轨19,两个导轨19的内腔中心位置均插接有滑块20,滑块20的右端延伸出导轨19的内腔右端并设置有U形板15,U形板15的内腔底端沿前后方向开设有滑槽16,第二转轴13的底端依次贯穿上下两个滑槽16的内腔中心位置,U形板15的内腔左右两端沿前后方向均设置有齿槽17,第二转轴13的外壁上下两端均键连接有与位于U形板15的内腔右侧齿槽17相啮合的半齿轮14,U形板15的外壁右端沿前后方向分别设置有与齿轮11相啮合的齿条块18,减速电机12驱动第二转轴13带动半齿轮14转动,促使半齿轮14的齿块周期性分别与左右两侧的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降温变电箱,包括基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的顶端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箱体(2)和变电箱箱体(3),所述箱体(2)的内腔底端设置有制冷机(4),所述箱体(2)和变电箱箱体(3)的内腔左侧顶端开口处均安装有过滤网(5),所述变电箱箱体(3)的内腔后侧右上角设置有温控器(6),所述温控器(6)与制冷机(4)电性连接,所述变电箱箱体(3)的内腔底端右侧安装有配电盘(7),所述变电箱箱体(3)的内腔上下两端中心位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8),所述轴承的内环与第一转轴(8)的外壁过盈配合,所述轴承的外环与变电箱箱体(3)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8)的外壁上下两端均键连接有齿轮(11),所述第一转轴(8)的外壁上下两侧且位于齿轮(11)的上方均过盈配合有矩形板(9),所述矩形板(9)的右端沿上下方向设置有管道(10),所述管道(10)的外侧从上至下依次螺接有喷头,所述制冷机(4)的出风口通过软管与管道(10)的外壁中心位置螺接,所述变电箱箱体(3)的内腔顶端左侧设置有减速电机(12),所述减速电机(12)与温控器(6)电性连接,所述减速电机(12)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锁紧有第二转轴(13),所述第二转轴(13)的外壁底端过盈配合有轴承的内环,且轴承的外环与变电箱箱体(3)的内壁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轴(13)的外壁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摆动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降温变电箱,包括基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的顶端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箱体(2)和变电箱箱体(3),所述箱体(2)的内腔底端设置有制冷机(4),所述箱体(2)和变电箱箱体(3)的内腔左侧顶端开口处均安装有过滤网(5),所述变电箱箱体(3)的内腔后侧右上角设置有温控器(6),所述温控器(6)与制冷机(4)电性连接,所述变电箱箱体(3)的内腔底端右侧安装有配电盘(7),所述变电箱箱体(3)的内腔上下两端中心位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8),所述轴承的内环与第一转轴(8)的外壁过盈配合,所述轴承的外环与变电箱箱体(3)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8)的外壁上下两端均键连接有齿轮(11),所述第一转轴(8)的外壁上下两侧且位于齿轮(11)的上方均过盈配合有矩形板(9),所述矩形板(9)的右端沿上下方向设置有管道(10),所述管道(10)的外侧从上至下依次螺接有喷头,所述制冷机(4)的出风口通过软管与管道(10)的外壁中心位置螺接,所述变电箱箱体(3)的内腔顶端左侧设置有减速电机(12),所述减速电机(12)与温控器(6)电性连接,所述减速电机(12)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锁紧有第二转轴(13),所述第二转轴(13)的外壁底端过盈配合有轴承的内环,且轴承的外环与变电箱箱体(3)的内壁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轴(13)的外壁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摆动机构。


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滨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