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绝缘电源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0468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4 20: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层绝缘电源线。所述双层绝缘电源线包括外绝缘管;第一内绝缘管;第二内绝缘管;所述第二内绝缘管的内部设有第二导体;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且所述第一连接座设于所述第一内绝缘管的底面;所述第二连接座设于所述第二内绝缘管的顶面;所述第二连接座的表面开有连接槽,且所述第一连接座的底面设有与连接槽配合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所述连接槽配合用以将第一内绝缘管和第二内绝缘管连接为一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双层绝缘电源线,第一内绝缘管和第二内绝缘管之间通过连接机构连接,能够避免两个内绝缘管直接接触,避免热量聚集过大导致电线烧坏。

A double insulated power l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层绝缘电源线
本技术涉及电力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双层绝缘电源线。
技术介绍
电源线是传输电流的电线;通常电流传输的方式是点对点传输;电源线按照用途可以分为AC交流电源线及DC直流电源线,通常AC电源线是通过电压较高的交流电的线材;电源线的结构主要要外护套、内护套、导体,常见的传输导体有铜、铝材质的金属丝等。当前的电源线主要将两个线条铰绕在一起,缠绕在一起的线条会使得两个线条的热量聚集在一起,容易使得线缆内热量过高,导致电源线烧坏。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双层绝缘电源线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对导线保护效果好的双层绝缘电源线。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双层绝缘电源线包括:外绝缘管;第一内绝缘管,所述第一内绝缘管设于所述外绝缘管的内部,且所述第一内绝缘管的内部设有第一导体;第二内绝缘管,所述第二内绝缘管设于所述外绝缘管的内部,且所述第一内绝缘管、所述第二内绝缘管相互并列设置;所述第二内绝缘管的内部设有第二导体;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且所述第一连接座设于所述第一内绝缘管的底面;所述第二连接座设于所述第二内绝缘管的顶面;所述第二连接座的表面开有连接槽,且所述第一连接座的底面设有与连接槽配合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所述连接槽配合用以将第一内绝缘管和第二内绝缘管连接为一体。优选的,所述第一内绝缘管的外壁等距开有若干个切割槽,且所述切割槽为弧形凹槽结构;所述第一内绝缘管、所述第二内绝缘管之间结构相同。优选的,所述连接块的内部开有第一螺纹槽,且所述第二连接座的内部开有第二螺纹槽;所述第二螺纹槽与所述第一螺纹槽相对设置且位于同一中心线处。优选的,所述第一螺纹槽、第二螺纹槽的内部伸入有锁紧螺钉,且所述锁紧螺钉用以将连接块与第二连接座连接在一起。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座的表面中心处设有配合条,且所述第一连接座的内部开有与配合条相互套接的配合槽。优选的,所述配合条、所述第一连接座以及所述第二连接座的长度均与所述第一内绝缘管的长度相同,且所述第一连接座、所述第二连接座的厚度相同。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双层绝缘电源线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双层绝缘电源线,第一内绝缘管和第二内绝缘管之间通过连接机构连接,能够避免两个内绝缘管直接接触,避免热量聚集过大导致电线烧坏;第一连接座可嵌入到第二连接座内,连接块套接在连接槽内,能够使得第一连接座与第二连接座快速套接和分离,从而便可快速分离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无需再使用刀切割连接机构,实现快速接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双层绝缘电源线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内绝缘管与连接机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外绝缘管,2、第一内绝缘管,21、切割槽,3、第一导体,4、连接机构,41、第一连接座,411、配合槽,412、连接块,4121、第一螺纹槽,42、第二连接座,421、配合条,422、连接槽,423、第二螺纹槽,43、锁紧螺钉,5、第二内绝缘管,6、第二导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结合参阅图1、图2以及图3,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双层绝缘电源线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内绝缘管与连接机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双层绝缘电源线包括:外绝缘管1;第一内绝缘管2,所述第一内绝缘管2设于所述外绝缘管1的内部,且所述第一内绝缘管2的内部设有第一导体3;第二内绝缘管5,所述第二内绝缘管5设于所述外绝缘管1的内部,且所述第一内绝缘管2、所述第二内绝缘管5相互并列设置;所述第二内绝缘管5的内部设有第二导体6;连接机构4,所述连接机构4包括第一连接座41和第二连接座42,且所述第一连接座41设于所述第一内绝缘管2的底面;所述第二连接座42设于所述第二内绝缘管5的顶面;所述第二连接座42的表面开有连接槽422,且所述第一连接座41的底面设有与连接槽422配合的连接块412;所述连接块412、所述连接槽422配合用以将第一内绝缘管2和第二内绝缘管5连接为一体。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第一内绝缘管2的外壁等距开有若干个切割槽21,且所述切割槽21为弧形凹槽结构;所述第一内绝缘管2、所述第二内绝缘管5之间结构相同;通过切割槽21能够便于人们切断内绝缘管,使得切割操作更为简便。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连接块412的内部开有第一螺纹槽4121,且所述第二连接座42的内部开有第二螺纹槽423;所述第二螺纹槽423与所述第一螺纹槽4121相对设置且位于同一中心线处;通过第二螺纹槽423、第一螺纹槽4121使得连接固定更为简便。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第一螺纹槽4121、第二螺纹槽423的内部伸入有锁紧螺钉43,且所述锁紧螺钉43用以将连接块412与第二连接座42连接在一起;在将锁紧螺钉43拧入到螺纹槽内时,便可实现连接块412、第二连接座42的快速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第二连接座42的表面中心处设有配合条421,且所述第一连接座42的内部开有与配合条421相互套接的配合槽411;通过配合条421与配合槽411的相互套接,能够使得第一连接座41与第二连接座42的快速对齐。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配合条421、所述第一连接座41以及所述第二连接座42的长度均与所述第一内绝缘管2的长度相同,且所述第一连接座41、所述第二连接座42的厚度相同;第一连接座41、第二连接座42可使得内套管连接更为稳定。本技术提供的双层绝缘电源线的工作原理如下:第一内绝缘管2与第二内绝缘管5固定在外绝缘管1的内部,第一内绝缘管2的第一连接座41与第二内绝缘管5的第二连接座42贴合在一起,连接块412嵌入到连接槽422内,配合条421嵌入到配合槽411内,将锁紧螺钉43拧入到第一螺纹槽4121、第二螺纹槽423内,使得连接块412与连接槽422牢固连接在一起,从而避免第一连接座41、第二连接座42相互错开;当将电源线与设备连接时,需要先割掉外绝缘管1,然后再割掉第一内绝缘管2、第二内绝缘管5的外皮,使得第一导体3、第二导体6裸露出来,切割槽21能够便于切割刀的切割,使得外皮的切割更为方便;然后拧下对应位置的锁紧螺钉43,使得第一连接座41与第二连接座42分离,从而便可快速分离第一连接座41和第二连接座42,无需再使用刀切割连接机构4,实现快速接线。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双层绝缘电源线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双层绝缘电源线,第一内绝缘管2和第二内绝缘管5之间通过连接机构4连接,能够避免两个内绝缘管直接接触,避免热量聚集过大导致电线烧坏;第一连接座41可嵌入到第二连接座42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层绝缘电源线,其特征在于,包括:/n外绝缘管;/n第一内绝缘管,所述第一内绝缘管设于所述外绝缘管的内部,且所述第一内绝缘管的内部设有第一导体;/n第二内绝缘管,所述第二内绝缘管设于所述外绝缘管的内部,且所述第一内绝缘管、所述第二内绝缘管相互并列设置;所述第二内绝缘管的内部设有第二导体;/n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且所述第一连接座设于所述第一内绝缘管的底面;所述第二连接座设于所述第二内绝缘管的顶面;所述第二连接座的表面开有连接槽,且所述第一连接座的底面设有与连接槽配合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所述连接槽配合用以将第一内绝缘管和第二内绝缘管连接为一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绝缘电源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绝缘管;
第一内绝缘管,所述第一内绝缘管设于所述外绝缘管的内部,且所述第一内绝缘管的内部设有第一导体;
第二内绝缘管,所述第二内绝缘管设于所述外绝缘管的内部,且所述第一内绝缘管、所述第二内绝缘管相互并列设置;所述第二内绝缘管的内部设有第二导体;
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且所述第一连接座设于所述第一内绝缘管的底面;所述第二连接座设于所述第二内绝缘管的顶面;所述第二连接座的表面开有连接槽,且所述第一连接座的底面设有与连接槽配合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所述连接槽配合用以将第一内绝缘管和第二内绝缘管连接为一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绝缘电源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绝缘管的外壁等距开有若干个切割槽,且所述切割槽为弧形凹槽结构;所述第一内绝缘管、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传东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耀德晟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