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取热装置以及储热水池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20312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4 19: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取水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分层取热装置以及储热水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分层取热装置,包括集水部、支撑取水部和基础连接部,支撑取水部连接集水部和基础连接部,基础连接部连接在安装面上,集水部、支撑取水部和基础连接部形成贯通的取水通道,集水部包括顶部阻隔板、分集水环和底部阻隔板,分集水环围覆形成环状结构,顶部阻隔板和底部阻隔板分别盖设在分集水环的顶部和底部,分集水环上开设有取水孔;还提供一种储热水池,包括池体、分层取热装置,池体内铺设有基础平台,基础连接部连接在基础平台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实现分层取热且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安装成本低的分层取热装置以及储热水池。

Stratified heat collection device and heat storage poo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分层取热装置以及储热水池
本技术涉及取热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分层取热装置以及储热水池。
技术介绍
大容积地下水池,特别是用于温度较高流体的储热水池,温度较高的储热水体在静水状态下会出现温度分层现象,水温在水平方向上分层温度变化较小,仅垂直方向温度变化。而且由于水温引起的垂直方向的密度梯度,上下很难产生渗混,往往形成入流和出流的水平层流,对大容积储热水池里面的水进行提取时,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取水措施和装置,易造成取水温度不稳定,温度变化幅度大的问题,不利于热量的均衡利用。目前,我国很多中小型水库放水设施进水口采取塔式分层取水进水口,各级进水口一般采用阀门控制,阀门直径一般为0.3~0.5m左右,采用手动控制,阀门的开启和关闭需要通过管理人员进入取水塔底部进行操作,由于取水塔底部气流不通畅,废气聚集,存在窒息的安全隐患,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尤其是高度大于5m的取水塔安全风险更高。现有的取水装置和方法均未考虑大容积水池的散热问题,不适用于大容积储热水池分层取热。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1)大容积储热水池中不能进行分层取热,储热水体混合后容易导致取水温度不稳定,不利于热量均衡利用;(2)通过阀门控制取水口通断的方式,操作复杂、安全性低。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实现分层取热且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安装成本低的分层取热装置以及储热水池。(二)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分层取热装置,包括集水部、支撑取水部和基础连接部,所述支撑取水部连接所述集水部和所述基础连接部,所述基础连接部连接在安装面上,所述集水部、所述支撑取水部和所述基础连接部形成贯通的取水通道,所述集水部包括顶部阻隔板、分集水环和底部阻隔板,所述分集水环围覆形成环状结构,所述顶部阻隔板和所述底部阻隔板分别盖设在所述分集水环的顶部和底部,所述分集水环上开设有取水孔。优选的是,所述顶部阻隔板和所述底部阻隔板之间连接有若干个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两端螺纹连接在所述顶部阻隔板和所述底部阻隔板上。在上述任意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支撑取水部设有取水管,所述取水管与所述顶部阻隔板或所述底部阻隔板法兰连接。在上述任意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取水管包括刚性管路和保温层,所述刚性管路上围覆有所述保温层,所述保温层与所述刚性管路密封连接,所述取水管上涂覆有防腐层。在上述任意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取水管的长度可调节。在上述任意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分集水环的高度方向上开设有若干层取水孔,相邻两层所述取水孔交错分布,所述取水孔的直径小于所述取水管的直径。在上述任意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取水孔设有两层,包括上层取水孔和下层取水孔,所述下层取水孔的孔径设为所述取水管孔径的2/3,所述上层取水孔的孔径设为所述下层取水孔孔径的1/2~2/3。在上述任意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分集水环围覆形成圆形环、矩形环或多边形环。在上述任意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基础连接部设有柔性连接层。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储热水池,包括池体、所述的分层取热装置,所述池体内铺设有基础平台,所述基础连接部连接在所述基础平台上。(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实现在储水装置中分层取热,不同温度分层的热量均匀而无上下层扰动的提取出来,将不同温度分层的水运输至用热装置进行热交换并提供用热需求,提高热量利用率;(2)装置的结构简单、可拆卸强、使用寿命长、便于远程操控;(3)装置的应用范围广,适用于分层取热、分层取水、分层集取多种流体。本技术提供的分层取热装置以及储热水池结合以下附图做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分层取热装置在储热水池内安装的一种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分层取热装置的图1中A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分层取热装置的取水盘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分层取热装置的取水盘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分层取热装置的支撑柱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分层取热装置的分集水环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分层取热装置的基础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顶部阻隔板;2、支撑柱;3、分集水环;4、底部阻隔板;5、取水管;6、基础连接部;7、基础平台;8、储热水池;9、取水孔;10、连接法兰;11、螺孔;12、预留孔;13、柔性连接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大容积地下储热水池通过热源流体将热量进行储存,不同温度的水在不同的垂直高度进行温度分层,不同垂直高度的水储热量不同,在对储热水池中的水进行取水使用时,分层取水更有助于保证热量的均衡利用,因此,有必要设计适用于储热水池中分层取水的装置。结合图1-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分层取热装置,包括集水部、支撑取水部和基础连接部6,支撑取水部连接集水部和基础连接部6,基础连接部6连接在安装面上,集水部、支撑取水部和基础连接部6形成贯通的取水通道,以便将储热水池8中的水取出进行换热。集水部用来将储热水池8中的水分层收集,支撑取水部用来将集水部支撑定位在分层位置,还用来将收集到的水输送到换热装置,基础连接部6用来将支撑取水部连接安装,基础连接部6可以连接在储热水池8的池底或池顶。具体的,集水部包括顶部阻隔板1、分集水环3和底部阻隔板4,分集水环围覆形成环状结构,顶部阻隔板1和底部阻隔板4分别盖设在分集水环3的顶部和底部,分集水环3上开设有取水孔9。储热水池8中的水分通过分集水环3进入到取水通道,顶部阻隔板1和底部阻隔板4将分集水环3上、下的水分进行分隔,保证分集水环3对其所在水平方向的水进行收集,防止集水过程对水流产生扰动,保证分集水环3所收集的水保持在稳定的温度范围内。本实施例适用于多种集水装置的分层取水,适用于储热水池8,尤其适用于大容积储热水池8。将本实施例的装置,设置在大容积储热水池8的中间位置,利用集水部将水平方向的水沿四周方向向中间汇聚,利用在分集水环周向的取水孔9抽吸储热水池8所在水平方向的水流,避免分层水的上下扰动,实现分层取水;通过支撑取水部的作用下将分层水输送至换热装置进行取热,使取得的热量长期处于稳定的温度范围内。进一步的,顶部阻隔板1和底部阻隔板4之间连接有若干个支撑柱2,支撑柱2的两端螺纹连接在顶部阻隔板1和底部阻隔板4上,支撑柱2两端均通过螺母旋拧固定。通过支撑柱2连接顶部阻隔板1和底部阻隔板4,对分集水环3进行限位固定,支撑柱2在顶部阻隔板1和底部阻隔板4的周向均匀分布,保证连接稳定性。还可以利用支撑柱2来调节分层取水的高度范围,支撑柱2调节顶部阻隔板1和底部阻隔板4的连接间距,顶部阻隔板1和底部阻隔板4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层取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水部、支撑取水部和基础连接部,所述支撑取水部连接所述集水部和所述基础连接部,所述基础连接部连接在安装面上,所述集水部、所述支撑取水部和所述基础连接部形成贯通的取水通道,所述集水部包括顶部阻隔板、分集水环和底部阻隔板,所述分集水环围覆形成环状结构,所述顶部阻隔板和所述底部阻隔板分别盖设在所述分集水环的顶部和底部,所述分集水环上开设有取水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层取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水部、支撑取水部和基础连接部,所述支撑取水部连接所述集水部和所述基础连接部,所述基础连接部连接在安装面上,所述集水部、所述支撑取水部和所述基础连接部形成贯通的取水通道,所述集水部包括顶部阻隔板、分集水环和底部阻隔板,所述分集水环围覆形成环状结构,所述顶部阻隔板和所述底部阻隔板分别盖设在所述分集水环的顶部和底部,所述分集水环上开设有取水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层取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阻隔板和所述底部阻隔板之间连接有若干个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两端螺纹连接在所述顶部阻隔板和所述底部阻隔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层取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取水部设有取水管,所述取水管与所述顶部阻隔板或所述底部阻隔板法兰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层取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水管包括刚性管路和保温层,所述刚性管路上围覆有所述保温层,所述保温层与所述刚性管路密封连接,所述取水管上涂覆有防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磊磊徐相旺李甫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安金圣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