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储能供热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7486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8 12: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清洁能源储能供热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储能供热设备,包括:设备外壳体,在所述设备外壳体的内部构造有容纳空间;蓄液器,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蓄液器包括蓄液器本体,在所述蓄液器本体的内部构造有能容纳传热介质的腔体;储能器,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储能器与所述蓄液器相连通,用于将所述蓄液器中的传热介质输送到所述储能器内并对所述储能器的内部进行加热;以及保温固定结构,所述保温固定结构填充在所述容纳空间内并分别包裹在所述蓄液器和所述储能器的外围。该储能供热设备具有在具备保温功能的同时,可以省去安装座、方便安装和拆卸的优点。

Energy storage heating equipment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clean energy energy storage and heating, and discloses an energy storage and heating equipment, which comprises: an equipment shell body, wherein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equipment shell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accommodation space; a liquid accumulator is arranged in the accommodation space, wherein the liquid accumulator includes a liquid accumulator body, wherein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liquid accumulator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cavity capable of accommodating heat transfer medium; an energy accumulator , which is arranged in the accommodation space, and the energy accumulator is connected with the liquid accumulator for conveying the heat transfer medium in the liquid accumulator to the energy accumulator and heating the interior of the energy accumulator; and a heat preservation fixed structure which is filled in the accommodation space and wrapped around the liquid accumulator and the periphery of the energy accumulator respectively. The energy storage heat supply equipment has the advantages of heat preservation function, eliminating the installation base, convenient installation and disassemb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储能供热设备
本技术涉及清洁能源储能供热
,特别是涉及一种储能供热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在清洁能源储能供热领域中,没有一款可以同时完成储热供暖及系统控制结合在一起的产品,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多组件的现场组装不但带来施工程序繁杂,系统管路跑冒滴漏的隐患问题,而且由于不能有机的将各个组件结合在一起,造成系统热损严重,水泵扬程与动力严重衰减。传感器因组件分散的原因也无法集成安装,导致与控制器连接线路复杂,增加施工难度,占用安装空间,影响外观。此外,在现有技术中,为实现水箱和储能器的固定,通常需要额外地增设安装座或安装支架,并需要通过螺栓进行紧固,因而,安装和拆卸都比较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储能供热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储能供热设备需要额外地增设固定水箱和储能器的安装座,导致水箱和储能器的安装和拆卸都比较繁琐的技术问题。(二)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储能供热设备,包括:设备外壳体,在所述设备外壳体的内部构造有容纳空间;蓄液器,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蓄液器包括蓄液器本体,在所述蓄液器本体的内部构造有能容纳传热介质的腔体;储能器,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储能器与所述蓄液器相连通,用于将所述蓄液器中的传热介质输送到所述储能器内并对所述储能器的内部进行加热;以及保温固定结构,所述保温固定结构填充在所述容纳空间内并分别包裹在所述蓄液器和所述储能器的外围。其中,所述储能供热设备还包括加热器,所述加热器通过第一管路与所述蓄液器本体上的第一出口连通,用于将所述腔体内的传热介质输送到所述加热器内并对所述传热介质进行加热。其中,在所述储能器的内部容纳有储能原料,所述储能器通过第二管路与所述蓄液器本体上的第二出口连通,用于将所述传热介质输送到所述储能器的内部并对所述储能器内的储能原料进行加热;以及末端供暖设备,所述末端供暖设备通过第三管路与所述蓄液器本体上的第三出口连通,用于将所述传热介质输送到所述末端供暖设备中并对所述末端供暖设备进行加热。其中,所述蓄液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蓄液器本体的内部的第一换热管,所述第一换热管的内部装有换热介质,所述第一换热管沿所述蓄液器的纵向从上至下呈螺旋式分布,其中,在所述第一换热管的上端构造有换热介质出口,在所述第一换热管的下端构造有换热介质入口。其中,所述储能供热设备还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设置在所述蓄液器本体内部的底壁或侧壁上,所述第一换热管设置在所述安装支架上。其中,在所述储能器的内部构造有换热管组,所述换热管组沿所述储能器的纵向从上至下呈螺旋式分布,其中,所述换热管组包括三根第二换热管,其中,三根第二换热管彼此贴合为一体,相邻的第二换热管间的中心点连线依次首尾连接并形成三角形。其中,所述第二管路的第一端与所述蓄液器本体上的第二出口连接,所述第二管路的第二端通过管路接头与所述换热管组的入口端连通,所述换热管组的出口端通过第四管路与所述蓄液器本体上的第一入口连通。其中,在所述蓄液器本体上还安装有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水深传感器,在所述储能器上安装有第二温度传感器。其中,所述储能供热设备还包括集热循环泵、储能循环泵以及供暖循环泵,其中,所述集热循环泵设置在所述第一管路上,所述储能循环泵设置在所述第二管路上,所述供暖循环泵设置在所述第三管路上。其中,在所述设备外壳体的外表面喷涂有防腐涂层;所述储能供暖设备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设备外壳体的内部的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其中,所述第一安装座用于固定支撑所述蓄液器,所述第二安装座用于固定支撑所述储能器;在所述设备外壳体的顶部安装有吊挂结构,在所述设备外壳体的底部安装有万向轮。其中,所述储能供热设备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设备外壳体的容纳空间内的电控箱,所述集热循环泵、储能循环泵以及供暖循环泵均设置在所述电控箱内,其中,所述电控箱的上端安装有截面为梯形的折边。(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储能供热设备,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在该设备外壳体上构造有发泡料注入孔,通过经该发泡料注入孔便可以向容纳空间内注入发泡材料,一段时间后,该发泡材料便会凝固从而形成上述保温固定结构,由于该保温固定结构填充在容纳空间内并分别包裹在该蓄液器和储能器的外围,也就是说,该保温固定结构对蓄液器和储能器分别起到了固定和支撑的作用,这样,在确保对设备外壳体进行保温、减少热损失的同时,还有效地起到了对蓄液器和储能器进行固定和支撑的作用,省去了需额外地增设安装座的情况,节约了经济成本。同时,也省去了使用螺栓将蓄液器和储能器安装在安装座上的情况,大大地提高了蓄液器和储能器的安装和拆卸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储能供热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储能供热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蓄液器;11:蓄液器本体;11a:腔体;111:第一出口;112:第二出口;113:第三出口;114:第一入口;12:第一换热管;121:换热介质出口;122:换热介质入口;2:加热器;10:第一管路;3:储能器;31:换热管组;311:第二换热管;32:第二温度传感器;20:第二管路;13:第一温度传感器;14:水深传感器;4:末端供暖设备;30:第三管路;40:第四管路;5:集热循环泵;6:储能循环泵;7:供暖循环泵;80:设备外壳体;801:容纳空间;90:保温固定结构;8:电控箱;81:折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图中示意性地显示了该储能供热设备包括设备外壳体80、蓄液器1、加热器2、储能器3、末端供暖设备4以及保温固定结构90。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在该设备外壳体80的内部构造有容纳空间801。蓄液器1设置在该容纳空间801内,该蓄液器1包括蓄液器本体11,在该蓄液器本体11的内部构造有能容纳传热介质的腔体11a。储能器3设置在该容纳空间801内,该储能器3与该蓄液器1相连通,用于将该蓄液器1中的传热介质输送到该储能器3内并对该储能器3的内部进行加热。该保温固定结构90填充在该容纳空间801内并分别包裹在该蓄液器1和该储能器3的外围。具体地,在该设备外壳体80上构造有发泡料注入孔,通过经该发泡料注入孔便可以向容纳空间801内注入发泡材料,一段时间后,该发泡材料便会凝固从而形成上述保温固定结构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储能供热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n设备外壳体,在所述设备外壳体的内部构造有容纳空间;/n蓄液器,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蓄液器包括蓄液器本体,在所述蓄液器本体的内部构造有能容纳传热介质的腔体;/n储能器,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储能器与所述蓄液器相连通,用于将所述蓄液器中的传热介质输送到所述储能器内并对所述储能器的内部进行加热;以及/n保温固定结构,所述保温固定结构填充在所述容纳空间内并分别包裹在所述蓄液器和所述储能器的外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能供热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备外壳体,在所述设备外壳体的内部构造有容纳空间;
蓄液器,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蓄液器包括蓄液器本体,在所述蓄液器本体的内部构造有能容纳传热介质的腔体;
储能器,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储能器与所述蓄液器相连通,用于将所述蓄液器中的传热介质输送到所述储能器内并对所述储能器的内部进行加热;以及
保温固定结构,所述保温固定结构填充在所述容纳空间内并分别包裹在所述蓄液器和所述储能器的外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供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供热设备还包括加热器,所述加热器通过第一管路与所述蓄液器本体上的第一出口连通,用于将所述腔体内的传热介质输送到所述加热器内并对所述传热介质进行加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供热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储能器的内部容纳有储能原料,所述储能器通过第二管路与所述蓄液器本体上的第二出口连通,用于将所述传热介质输送到所述储能器的内部并对所述储能器内的储能原料进行加热;以及
末端供暖设备,所述末端供暖设备通过第三管路与所述蓄液器本体上的第三出口连通,用于将所述传热介质输送到所述末端供暖设备中并对所述末端供暖设备进行加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供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液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蓄液器本体的内部的第一换热管,所述第一换热管的内部装有换热介质,所述第一换热管沿所述蓄液器的纵向从上至下呈螺旋式分布,其中,在所述第一换热管的上端构造有换热介质出口,在所述第一换热管的下端构造有换热介质入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供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供热设备还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设置在所述蓄液器本体内部的底壁或侧壁上,所述第一换热管设置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甫徐相旺王磊磊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安金圣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