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路末端密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20238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4 19:36
一种管路末端密封装置,包括密封环(1)和堵帽(2),所述密封环(1)套于堵帽(2)外与堵帽(2)组成过盈配合,所述堵帽(2)与被密封的工件管(3)组成过渡配合。其优点是进行管路末端密封时,不使用热加工的焊接方法而是采用冷加工的方法。安全可靠、操作简单。无需进行特种工作的人员和物质。并且由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实施对工件管封堵前已事先将堵帽预压接在密封环上,成为易于施工的组合一体件,减少了现场连接的工序和难度,为生产企业提高产能、缩短工时、降低成本,做了充分的考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路末端密封装置
本技术涉及以密封方式为特征,用轴向移动的卡压工具压紧密封环进而对管端实施的封堵,尤指一种管路末端密封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企业所生产设备的加注工件管(简称:工件管,如下同)在对末端封堵时,大多是使用焊接方法,通过高温火焰使得工件管末端熔焊为一体,从而达到封堵效果。焊接过程中对焊接工人的技能要求高,产品质量受人为因素影响,质量波动大,焊接准备工作量大,特别要说明的是制冷行业中R600A、R290、R32等易燃易爆制冷剂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因此制冷设备在加注上述制冷剂前后,现场严禁使用明火。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路末端密封装置。旨在实现管路末端密封时不使用热加工的焊接方法而是采用冷加工的方法。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管路末端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密封环和堵帽,所述密封环套于堵帽外壁与堵帽组成过盈配合,所述堵帽内壁与被密封的工件管组成过渡配合。使用时被密封的工件管插入堵帽底部。进一步地:所述密封环内径分为三段,第一段成喇叭状,外口直径略大于堵帽外径,第二段内径与堵帽外径组成过盈配合,第三段内径略小于第二段内径。所述堵帽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其外径与密封环第二段内径组成过盈配合,堵帽内径与被密封的工件管外径组成过渡配合,其内部中间有若干道环形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进行管路末端密封时,不使用热加工的焊接方法而是采用冷加工的方法。安全可靠、操作简单。无需进行特种工作的人员和物质。并且由于本技术在实施对工件管封堵前已事先将堵帽预压接在密封环上,成为易于施工的组合一体件,减少了现场连接的工序和难度,为生产企业提高产能、缩短工时、降低成本,做了充分的考量。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图1是本技术在管路末端密封后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管路密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A为堵帽预压接在密封环上的接触面。图3是本技术的密封环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堵帽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密封环;2堵帽;3工件管。具体实施方式参见附图,本技术一种管路末端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密封环1和堵帽2,所述密封环1套于堵帽2外与堵帽2组成过盈配合,所述堵帽2与被密封的工件管3组成过渡配合。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参见图3,所述密封环1内径分为三段L11、L12、L13,第一段L13成喇叭状,外口直径D13略大于堵帽2外径,第二段L12内径D12与堵帽2外径组成过盈配合,第三段L11内径D11略小于第二段内径D12。所述密封环1第一段L13外口有一倒角19。以方便堵帽2的插入。参见图4,所述堵帽2一端开口,用于放入被封闭工件管,另一端封闭,堵帽2外径D2与密封环1第二段L12内径D12组成过盈配合,堵帽2内径与被密封的工件管3外径组成过渡配合,其内部中间有若干道环形槽25。堵帽2前端26成锥形。以方便密封环1的套入。使用时:一、将图1中工件管3管路末端口外表面均匀涂上厌氧密封剂。二、将图2所示的堵帽2套进涂有厌氧胶的工件管3管路末端,直到抵住图2所示堵帽2的内底部端面为止。三、用专用卡压工具将图2所示的密封环1沿轴向压接成图1的状态。管路密封装置的密封原理:1.密封环1中段L12的直径D12与堵帽2的外径D2组成过盈配合,所以在工具轴向压接的行进过程中对堵帽2产生图1的C段箍紧带。箍紧带促使密封环1在堵帽2和工件管3的管壁之间形成接触应力,同时这些接触应力形成密封环1对堵帽2和工件管3的塑性屈服力,这种塑性屈服力在图1的D段与堵帽2和工件管3本身的金属回弹力达成力的平衡,由于密封环1使得堵帽2和工件管3的管路末端在图1的D段形成喇叭状变形,使得密封环1堵帽2与工件管3的管壁之间形成紧密箍紧带和喇叭状变形的紧密接触式密封,对管路末端形成密封与防脱开双重功能。2.图4的4条环形槽25在压接过程中会形成图1所示的状态,的4条环形槽25的开口端因箍紧带的作用力使开口变大,这样在连接前,管路末端的端口外表面所涂厌氧密封剂,当密封环1压入堵帽2时,由于毛细作用,填充剂集中存在于堵帽2的4条环形槽25处,并在该区域形成4道环状密封区,对整个管路提供额外的密封效果,阻止管路内气体或液体的泄漏。图1的B段加上C段,加之专用工具确保了图1密封环1轴向压接后图4的L21的直线段位于图1箍紧带C和B变形区范围内,从而保证了4道环状密封区的密封效果。图3的直径D11略小于直径D12,所以在图1中,当密封环1沿轴向压接到图1相对于B、C、D的位置时,由于直径D11略小于直径D12,所以工件管和堵帽在图1的B段产生塑性变形区域,变形区域产生径向的压力提供工件管3和堵帽2连接需要的强度;B段变形区也使得工件管3本身的金属回弹力在密封环1的外侧和堵帽2的外侧逐渐释放出来,使得图1中,以C段箍紧区为中心B段和D段形成对称相似喇叭状,其中D段变形区对工件管3形成密封与防脱开双重功能;由于密封环1的中直径D11略小于直径D12,能有效的防止密封环1在堵帽2上脱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路末端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密封环(1)和堵帽(2),所述密封环(1)套于堵帽(2)外壁与堵帽(2)组成过盈配合,所述堵帽(2)内壁与被密封的工件管(3)组成过渡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路末端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密封环(1)和堵帽(2),所述密封环(1)套于堵帽(2)外壁与堵帽(2)组成过盈配合,所述堵帽(2)内壁与被密封的工件管(3)组成过渡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末端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环(1)内径分为三段(L11、L12、L13),第一段(L13)成喇叭状,外口直径(D13)略大于堵帽(2)外径,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忠林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锐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