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02121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4 19: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包括壳体、制动调节机构,所述壳体的前侧表面一端中部横向开设有调整槽,所述调整槽的内壁上端竖直固定设置有多个定位齿,所述调节箱一侧表面上端与供油通道的连接处通过开设圆形输油管道固定设置有油嘴,所述制动调节机构包括涡轮、第一蜗杆、第二蜗杆、角轮锁,所述第二蜗杆通过蜗杆销竖直活动设置在供油通道内壁一端,所述角轮锁通过卡圈竖直活动设置在供油通道内壁一端第二蜗杆的上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壳体移动带动涡轮转动,以通过涡轮外表面平行齿槽带动第一蜗杆上下移动,且第一蜗杆为特殊的间断式结构,能够实现间歇式传动以避免角轮锁受压过大后导致制动抱死的情况,增强使用安全性。

An automatic adjusting arm for brake clearance of automobi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
本技术涉及汽车制动
,具体是一种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
技术介绍
制动车间隙自动调整臂,俗称刹车间隙自动调整臂,简称自动调整臂,能自动、及时地调整由磨损而增大的间隙,使制动间隙始终保持在设计范围内。对于制动蹄与制动鼓接触后由于传力零件的弹性变形而出现的调整臂角行程,则不予以调整。现有的制动调整臂内部的传动大多通过涡轮与蜗杆之间的直接配合作用实现制动间隙调整,随着外部制动踏板受压增大,蜗杆会持续转动以增强制动效果,但持续的受压后会导致制动间隙越来越小并最终实现刹车抱死状态,不仅严重影响制动片的使用寿命,而且存在安全隐患,实用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包括壳体、制动调节机构,所述壳体的前侧表面一端中部横向开设有调整槽,所述调整槽的内壁上端竖直固定设置有多个定位齿,所述壳体前侧远离调整槽一端表面固定设置有调节箱,所述调节箱表面纵向开设有T形供油通道,所述调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包括壳体(1)、制动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前侧表面一端中部横向开设有调整槽(2),所述调整槽(2)的内壁上端竖直固定设置有多个定位齿(3),所述壳体(1)前侧远离调整槽(2)一端表面固定设置有调节箱(4),所述调节箱(4)表面纵向开设有T形供油通道(5),所述调节箱(4)一侧表面上端与供油通道(5)的连接处通过开设圆形输油管道固定设置有油嘴(6),所述制动调节机构包括涡轮(7)、第一蜗杆(8)、第二蜗杆(9)、角轮锁(10),所述涡轮(7)通过限位件横向活动设置在供油通道(5)内壁一端弧形安装槽内,所述第一蜗杆(8)竖直活动设置在涡轮(7)一侧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包括壳体(1)、制动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前侧表面一端中部横向开设有调整槽(2),所述调整槽(2)的内壁上端竖直固定设置有多个定位齿(3),所述壳体(1)前侧远离调整槽(2)一端表面固定设置有调节箱(4),所述调节箱(4)表面纵向开设有T形供油通道(5),所述调节箱(4)一侧表面上端与供油通道(5)的连接处通过开设圆形输油管道固定设置有油嘴(6),所述制动调节机构包括涡轮(7)、第一蜗杆(8)、第二蜗杆(9)、角轮锁(10),所述涡轮(7)通过限位件横向活动设置在供油通道(5)内壁一端弧形安装槽内,所述第一蜗杆(8)竖直活动设置在涡轮(7)一侧的供油通道(5)内壁,所述第一蜗杆(8)一侧的调节箱(4)内壁上端通过复位弹簧竖直活动设置有蜗杆销(11),第二蜗杆(9)通过蜗杆销(11)竖直活动设置在供油通道(5)内壁一端,所述角轮锁(10)通过卡圈竖直活动设置在供油通道(5)内壁一端第二蜗杆(9)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横向剖切面为箭头状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启群冯玉洁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仁和老河口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