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倒吸导流罩及包括其的供风装置,防倒吸导流罩包括:罩体,所述罩体包括进风面和出风面,通风孔贯通所述进风面和所述出风面;多个叶片总成,多个所述叶片总成沿所述罩体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且覆盖所述通风孔,多个所述叶片总成均从所述进风面延伸至所述出风面一侧且均与所述罩体可转动连接,多个所述叶片总成可沿从所述进风面到所述出风面的延伸方向转至预设角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倒吸导流罩及包括其的供风装置,解决使用风门控制均压风机自动切换时防气流倒吸的方式所带来的空间受限,造价费用高,人员需定期维护等问题,保证均压风机在运行过程中能够实现自动切换防气流倒吸。
Anti reverse suction shroud and its air supply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倒吸导流罩及包括其的供风装置
本技术涉及气流导向设备,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防倒吸导流罩及包括其的供风装置。
技术介绍
煤矿综采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因受上覆采空区影响,导致回风隅角低氧,为保证工作面正常回采,采用均压通风方式来解决低氧问题。通常,使用多台(如4台,两用两备、双风机双电源)压入式局部通风机给辅顺、运顺进行供风,以保证工作面气流的均压。为防止风机自动切换时气流倒吸,常采取在风机出风口安设风门,以防止风机切换时气流倒吸。但有时井下巷道空间受限,风机和风门安设困难、造价高,并且定期需要人员进行维护,给实际工作过程中带来诸多不便。尤其是多台风机安设因设置高度、位置以及巷道断面的影响,无法安设风门控制风机自动切换。因此,需要一种防倒吸导流罩及包括其的供风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在于提出一种防倒吸导流罩及包括其的供风装置,解决使用风门控制均压风机自动切换时防气流倒吸的方式所带来的空间受限,造价费用高,人员需定期维护等问题,保证均压风机在运行过程中能够实现自动切换防气流倒吸。基于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防倒吸导流罩,包括:罩体,所述罩体包括进风面和出风面,通风孔贯通所述进风面和所述出风面;多个叶片总成,多个所述叶片总成沿所述罩体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且覆盖所述通风孔,多个所述叶片总成均从所述进风面延伸至所述出风面一侧且均与所述罩体可转动连接,多个所述叶片总成可沿从所述进风面到所述出风面的延伸方向转至预设角度。优选地,所述叶片总成包括支撑架和叶片,所述叶片的上部通过所述支撑架与所述罩体的所述进风面可转动连接,所述叶片的下部向所述出风面一侧延伸。优选地,相邻的所述叶片总成通过所述叶片搭接设置。优选地,所述支撑架包括两个沿所述罩体的长度方向的中线对称设置的轴座,所述叶片设置在两个所述轴座之间,所述叶片的相对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轴座可转动连接。优选地,所述叶片包括叶片本体和连接在所述叶片本体上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支撑架轴孔连接。优选地,所述叶片本体上设置有连杆,所述安装部通过所述连杆与所述叶片本体连接。优选地,所述叶片还包括阻流板,所述阻流板设置在所述叶片本体背向所述安装部一侧,且向远离所述安装部一侧延伸。优选地,所述罩体的横截面呈圆形或近圆形,所述通风孔与所述罩体同心设置。另外,优选地,所述罩体的宽度从所述进风面到所述出风面呈逐渐增加。本技术还提供一种供风装置,所述供风装置包括如上述的防倒吸导流罩。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技术提供的防倒吸导流罩及包括其的供风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叶片总成可保证正常出风,同时阻挡进风,保证均压风机在运行过程中能够实现自动切换防气流倒吸。通过设置防倒吸导流罩,可代替使用风门控制均压风机自动切换时防气流倒吸的方式,防倒吸导流罩结构简单,对空间要求低,成本低,拆装方便,免维护,节约了人工成本。附图说明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其实施例进行描述,本技术的上述特征和技术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采用的防倒吸导流罩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防倒吸导流罩的侧视图。图3为图2所示的防倒吸导流罩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1所示的防倒吸导流罩开启时的使用状态图。图5为图1所示的防倒吸导流罩关闭时的使用状态图。其中附图标记:10:罩体;20:叶片总成;21:叶片本体;22:支撑架;23:阻流板;24:连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使用的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采用的防倒吸导流罩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防倒吸导流罩的侧视图。图3为图2所示的防倒吸导流罩的局部放大图。如图1至图3所示,防倒吸导流罩包括:罩体10和多个叶片总成20。罩体10包括进风面和出风面,通风孔贯通进风面和出风面;多个叶片总成20沿罩体10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且覆盖通风孔,多个叶片总成20均从进风面延伸至出风面一侧且均与罩体10可转动连接,多个叶片总成20可沿从进风面到出风面的延伸方向转至预设角度。罩体10通常安装在出风筒的出风口上,多个叶片总成20呈自然下垂的状态,覆盖罩体10的通风孔。当出风筒出风时,来风方向从进风面到出风面,气流推动叶片总成从下向上转动,叶片总成开启,气流从缝隙内通过;当停止出风时,叶片总成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恢复到初始位置,叶片总成复位,阻挡气流通过;当外部气流向出风口流动时,来风方向从出风面到进风面,气流的推力与用于开启叶片总成的力的方向相反,而且因罩体10框架的阻挡作用,使得叶片总成无法反向转动,叶片总成保持相对静止,叶片总成阻挡气流进入罩体10。上述防倒吸导流罩可以解决使用风门控制均压风机自动切换时防气流倒吸的方式所带来的空间受限,造价费用高,人员需定期维护等问题,保证均压风机在运行过程中能够实现自动切换防气流倒吸。在本实施例中,罩体的形状可根据现场使用的风机尺寸、出风口形状等进行设置和制作。为简化装置结构,优选地,叶片总成20包括支撑架22和叶片,叶片的上部通过支撑架22与罩体10的进风面可转动连接,叶片的下部向出风面一侧延伸。当出风筒出风时,气流推动叶片的上部相对于支撑架22转动,使得叶片的下部偏离罩体10,从而产生空隙,以便气流通过。当向出风筒供风时,叶片相对两端分别位于罩体10的进风面和出风面两侧,受到罩体10的限位作用,叶片只能抵接在罩体10上,而无法进一步地反向转动,进而无法产生空隙,从而阻挡气流通过通风孔,来防止气流倒吸。在本实施例中,叶片用于覆盖通风孔,叶片的形状可根据通风孔的形状以及在通风孔上的相应位置设置。如采用圆形通风孔,采用六个叶片进行覆盖,六个叶片的宽度基本相同,六个叶片的长度从顶部到底部呈先增加再减少。优选地,相邻的叶片总成20通过叶片搭接设置。罩体10安装完成后,通过局部叠加的方式设置叶片总成,位于上方的叶片的下部搭接在位于下方的叶片的上部,可避免气流倒吸,可避免漏风现象。为进一步简化装置结构,优选地,支撑架22包括两个沿罩体的长度方向的中线对称设置的轴座,叶片设置在两个轴座之间,叶片的相对两端分别与两个轴座可转动连接。通过两个轴座为叶片提供支撑作用,以便叶片可绕轴座往复移动。优选地,叶片包括叶片本体21和连接在叶片本体上的安装部,安装部与支撑架22轴孔连接。叶片本体21通过安装部与支撑架22的插孔可转动连接,以便叶片本体21可往复转动。通过简化装置结构,降低生产成本,同时降低组装难度,加快组装速度。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倒吸导流罩,其特征在于,包括:/n罩体,所述罩体包括进风面和出风面,通风孔贯通所述进风面和所述出风面;/n多个叶片总成,多个所述叶片总成沿所述罩体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且覆盖所述通风孔,多个所述叶片总成均从所述进风面延伸至所述出风面一侧且均与所述罩体可转动连接,多个所述叶片总成可沿从所述进风面到所述出风面的延伸方向转至预设角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倒吸导流罩,其特征在于,包括:
罩体,所述罩体包括进风面和出风面,通风孔贯通所述进风面和所述出风面;
多个叶片总成,多个所述叶片总成沿所述罩体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且覆盖所述通风孔,多个所述叶片总成均从所述进风面延伸至所述出风面一侧且均与所述罩体可转动连接,多个所述叶片总成可沿从所述进风面到所述出风面的延伸方向转至预设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倒吸导流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叶片总成包括支撑架和叶片,所述叶片的上部通过所述支撑架与所述罩体的所述进风面可转动连接,所述叶片的下部向所述出风面一侧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倒吸导流罩,其特征在于,
相邻的所述叶片总成通过所述叶片搭接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防倒吸导流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架包括两个沿所述罩体的长度方向的中线对称设置的轴座,所述叶片设置在两个所述轴座之间,所述叶片的相对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轴座可转动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宝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神华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