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环境湿地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20096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4 19: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态环境湿地保护装置,包括下承载板,下承载板的上方外壁上开设有限位槽,且下承载板通过限位槽与弹性柱连接,弹性柱的另一侧外壁镶嵌在上承载板的底部外壁上,下承载板的底部外壁四角处设置有底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下承载板、支脚,下承载板通过底板以及连接柱与支脚连接,而支脚则直接嵌入地面上,其不但可有效的将下承载板抬起使其与地面存在一定的距离进而对湿地起到保护作用,有效的解决了传统的湿地栈桥直接压在地面上容易造成土壤层过分夯实不利于植被生长的问题,而支脚的外壁上绞合的防滑纹可有效的增大支脚有地面之间的摩擦力,进而达到提高设备稳定性的效果。

A wetland protection device fo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态环境湿地保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环境保护
,具体为一种生态环境湿地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湿地是指地表过湿或经常积水,生长湿地生物的地区;湿地生态系统是湿地植物、栖息于湿地的动物、微生物及其环境组成的统一整体;湿地具有多种功能: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径流,改善水质,调节小气候,以及提供食物及工业原料,提供旅游资源。传统的生态环境湿地中的栈道其通常直接铺设在地面上进而压在地面上容易造成土壤层过分夯实不利于植被生长的问题,同时传统的生态环境湿地中的栈道其在行人行走时垃圾容易穿过其中缝隙直接掉落在土壤层影响生态环境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生态环境湿地保护装置,解决了传统的生态环境湿地中的栈道其通常直接铺设在地面上进而压在地面上容易造成土壤层过分夯实不利于植被生长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传统的生态环境湿地中的栈道其在行人行走时垃圾容易穿过其中缝隙直接掉落在土壤层影响生态环境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生态环境湿地保护装置,包括下承载板,下承载板的上方外壁上开设有限位槽,且下承载板通过限位槽与弹性柱连接,弹性柱的另一侧外壁镶嵌在上承载板的底部外壁上,下承载板的底部外壁四角处设置有底板,且底板的底部外壁中心处开设有连接槽,底板通过连接槽与连接柱连接,且连接柱的底部外壁上开设有固定槽,连接柱通过底部外壁上的固定槽与支脚连接,且支脚的底部外壁设置有防滑纹,下承载板之间的内壁上设置有限位条,且限位条的左、右两侧外壁上设置有锁片,限位条通过锁片与防护网连接,上承载板的上方外壁上开设有板槽,且板槽通过锁定螺栓与定位板连接。优选的,下承载板呈长方体状结构共设置有多个,且下承载板之间相互平行设置,上承载板呈长方体状结构设置,且上承载板与下承载板之间相互平行设置。优选的,连接槽的内壁上绞合有内螺纹,且连接柱的顶端外壁上绞合有外螺纹,连接槽通过内壁上的内螺纹与连接柱的外壁上的外螺纹咬合连接。优选的,固定槽的内壁上绞合有内螺纹,且支脚的顶端外壁上绞合有外螺纹,固定槽通过内壁上的内螺纹与支脚的外壁上的外螺纹咬合连接。优选的,防滑纹呈环形纹槽结构设置,且支脚呈圆台尖锥状结构设置,限位条与锁片相互垂直设置。优选的,防护网的左、右两侧外壁通过锁片与限位条连接,且防护网的上、下两侧外壁通过栓系与下承载板的外壁连接。优选的,定位板的两端外壁镶嵌在上承载板的外壁上的板槽内,且锁定螺栓穿过定位板与板槽锁定连。(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生态环境湿地保护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设置下承载板、支脚,下承载板通过底板以及连接柱与支脚连接,而支脚则直接嵌入地面上,其不但可有效的将下承载板抬起使其与地面存在一定的距离进而对湿地起到保护作用,有效的解决了传统的湿地栈桥直接压在地面上容易造成土壤层过分夯实不利于植被生长的问题,而支脚的外壁上绞合的防滑纹可有效的增大支脚有地面之间的摩擦力,进而达到提高设备稳定性的效果。(2)本技术通过设置限位槽、弹性柱、上承载板,通过弹性柱可有效的隔开上承载板与下承载板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得空气得以在下承载板下方的植被以及泥土之间穿梭,达到促进植被呼吸生长的目的,同时弹性柱具有一定的延展性能和伸缩性能,进而避免上承载板直接压迫在下承载板上使其坍塌或者下陷的现象发生。(3)本技术通过设置防护网、定位板、防护网设置在下承载板之间的空隙中,从而可有效的阻挡杂物直接通过缝隙落入土壤层表面影响湿地生态环境的问题,同时也有效的避免游客私人物品掉落在土壤层中使其造成损坏或潮湿的问题,而定位板则有效的增强了上承载板之间连接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侧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下承载板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上承载板俯视图。图中附图标记为:1、下承载板;2、限位槽;3、弹性柱;4、上承载板;5、底板;6、连接槽;7、连接柱;8、固定槽;9、支脚;10、防滑纹;11、限位条;12、锁片;13、防护网;14、板槽;15、锁定螺栓;16、定位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生态环境湿地保护装置,包括下承载板1,下承载板1的上方外壁上开设有限位槽2,下承载板1呈长方体状结构共设置有多个,且下承载板1之间相互平行设置,上承载板4呈长方体状结构设置,且上承载板4与下承载板1之间相互平行设置,下承载板1通过底板5以及连接柱7与支脚9连接,而支脚9则直接嵌入地面上,其不但可有效的将下承载板1抬起使其与地面存在一定的距离进而对湿地起到保护作用,有效的解决了传统的湿地栈桥或栈道直接压在地面上容易造成土壤层过分夯实不利于植被生长的问题,而支脚9的外壁上绞合的防滑纹10可有效的增大支脚9有地面之间的摩擦力,进而达到提高设备稳定性的效果,且下承载板1通过限位槽2与弹性柱3连接,弹性柱3的另一侧外壁镶嵌在上承载板4的底部外壁上,下承载板1的底部外壁四角处设置有底板5,且底板5的底部外壁中心处开设有连接槽6,连接槽6的内壁上绞合有内螺纹,且连接柱7的顶端外壁上绞合有外螺纹,连接槽6通过内壁上的内螺纹与连接柱7的外壁上的外螺纹咬合连接,通过弹性柱3可有效的隔开上承载板4与下承载板1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得空气得以在下承载板下方的植被以及泥土之间穿梭,达到促进植被呼吸生长的目的,同时弹性柱3具有一定的延展性能和伸缩性能,进而避免上承载板4直接压迫在下承载板1上使其坍塌或者下陷的现象发生,底板5通过连接槽6与连接柱7连接,且连接柱7的底部外壁上开设有固定槽8,固定槽8的内壁上绞合有内螺纹,且支脚9的顶端外壁上绞合有外螺纹,固定槽8通过内壁上的内螺纹与支脚9的外壁上的外螺纹咬合连接,连接柱7通过底部外壁上的固定槽8与支脚9连接,且支脚9的底部外壁设置有防滑纹10,防滑纹10呈环形纹槽结构设置,且支脚9呈圆台尖锥状结构设置,限位条11与锁片12相互垂直设置,下承载板1之间的内壁上设置有限位条11,且限位条11的左、右两侧外壁上设置有锁片12,防护网13的左、右两侧外壁通过锁片12与限位条11连接,且防护网13的上、下两侧外壁通过栓系与下承载板1的外壁连接,防护网13设置在下承载板1之间的空隙中,从而可有效的阻挡杂物直接通过缝隙落入土壤层表面影响湿地生态环境的问题,同时也有效的避免游客私人物品掉落在土壤层中使其造成损坏或潮湿的问题,而定位板16则有效的增强了上承载板之间连接的稳定性,限位条11通过锁片12与防护网13连接,上承载板4的上方外壁上开设有板槽14,定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态环境湿地保护装置,包括下承载板(1),其特征在于:下承载板(1)的上方外壁上开设有限位槽(2),且下承载板(1)通过限位槽(2)与弹性柱(3)连接,弹性柱(3)的另一侧外壁镶嵌在上承载板(4)的底部外壁上,下承载板(1)的底部外壁四角处设置有底板(5),且底板(5)的底部外壁中心处开设有连接槽(6),底板(5)通过连接槽(6)与连接柱(7)连接,且连接柱(7)的底部外壁上开设有固定槽(8),连接柱(7)通过底部外壁上的固定槽(8)与支脚(9)连接,且支脚(9)的底部外壁设置有防滑纹(10),下承载板(1)之间的内壁上设置有限位条(11),且限位条(11)的左、右两侧外壁上设置有锁片(12),限位条(11)通过锁片(12)与防护网(13)连接,上承载板(4)的上方外壁上开设有板槽(14),且板槽(14)通过锁定螺栓(15)与定位板(16)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环境湿地保护装置,包括下承载板(1),其特征在于:下承载板(1)的上方外壁上开设有限位槽(2),且下承载板(1)通过限位槽(2)与弹性柱(3)连接,弹性柱(3)的另一侧外壁镶嵌在上承载板(4)的底部外壁上,下承载板(1)的底部外壁四角处设置有底板(5),且底板(5)的底部外壁中心处开设有连接槽(6),底板(5)通过连接槽(6)与连接柱(7)连接,且连接柱(7)的底部外壁上开设有固定槽(8),连接柱(7)通过底部外壁上的固定槽(8)与支脚(9)连接,且支脚(9)的底部外壁设置有防滑纹(10),下承载板(1)之间的内壁上设置有限位条(11),且限位条(11)的左、右两侧外壁上设置有锁片(12),限位条(11)通过锁片(12)与防护网(13)连接,上承载板(4)的上方外壁上开设有板槽(14),且板槽(14)通过锁定螺栓(15)与定位板(16)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环境湿地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下承载板(1)呈长方体状结构共设置有多个,且下承载板(1)之间相互平行设置,上承载板(4)呈长方体状结构设置,且上承载板(4)与下承载板(1)之间相互平行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民侯凯悦王国峰刘素芹韩琳陈沙沙杨庆华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山水抗逆抗旱苗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