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支撑结构、鞋底和鞋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9896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4 18: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减震支撑结构,包含:多个槽口向下且沿第一方向分布的第一弧形槽部和多个槽口向上且沿第一方向分布的第二弧形槽部;各所述第一弧形槽部的槽口两侧的第一支臂分设于相邻的第二弧形槽部内,且各所述第二弧形槽部的槽口两侧的第二支臂分设于相邻的第一弧形槽部内,以使所述第一弧形槽部和第二弧形槽部交错设置,相邻的所述第一弧形槽部和所述第二弧形槽部的槽壁之间具有第一间隙。本申请的减震支撑结构具有较好的减震效果。本申请另提供一种采用该减震支撑结构的鞋底和鞋面。

A shock absorption support structure, sole and sho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震支撑结构、鞋底和鞋子
本技术涉及鞋产品技术,具体地,涉及一种减震支撑结构、鞋底和鞋子。
技术介绍
鞋底的种类较为多样,例如耐磨的硫化鞋鞋底、或受力形变的运动鞋鞋底。针对受力形变的鞋底,其研发的要点之一在于如何提高鞋底的减震性能。目前市面上的减震鞋底往往采用镂空结构,以期通过受压缩形变达到缓冲减震的效果,但是,其镂空结构设计在实现减震的同时,也消减了鞋底的支撑稳定性能,需要进一步改进,优化力的传递及回弹效率。有鉴于此,特提出本申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兼具减震性能且能够稳定支撑的减震支撑结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减震支撑结构,包含:多个槽口向下且沿第一方向分布的第一弧形槽部和多个槽口向上且沿第一方向分布的第二弧形槽部;各所述第一弧形槽部的槽口两侧的第一支臂分设于相邻的第二弧形槽部内,且各所述第二弧形槽部的槽口两侧的第二支臂分设于相邻的第一弧形槽部内,以使所述第一弧形槽部和第二弧形槽部交错设置,相邻的所述第一弧形槽部和所述第二弧形槽部的槽壁之间具有第一间隙。较佳地,相邻的所述第一弧形槽部间隔分布,相邻的所述第二弧形槽部间隔分布。较佳地,相邻的第一弧形槽部位于同一第二弧形槽部内的第一支臂相互连接,相邻的第二弧形槽部位于同一第一弧形槽部内的第二支臂相互连接。较佳地,相邻的第一弧形槽部位于同一第二弧形槽部内的第一支臂相互间隔,相邻的第二弧形槽部位于同一第一弧形槽部内的第二支臂相互间隔。本申请另提供一种鞋底,具有可受力形变的鞋中底;所述鞋中底的侧墙部分具有第一减震支撑结构,其为前述任一所述的减震支撑结构;所述第一方向为鞋底的前后方向;所述第一间隙沿鞋底的左右方向延展。较佳地,对应于脚掌位置的所述第一弧形槽部的弧度小于对应于脚跟位置的所述第一弧形槽部的弧度,且对应于脚掌位置的所述第一支臂的尺寸小于对应于脚跟位置的所述第一支臂的尺寸;对应于脚掌位置的所述第二弧形槽部的弧度小于对应于脚跟位置的所述第二弧形槽部的弧度,且对应于脚掌位置的所述第二支臂的尺寸小于对应于脚跟位置的所述第二支臂的尺寸。较佳地,所述鞋中底的侧墙上具有第一凸棱结构,所述第一凸棱结构的位置与多个所述第一弧形槽部的位置相对应,且轮廓与多个所述第一弧形槽部的轮廓相对应。较佳地,所述鞋中底侧墙上具有第二凸棱结构,所述第二凸棱结构的位置与多个所述第二弧形槽部的位置相对应,且轮廓与多个所述第二弧形槽部的轮廓相对应,所述第二凸棱结构延伸至鞋中底的触地面。较佳地,相邻的所述第一凸棱结构相互连接,相邻的所述第二凸棱结构相互连接。本申请另提供一种鞋子,具有鞋面和鞋底;所述鞋底为前述任一项所述的鞋底。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可以取得以下技术效果:1、由于第一弧形槽部槽口两侧的第一支臂分别支撑于相邻的第二弧形槽部内,而第二弧形槽部槽口两侧的第二支臂分别支撑于相邻的第一弧形槽部内,其使得减震支撑结构整体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另外,由于第一间隙的存在,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都具有形变的空间,因而兼具减震的效果;2、在鞋中底具有受力形变的特性之下,本方案鞋中底采用了前述减震结构,其能够进一步提高鞋底的减震性能;3、第一弧形槽部和第二弧形槽部位于前掌部位的弧度较小,有利于将作用力集中在较小的面积中,蹬地时,集中的作用力帮助用户足部蹬离地面,提高作用力的使用率;第一弧形槽部和第二弧形槽部位于脚跟部位的弧度较大,有利于在脚跟触地时,受力面积较大,冲击力分散于较大的面积中,使得足部的受力更加均匀;同时,在运动过程中,脚跟的受力往往大于脚掌的受力,因此,第一弧形槽部和第二弧形槽部位于前掌部位的弧度小于位于脚跟位置的弧度,更符合运动力学中作用力的分布。4、凸棱结构能够快速将冲击力传递至鞋底的其它部位,使足部整体受力均匀,避免局部受力过大造成的运动损伤。附图说明图1绘示了一实施例的鞋底的主视图;图2绘示了一实施例的鞋底的左视图;图3绘示了一实施例的鞋底的仰视图;图4绘示了一实施例的鞋底的俯视图;图5绘示了一实施例的第一弧形槽部和第二弧形槽部相分离的示意图;图6绘示了第二实施例的第一弧形槽部和第二弧形槽部交错配置的示意图;图7绘示了第三实施例的第一弧形槽部的示意图;图8绘示了第四实施例的第一弧形槽部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结合图1至图5,在一实施例中,本申请的鞋底包含:鞋中底1、外底2和3、后跟限位部4。鞋中底1可采用发泡材料形成的具有可受力形变的鞋中底,外底2和3分别对应于脚尖和脚跟位置,两者通常采用耐磨橡胶材料。容易理解,在其它实施中,鞋底亦可不包含外底和后跟限位部。为便于说明,本申请以图示中沿X方向定义为前后方向,对应鞋底的长度方向。沿Y方向定义为左右方向,对应鞋底的宽度方向。沿Z方向定义为上下方向,对应鞋底的厚度方向。在本实施例中,鞋中底1的侧墙部分配置有减震支撑结构,鞋中底1具有多个沿鞋底的左右方向延展的第一弧形槽部M11。第一弧形槽部M11的槽口两侧具有第一支臂M12。该些第一弧形槽部M11沿鞋底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各第一弧形槽部M11的槽口向下。容易理解,该些第一弧形槽部M11的沿长度方向的分布方式并不限于间隔设置,其亦可为依次相接的分布方式。在本实施例中,沿鞋底的左右方向延展的各第一弧形槽部M11沿宽度方向自鞋中底1的一侧贯穿至另一侧,但容易理解,在另一实施例中,各第一弧形槽部M11可不沿宽度方向贯穿鞋中底1,其可包含分设于鞋中底1左右两侧但不相连通的两段,即本申请延展的表述应理解包含贯穿鞋中底和不贯穿鞋中底两种情况。鞋中底1具有多个沿鞋底的左右方向延展的第二弧形槽部M21。第二弧形槽部M21的槽口两侧具有第二支臂M22。该些第二弧形槽部M21沿鞋底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各第二弧形槽部M21的槽口向上。容易理解,该些第二弧形槽部M21的沿长度方向的分布方式并不限于间隔设置,其亦可为依次相接的分布方式。在本实施例中,沿鞋底的左右方向延展的各第二弧形槽部M21沿宽度方向自鞋中底1的一侧贯穿至另一侧,但容易理解,在另一实施例中,各第二弧形槽部M21可不沿宽度方向贯穿鞋中底1,其可包含分设于鞋中底1左右两侧但不相连通的两段,即本申请延展的表述应理解包含贯穿鞋中底和不贯穿鞋中底两种情况。结合图1和图5,各第一弧形槽部M11的槽口两侧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震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多个槽口向下且沿第一方向(X)分布的第一弧形槽部(M11)和多个槽口向上且沿第一方向(X)分布的第二弧形槽部(M21);各所述第一弧形槽部(M11)的槽口两侧的第一支臂(M12)分设于相邻的第二弧形槽部(M21)内,且各所述第二弧形槽部(M21)的槽口两侧的第二支臂(M22)分设于相邻的第一弧形槽部(M11)内,以使所述第一弧形槽部(M11)和第二弧形槽部(M21)交错设置,相邻的所述第一弧形槽部(M11)和所述第二弧形槽部(M21)的槽壁之间具有第一间隙(S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震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多个槽口向下且沿第一方向(X)分布的第一弧形槽部(M11)和多个槽口向上且沿第一方向(X)分布的第二弧形槽部(M21);各所述第一弧形槽部(M11)的槽口两侧的第一支臂(M12)分设于相邻的第二弧形槽部(M21)内,且各所述第二弧形槽部(M21)的槽口两侧的第二支臂(M22)分设于相邻的第一弧形槽部(M11)内,以使所述第一弧形槽部(M11)和第二弧形槽部(M21)交错设置,相邻的所述第一弧形槽部(M11)和所述第二弧形槽部(M21)的槽壁之间具有第一间隙(S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第一弧形槽部(M11)间隔分布,相邻的所述第二弧形槽部(M21)间隔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第一弧形槽部(M11)位于同一第二弧形槽部(M21)内的第一支臂(M12)相互连接,相邻的第二弧形槽部(M21)位于同一第一弧形槽部(M11)内的第二支臂(M22)相互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第一弧形槽部(M11)位于同一第二弧形槽部(M21)内的第一支臂(M12)相互间隔,相邻的第二弧形槽部(M21)位于同一第一弧形槽部(M11)内的第二支臂(M22)相互间隔。


5.一种鞋底,具有可受力形变的鞋中底;其特征在于,所述鞋中底的侧墙部分具有第一减震支撑结构,其为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减震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振峰陈振辉
申请(专利权)人:三六一度福建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三六一度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