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变形的针织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9880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4 18: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变形的针织面料,包括经线、第二捻向线、防变形层、缠绕线和第一捻向线,所述防静电层的下方设置有保温层,保温层的下方设置有防变形层,防变形层的下方设置有抗菌层;所述防变形层由经线、纬线和缠绕线组成,经线与纬线相互交错排布,经线与纬线之间通过缠绕线缠绕在一起,缠绕线为两根一组交错缠绕在纬线上,同时缠绕线通过绕圈的方式套在经线上;所述缠绕线由包芯层、填充层、线芯、第一捻向线和第二捻向线组成,第一捻向线和第二捻向线的捻向相反,填充层设置在包芯层和线芯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缠绕线将经线和纬线缠绕在一起,使经线和纬线相互制约平衡,不会向一侧倾斜出现大的褶皱或者变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变形的针织面料
本技术涉及针织面料
,具体涉及一种防变形的针织面料。
技术介绍
针织面料是织物的一大品种,针织面料是利用织针将纱线弯曲成圈并相互串套而形成的织物,具有较好的弹性,吸湿透气,舒适保暖,是童装领域使用最为广泛的面料之一。现有的针织面料容易受到曲斜变形和拉伸强力的影响,导致长期使用后的针织面料褶皱或者变形,影响针织面料服装穿着后的美观性和舒适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变形的针织面料,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变形的针织面料,包括经线、第二捻向线、防变形层、缠绕线和第一捻向线,所述防静电层的下方设置有保温层,保温层的下方设置有防变形层,防变形层的下方设置有抗菌层,防静电层为亚麻纤维织物层,保温层为高效保温纤维与太空棉混纺;所述防变形层由经线、纬线和缠绕线组成,经线与纬线相互交错排布,经线为涤纶网络丝,纬线为锦纶纤维和尼龙纱混纺,经线与纬线之间通过缠绕线缠绕在一起,缠绕线为两根一组交错缠绕在纬线上,同时缠绕线通过绕圈的方式套在经线上;所述缠绕线由包芯层、填充层、线芯、第一捻向线和第二捻向线组成,包芯层为包芯纱,线芯为竹纤维线芯,第一捻向线为聚酰胺纤维线层,第二捻向线为氨纶纤维线层,第一捻向线和第二捻向线的捻向相反,填充层设置在包芯层和线芯之间。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抗菌层为银离子棉布层。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捻向线和第二捻向线均缠绕在包芯层的表面。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捻向线为S捻,第二捻向线为Z捻。作为本技术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填充层内填充有橡胶防变形弹性颗粒。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设置缠绕线将经线和纬线缠绕在一起,使经线和纬线相互制约平衡,不会向一侧倾斜出现大的褶皱或者变形;通过设置的填充层能够填充橡胶防变形弹性颗粒,橡胶防变形弹性颗粒能够在面料出现褶皱或者变形时,通过自动回弹复位消除褶皱和变形,进一步的提高针织面料的防变形效果,通过设置捻向相反的第一捻向线和第二捻向线缠绕在包芯层的表面,能够对填充层内的橡胶防变形弹性颗粒形成保护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防变形的针织面料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防变形的针织面料中防变形层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防变形的针织面料中缠绕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一种防变形的针织面料中填充层侧视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经线;2、纬线;3、防静电层;4、保温层;5、第二捻向线;6、防变形层;7、线芯;8、缠绕线;9、抗菌层;10、填充层;11、包芯层;12、第一捻向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请参阅图1-4,一种防变形的针织面料,包括经线1、第二捻向线5、防变形层6、缠绕线8和第一捻向线12;所述防静电层3的下方设置有保温层4,保温层4的下方设置有防变形层6,防变形层6的下方设置有抗菌层9,防静电层3为亚麻纤维织物层,具有良好的吸湿散热、抗菌防污和抗静电的作用,保温层4为高效保温纤维与太空棉混纺,抗菌层9为银离子棉布层。所述防变形层6由经线1、纬线2和缠绕线8组成,经线1与纬线2相互交错排布,经线1为涤纶网络丝,涤纶网络丝不仅弹性极佳,而且涤纶网络丝具有阻燃的效果,纬线2为锦纶纤维和尼龙纱混纺,锦纶纤维和尼龙纱均具有良好的耐磨性,经线1与纬线2之间通过缠绕线8缠绕在一起,缠绕线8为两根一组交错缠绕在纬线2上,同时缠绕线8通过绕圈的方式套在经线1上,使得经线1和纬线2之间相互制约平衡。所述缠绕线8由包芯层11、填充层10、线芯7、第一捻向线12和第二捻向线5组成,第一捻向线12和第二捻向线5均缠绕在包芯层11的表面,包芯层11为包芯纱,线芯7为竹纤维线芯,第一捻向线12为聚酰胺纤维线层,聚酰胺纤维具有无毒、质轻、耐磨性较高的特点,第二捻向线5为氨纶纤维线层,氨纶纤维是一种弹性纤维,并且具有较好的耐磨性和耐酸碱性,第一捻向线12和第二捻向线5的捻向相反,第一捻向线12为S捻,第二捻向线5为Z捻,填充层10设置在包芯层11和线芯7之间,填充层10内填充有橡胶防变形弹性颗粒,通过填充的橡胶防变形弹性颗粒能够在面料出现褶皱或者变形时,经过填充层10内的橡胶防变形弹性颗粒自动回弹复位,消除褶皱和变形。本技术的设置原理:通过缠绕线8将经线1和纬线2缠绕在一起,使经线1和纬线2相互制约平衡,不会向一侧倾斜出现大的褶皱或者变形,经线1采用涤纶网络丝,具有良好的弹性,同时在填充层10内填充的橡胶防变形弹性颗粒能够进一步的提高面料的防变形效果,橡胶防变形弹性颗粒能够在面料出现褶皱或者变形时,通过自动回弹复位消除褶皱和变形,第一捻向线12的聚酰胺纤维线层和第二捻向线5的氨纶纤维线层均具有良好的耐磨性,缠绕在包芯层11的外侧,对填充层10内的橡胶防变形弹性颗粒形成保护。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变形的针织面料,包括经线(1)、第二捻向线(5)、防变形层(6)、缠绕线(8)和第一捻向线(12),其特征在于,防静电层(3)的下方设置有保温层(4),保温层(4)的下方设置有防变形层(6),防变形层(6)的下方设置有抗菌层(9),防静电层(3)为亚麻纤维织物层,保温层(4)由高效保温纤维与太空棉混纺;所述防变形层(6)由经线(1)、纬线(2)和缠绕线(8)组成,经线(1)与纬线(2)相互交错排布,经线(1)为涤纶网络丝,纬线(2)为锦纶纤维和尼龙纱混纺,经线(1)与纬线(2)之间通过缠绕线(8)缠绕在一起,缠绕线(8)为两根一组交错缠绕在纬线(2)上,同时缠绕线(8)通过绕圈的方式套在经线(1)上;所述缠绕线(8)由包芯层(11)、填充层(10)、线芯(7)、第一捻向线(12)和第二捻向线(5)组成,包芯层(11)为包芯纱,线芯(7)为竹纤维线芯,第一捻向线(12)为聚酰胺纤维线层,第二捻向线(5)为氨纶纤维线层,第一捻向线(12)和第二捻向线(5)的捻向相反,填充层(10)设置在包芯层(11)和线芯(7)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变形的针织面料,包括经线(1)、第二捻向线(5)、防变形层(6)、缠绕线(8)和第一捻向线(12),其特征在于,防静电层(3)的下方设置有保温层(4),保温层(4)的下方设置有防变形层(6),防变形层(6)的下方设置有抗菌层(9),防静电层(3)为亚麻纤维织物层,保温层(4)由高效保温纤维与太空棉混纺;所述防变形层(6)由经线(1)、纬线(2)和缠绕线(8)组成,经线(1)与纬线(2)相互交错排布,经线(1)为涤纶网络丝,纬线(2)为锦纶纤维和尼龙纱混纺,经线(1)与纬线(2)之间通过缠绕线(8)缠绕在一起,缠绕线(8)为两根一组交错缠绕在纬线(2)上,同时缠绕线(8)通过绕圈的方式套在经线(1)上;所述缠绕线(8)由包芯层(11)、填充层(10)、线芯(7)、第一捻向线(12)和第二捻向线(5)组成,包芯层(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凉凉
申请(专利权)人:大永福建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