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于石蛙产卵收集的仿生态沟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9466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4 17: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利于石蛙产卵收集的仿生态沟渠,具体涉及石蛙养殖技术领域。一种利于石蛙产卵收集的仿生态沟渠,包括培育渠、固定桩和植物层,所述培育渠内储存有流动水质,所述固定桩的一端插入培养池的底部,所述固定桩的另一端伸出水面,所述固定桩上设有培育板,所述培育板的底面与水面接触,所述植物层分布在培育渠的两侧。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克服了现有的石蛙繁育场不利于培育种蛙和收集卵块的问题,可用于培育石蛙种蛙和高效收集卵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于石蛙产卵收集的仿生态沟渠
本技术涉及石蛙养殖
,特别涉及一种利于石蛙产卵收集的仿生态沟渠。
技术介绍
石蛙因其高蛋白、低脂肪、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极高以及肉质细嫩鲜美,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远超于牛蛙,被国内外美食家誉为“百蛙之王”。石蛙生活习性对自然环境质量、饲养技术要求较高;其生长周期长,天敌多,加之过度捕捉和生态环境恶化,导致野生资源量日渐匮乏。为更好的开发和利用该资源,当前已在浙江、福建、江西、贵州、湖南、四川、重庆等地开展了人工繁育。但目前多数石蛙繁育场地采用硬化地面,这种方式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地面受阳光照射容易造成温度快速升高,容易灼伤石蛙皮肤,不利于培育种蛙。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意在提供一种利于石蛙产卵收集的仿生态沟渠,以解决现有的石蛙繁育场不利于培育种蛙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基础方案如下:一种利于石蛙产卵收集的仿生态沟渠,包括培育渠、固定桩和植物层,所述培育渠内储存有流动水质,所述固定桩的一端插入培养池的底部,所述固定桩的另一端伸出水面,所述固定桩上设有培育板,所述培育板的底面与水面接触,所述植物层分布在培育渠的两侧。基础方案的原理及效果:通过对培养渠周边模拟仿生态环境,利于培育石蛙种蛙,并且通过植物层能够引入自然界的昆虫,便于石蛙进行捕食,提高了石蛙的产卵率;而培养池中储存的流动水质能提高雌雄石蛙的受精卵,从而提高了石蛙的产量;并且通过固定桩上的培育板,便于石蛙卵块集中依附在上面,利于后续对石蛙卵块的收集,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及石蛙卵块的存活率;而固定桩能使培育板固定在水面上不晃动,提高了培育板的稳定性,避免了培育板在水面浮动而发生撞击的问题。进一步的,所述培育渠内的水流速度小于0.05m/s。将水流速度控制在0.05m/s以内能使石蛙的卵子和精子充分受精,从而提高了石蛙的产量。进一步的,所述培育渠两侧还设有鹅卵石层。通过上述设置,利于石蛙种蛙跳入水中和上岸过程中身体不会被尖锐石头划伤身体(人工养殖的石蛙当身体受伤后很容易感染疾病),并且还能防止两侧泥土滑入沟渠内,保持沟渠水体清澈。进一步的,所述植物层的上方还设有遮阴网。通过上述设置,避免了阳光对石蛙及石蛙卵块的直接灼射的情况,大大的提高了石蛙及石蛙卵块的存活率。进一步的,所述培育板为木板或泡沫板。采用木板或泡沫板能降低养殖成本、以及具有便捷的操作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利于石蛙产卵收集的仿生态沟渠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培育渠1、固定桩2、植物层3、培育板4、鹅卵石层5、遮阴网6。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一种利于石蛙产卵收集的仿生态沟渠,包括培育渠1、固定桩2和植物层3,培育渠1开挖完成后不进行硬化处理,并在培育渠1的两侧上铺设有鹅卵石层5,通过鹅卵石5层利于石蛙种蛙跳入水中和上岸过程中身体不会被尖锐石头划伤身体(人工养殖的石蛙当身体受伤后很容易感染疾病),并且还能防止两侧泥土滑入沟渠内,保持沟渠水体清澈。培育渠1内的水流速度小于0.05m/s,提高了雌雄石蛙抱对后的受精率,固定桩2的底部插入培育渠1的底部,固定桩2的顶部伸出水面,固定桩2上固定有培育板4,培育板4的底面于与水面接触,培育板4为木板或泡沫板,通过木板或泡木板能实现培育板4漂浮的功能并且降低培育成本,从而增加了经济效益。植物层3分布在培育渠1的左右两侧,通过植物层3有模拟出生态系统,也便于石蛙对自然界昆虫的捕捉,提高了石蛙的产卵率,从而间接的提高了石蛙的产量;植物层3的上方还覆盖有遮阴网6,遮阴网6能将直接照射在培育渠1和植物层3上的阳关遮挡,从而避免了阳光对石蛙及石蛙卵块的直接灼射的情况,大大的提高了石蛙及石蛙卵块的存活率;遮阴网6放置在距离植物层3上方1.5m-2.0m处,采用铁线网支撑在地面上。本实施例中,通过培育渠1、植物层3、鹅卵石层5营造了一个石蛙种蛙接近自然的生存环境,便于石蛙的繁殖和生存,并且在石蛙抱对产卵时,石蛙卵块能依附于培育板4上且附着力较强不会从培育板4上掉落在水中,从而实现了高效收集石蛙卵块的作用。植物层3和遮阴网6能有效的降低培育渠1周边的环境温度,使得地表的温度不会灼伤石蛙,提高了石蛙的存活率;而石蛙在植物层3内捕食或是活动时,不会像在硬化地面或是有围栏墙体的环境中容易出现外伤,避免了石蛙因外伤而感染病菌的情况。以上的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技术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于石蛙产卵收集的仿生态沟渠,其特征在于:包括培育渠、固定桩和植物层,所述培育渠内储存有流动水质,所述固定桩的一端插入培养池的底部,所述固定桩的另一端伸出水面,所述固定桩上设有培育板,所述培育板的底面与水面接触,所述植物层分布在培育渠的两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于石蛙产卵收集的仿生态沟渠,其特征在于:包括培育渠、固定桩和植物层,所述培育渠内储存有流动水质,所述固定桩的一端插入培养池的底部,所述固定桩的另一端伸出水面,所述固定桩上设有培育板,所述培育板的底面与水面接触,所述植物层分布在培育渠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于石蛙产卵收集的仿生态沟渠,其特征在于:所述培育渠内的水流速度小于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克华杨超姚松林杨泽焕薛明淦袁兰香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贵州省朗江石蛙良种繁育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