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课堂互动分析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技术

技术编号:23192074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4 16: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子教育分析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智慧课堂互动分析方法。该智慧课堂互动分析方法,老师可以通过基于该方法的系统在课前完成课堂环节设计,并在课堂上配套使用,在使用过程中记录老师和学生的实际使用情况,同时录音辅助分析,完成对课堂教学行为的真实还原,记录到数据库,并生成分析报告。帮助老师完成授课并记录相应事件进行分析,可以精准记录并分析课堂每一个环节,并给出改进建议,解决无法记录课堂行为并即时分析并给出建议优化方案的问题。

Interactive analysis method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in smart classroo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慧课堂互动分析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教育资源匹配
,尤其是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智慧课堂互动分析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国家大力推动智慧课堂的步伐,智慧课堂在学校中使用越来越广泛,颠覆了一些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在传统课堂为分析教师在教学情景的教学行为和师生互动事件,一般采用录音或者录制视频,然后课下进行回放,然后分析研究,以帮助教师了解并进而改进其教学行为。采用录音的方法,后期分析很难快速精准地知道采集点的集体行为,为教学行为改进产生了很大的阻力,同时只是对语音部分进行了分析,没有课堂行为数据的分析。并且,采用录制视频的方法,成本高而且后期花费的处理时间长,不利于进行课堂互动分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慧课堂互动分析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课堂互动的精准记录和分析。提供一种智慧课堂互动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课堂行为记录步骤,记录教师的授课行为和学生的反馈行为,以及与之对应的音频信息;(2)互动分析步骤,按照弗兰德互动分析系统将教室中所有师生语言互动情况进行分类并记录为数字;(3)互动分析矩阵记录步骤,将教师的授课行为和学生的反馈行为按照语音采集的时间每两个组合成一个坐标,将每一种坐标出现的次数填入对应的矩阵单元格中,其中矩阵的纵向表示坐标中前面的数字,横向表示坐标中后面的数字;(4)互动情况分析步骤,记录填入每一单元格中的行为次数,按照每格矩阵中记录的次数占行为总次数的比例确定该单元格占比,以占比最多的单元格作为本课堂的互动情况。其中,通过课堂测试结果对学生对本堂课所讲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估,结合矩阵分析得到堂课效果。其中,所述评估是指:对测试结果进行数据整理,获得本堂课测试的平均分。其中,结合矩阵分析得到堂课的互动情况是指:落入矩阵中积极整合格的次数越多且课堂课测试的平均分越高,则评估堂课效果越好。其中,所述本堂课测试的平均分与服务器不同班级同知识点数据做对比分析,继而得到优化后的堂课测试的平均分。其中,包括在课堂行为记录步骤之前执行的导学案设计步骤:根据预先存储的自定义功能模块组合按时间顺序排为课程环节,得到课程导学案。其中,所述自定义功能模块包括点名、抢答、举手、微课、课堂测试、课堂笔记、对比查看、小组讨论、计时器、投票、广播、锁屏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所述互动情况分析步骤中,按照聚合的格子区域作为同一互动情况分析区域,按照不同聚合的格子区域总的记录的次数占行为总次数的比例确定该互动情况占比。其中,左上角区域格子为积极整合格,中心区域格子为缺陷格,对角线上的格子为稳态格。本专利技术可以实现以下有益效果:该智慧课堂互动分析方法,老师可以通过基于该方法的系统在课前完成课堂环节设计,并在课堂上配套使用,在使用过程中记录老师和学生的实际使用情况,同时录音辅助分析,完成对课堂教学行为的真实还原,记录到数据库,并生成分析报告。帮助老师完成授课并记录相应事件进行分析,可以精准记录并分析课堂每一个环节,并给出改进建议,解决无法记录课堂行为并即时分析并给出建议优化方案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该智慧课堂互动分析方法的课堂评分结果示意图。图2是该智慧课堂互动分析方法的班级评分结果对比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结合以下实施例对该智慧课堂互动分析方法作进一步描述。该智慧课堂互动分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课堂行为记录步骤,记录教师的授课行为和学生的反馈行为,并采集与之对应的音频信息;(2)互动分析步骤,按照弗兰德互动分析系统将教室中所有师生语言互动情况进行分类并记录为数字;(3)互动分析矩阵记录步骤,将教师的授课行为和学生的反馈行为按照语音采集的时间每两个组合成一个坐标,将每一种坐标出现的次数填入对应的矩阵单元格中,其中矩阵的纵向表示坐标中前面的数字,横向表示坐标中后面的数字;(4)互动情况分析步骤,记录填入每一单元格中的行为次数,按照每格矩阵中记录的次数占行为总次数的比例确定该单元格占比,以占比最多的单元格作为本课堂的互动情况。具体的,该智慧课堂互动分析方法按以下步骤A~I进行实施:在课堂行为记录步骤之前执行的导学案设计步骤A:定义一组功能,包括:点名、抢答、举手、微课、课堂测试、课堂笔记、对比查看、小组讨论、计时器、投票、广播、锁屏等功能,教师可以将这些功能自定义组合成一堂课所有环节,设计成导学案。步骤B:在课堂上,老师使用课堂制作好的导学案来完成讲课,并同时对课堂进行录音。步骤C:每隔3秒取课堂录音,并分析是属于教师语言、学生语言或者处于静止状态。按照弗兰德互动分析系统将教室中所有师生语言互动情况分为10个类别:每一个类别用一个数字来表示,其中“1”代表接纳学生的情感:以一种不具威胁性的方式,接纳及澄清学生的态度或情感语气;“2”代表称赞或鼓励:称赞或鼓励学生的动作或行为;“3”代表接受或利用学生的想法:澄清、扩大或发展学生所提出的意见或想法;“4”代表提问题:以教师的意见或想法为基础,询问学生有关内容或步骤的问题,并期待学生回答;“5”代表演讲:就内容或步骤提供事实或见解,表达教师自己的观念,提出教师自己的解释,或者引述某位权威者(而非学生)的看法;“6”代表指示:指示、指令或命令;“7”代表批评学生或维护权威:陈述的语句内容为了改变学生的行为,从不可接受的形态转变为可接受的形态;“8”代表学生话语—教师驱动:学生为了回应教师所讲的话;“9”代表学生话语—学生主动:学生主动开启对话;“10”代表安静或混乱:暂时停顿、短时间内的安静或混乱,以致观察者无法了解师生之间的沟通。步骤D:根据教师使用导学案的记录,将师生课堂行为互动编码为:点名编码为“4”提问问题;抢答、小组讨论编码为“2”称赞或鼓励学生的动作或行为;举手编码为“9”学生主动开启对话;微课编码为“5”教师就内容或步骤提供事实或见解;课堂笔记、计时器、广播编码为“6”指示、指令或命令;对比查看编码为“3”接受或利用学生的想法;投票编码为“1”接受学生的情感;锁屏编码为“7”批评学生或维护权威;步骤E:利用互动分析矩阵法进行分析。将步骤C中得到的语言互动情况和步骤D中得到的师生课堂行为互动编码按时间拆分出标准数据,例如步骤D中抢答环节用时1分钟,则可以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分析后按每3秒编码一次得到一组(10、5、5、5、6、6……)数据,而对该抢答环节的语音按照步骤C中语音行为同样每3秒编码一次,得到一组(5、5、5、6、6、9……)数据,将步骤C和步骤D得到的数据与按时间统一后,相对应地组合成一个坐标。把采集到的的语音数据在步骤C作为每一列的纵向表头,把采集到的语音数据在步骤D作为每一排的横向表头,建立如下矩阵分析表,在表中记录每个坐标出现的频次。步骤F:根据步骤C的释义,矩阵中1~3行与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智慧课堂互动分析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n(1)课堂行为记录步骤,记录教师的授课行为和学生的反馈行为,以及与之对应的音频信息;/n(2)互动分析步骤,按照弗兰德互动分析系统将教室中所有师生语言互动情况进行分类并记录为数字;/n(3)互动分析矩阵记录步骤,将教师的授课行为和学生的反馈行为按照语音采集的时间每两个组合成一个坐标,将每一种坐标出现的次数填入对应的矩阵单元格中,其中矩阵的纵向表示坐标中前面的数字,横向表示坐标中后面的数字;/n(4)互动情况分析步骤,记录填入每一单元格中的行为次数,按照每格矩阵中记录的次数占行为总次数的比例确定该单元格占比,以占比最多的单元格作为本课堂的互动情况。/n

【技术特征摘要】
1.智慧课堂互动分析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
(1)课堂行为记录步骤,记录教师的授课行为和学生的反馈行为,以及与之对应的音频信息;
(2)互动分析步骤,按照弗兰德互动分析系统将教室中所有师生语言互动情况进行分类并记录为数字;
(3)互动分析矩阵记录步骤,将教师的授课行为和学生的反馈行为按照语音采集的时间每两个组合成一个坐标,将每一种坐标出现的次数填入对应的矩阵单元格中,其中矩阵的纵向表示坐标中前面的数字,横向表示坐标中后面的数字;
(4)互动情况分析步骤,记录填入每一单元格中的行为次数,按照每格矩阵中记录的次数占行为总次数的比例确定该单元格占比,以占比最多的单元格作为本课堂的互动情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慧课堂互动分析方法,其特征是,通过课堂测试结果对学生对本堂课所讲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估,结合矩阵分析得到堂课效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慧课堂互动分析方法,其特征是,所述评估是指:对测试结果进行数据整理,获得本堂课测试的平均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慧课堂互动分析方法,其特征是,结合矩阵分析得到堂课的互动情况是指:落入矩阵中积极整合格的次数越多且课堂课测试的平均分越高,则评估堂课效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康郑志强单江涛袁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墨痕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