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指纹识别镜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9139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4 16: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学指纹识别镜头,包括镜头壳体及透镜组件,所述透镜组件设置于所述镜头壳体内,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透镜组件像侧的滤光偏振组件,所述滤光偏振组件包括至少一片滤光片和至少一片偏振片,所述滤光片和所述偏振片交替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使用点胶的方式就能够固定所述透镜组件和所述滤光偏振组件,实现减少镜头壳体内的镜片数量,降低了镜头的组装难度,不仅如此,镜头在指纹识别的时候产生的光学误差更小,同时,生产成本也会得到降低。

Optical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len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指纹识别镜头
本专利技术涉及镜头
,特别是涉及一种光学指纹识别镜头。
技术介绍
在手机指纹识别镜头中,获得良好的指纹图像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因为用于识别的指纹仅是相当小的一片表皮,所以指纹采集设备应有足够好的分辨率以获得指纹的细节,目前所用的指纹图像采集设备,基本上基于三种技术基础:光学指纹采集技术、半导体硅指纹采集技术及超声波指纹采集技术。其中,借助光学技术采集指纹是历史最久远、使用最广泛的技术,它已经过较长时间的应用考验,一定程度上适应温度的变异,可达到500DPI的较高分辨率。光学指纹采集技术对应的是指纹扫描装置和指纹识别芯片,指纹识别芯片与手机电路板通过导线信号连接;光学式指纹识别的原理是光的全反射,指纹有沟和谷,光线经玻璃照射到谷的地方后在玻璃与空气的界面发生全反射,光线被反射经光学指纹识别镜头采集到CMOS(即,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MetalOxideSemiconductor),而射向沟的光线不发生全反射,而是被沟与玻璃的接触面吸收或者漫反射到别的地方,如此,CMOS上则形成了指纹的图像。然而,现有的光学指纹识别镜头中除了设置在镜筒中的多枚镜片,还有依次设置的滤光片、偏振片及玻璃片,这样就造成镜筒内的组件较多,增加了镜头的组装难度,使得镜头在指纹识别的时候产生的光学误差较大,而且,生产成本也会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光学指纹识别镜头,其能够降低镜头的组装难度、镜头在指纹识别时产生的光学误差以及生产成本。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光学指纹识别镜头,包括镜头壳体及透镜组件,所述透镜组件设置于所述镜头壳体内,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透镜组件像侧的滤光偏振组件,所述滤光偏振组件包括至少一片滤光片和至少一片偏振片,所述滤光片和所述偏振片交替设置。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滤光偏振组件设置于所述镜头壳体内。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还包括套设于所述镜头壳体的基座,所述滤光偏振组件设置于所述基座内。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镜头壳体的侧壁外侧和所述基座的侧壁内侧设有相互配合的螺牙,所述基座与所述镜头壳体螺牙配合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基座与所述镜头壳体一体设置。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镜头壳体上开设有安装口,所述镜头壳体于所述安装口的边缘位置处上开设有环形注胶槽。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基座上开设有安装口,所述基座于所述安装口的边缘位置处上开设有环形注胶槽。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滤光偏振组件远离所述透镜组件的最外侧的所述滤光片或者所述偏振片沿周向方向设有至少一圈的容胶槽,所述容胶槽与所述环形注胶槽连通。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镜头壳体的内侧壁上开设有环形卡合槽,所述环形卡合槽与所述滤光偏振组件过盈卡合。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基座的内侧壁上开设有环形卡合槽,所述环形卡合槽与所述滤光偏振组件过盈卡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使用点胶的方式就能够固定所述透镜组件和所述滤光偏振组件,实现减少镜头壳体内的镜片数量,降低了镜头的组装难度,不仅如此,镜头在指纹识别的时候产生的光学误差更小,同时,生产成本也会得到降低。【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光学指纹识别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分的一实施方式的放大图;图3为图1中A部分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放大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光学指纹识别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光学指纹识别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实施例1请参阅图1和2所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带点胶结构的光学指纹识别镜头100,包括镜头壳体1、透镜组件2以及滤光偏振片组件3,所述透镜组件2和所述滤光偏振组件3均设置于所述镜头壳体1内,所述滤光偏振组件3设置于所述透镜组件2像侧,所述滤光偏振组件3包括至少一片滤光片31和至少一片偏振片32,所述滤光片31和所述偏振片32交替设置。所述镜头壳体1对主体结构起固定的作用,所述透镜组件2能够使从指纹的沟和谷上反射出的光线以折射形式通过,便于镜头采集并识别指纹。所述透镜组件2包括第一透镜21、第一遮光片22、第二透镜23、第二遮光片24及第三透镜25,所述第一透镜21、所述第一遮光片22、所述第二透镜23、所述第二遮光片24及所述第三透镜25沿物侧至像侧的方向依次设置于所述镜头壳体1内,这样,指纹的沟和谷折射的光线能够顺序通过所述第一透镜21至所述第三透镜25,所述第一遮光片22能够遮挡不必要的光线进入所述第二透镜23,所述第二遮光片24能够遮挡不必要的光线进入所述第三透镜25。具体的,所述第一透镜21、所述第一遮光片22、所述第二透镜23、所述第二遮光片24及所述第三透镜25在光轴上的厚度依次为0.351mm、0.190mm、0.561mm、0.220mm及0.420mm。为了详细清楚的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说明,所述滤光偏振组件3包括一片所述滤光片31和一片所述偏振片32,所述滤光片31可用来将所述滤光偏振组件3固定于所述镜头壳体1,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滤光偏振组件3远离所述透镜组件2的最外侧为滤光片31,这样,可以通过所述滤光片31来保护所述偏振片32不受外界损伤。其中,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偏振片32的一侧面与所述透镜组件2抵持,所述偏振片32的另一侧面与所述滤光片31抵持,这样,所述第一透镜21、所述第一遮光片22、所述第二透镜23、所述第二遮光片24、所述第三透镜25、所述偏振片32及所述滤光片31共同组成一个完成的光学指纹识别系统,由于在现有的光学指纹识别镜头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学指纹识别镜头,包括镜头壳体及透镜组件,所述透镜组件设置于所述镜头壳体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透镜组件像侧的滤光偏振组件,所述滤光偏振组件包括至少一片滤光片和至少一片偏振片,所述滤光片和所述偏振片交替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指纹识别镜头,包括镜头壳体及透镜组件,所述透镜组件设置于所述镜头壳体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透镜组件像侧的滤光偏振组件,所述滤光偏振组件包括至少一片滤光片和至少一片偏振片,所述滤光片和所述偏振片交替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指纹识别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光偏振组件设置于所述镜头壳体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指纹识别镜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设于所述镜头壳体的基座,所述滤光偏振组件设置于所述基座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指纹识别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壳体的侧壁外侧和所述基座的侧壁内侧设有相互配合的螺牙,所述基座与所述镜头壳体螺牙配合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指纹识别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与所述镜头壳体一体设置。


6.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锋周明明马庆鸿万良伟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星聚宇光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