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学成像镜头以及摄像头模组,属于光学成像技术领域,光学成像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具有光焦度的第四透镜;以及具有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其像侧面为凹面;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HFOV≥64.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成像镜头以及摄像头模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成像
,尤其涉及一种光学成像镜头以及摄像头模组。
技术介绍
[0002]消费性电子产品的规格日新月异,不仅持续追求轻薄短小,光学镜头等电子产品的关键零组件的规格也持续提升,以符合消费者的需求。除了光学镜头的成像质量与体积外,提升成像镜头的视场角度也日趋重要,例如在VR、AR、MR等可视化消费性电子产品的应用中。
[0003]因此,如何制作出符合VR、AR、MR等可视化消费性电子产品需求的光学镜头,一直是本领域中持续精进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光学成像镜头以及摄像头模组,满足小体积、大视场角且成像质量优良的要求。
[0005]第一方面,一种光学成像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
[0006]具有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
[0007]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
[0008]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
[0009]具有光焦度的第四透镜;以及
[0010]具有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其像侧面为凹面;
[0011]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
[0012]HFOV≥64.5
°
;0.36<(CT2+CT4)/TTL<0.4;以及|f/f1|+|f/f2|>1.92;
[0013]其中,HFOV为最大视场角的一半;CT2为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为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TTL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f为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1为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为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
[0014]可选地,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
[0015]2.2<ET5/CT5<3.0;
[0016]其中,ET5为所述第五透镜的边缘厚度;CT5为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
[0017]可选地,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18<TTL/(T23+T34)<25;
[0018]其中,TTL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23为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34为所述第三透镜和所述第四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间隔距离。
[0019]可选地,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
[0020]0.674<ImgH/(f2+f4)<0.690;
[0021]其中,ImgH为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像高;f2为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为第四
透镜的有效焦距。
[0022]可选地,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
[0023]‑
0.7<f3/(R31+R32)<
‑
0.3;
[0024]其中,f3为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R31为所述第三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2为所述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0025]可选地,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
[0026]2.4<TTL/f<2.75;
[0027]其中,TTL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f为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
[0028]可选地,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0.32<ET4/CT4<0.42;
[0029]其中,ET4为所述第四透镜的边缘厚度;CT4为所述第四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
[0030]可选地,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45<R51/f5<90;
[0031]其中,R51为所述第五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f5为所述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
[0032]可选地,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包括至少三个反曲点。
[0033]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摄像头模组,包括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光学成像镜头。
[0034]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35]根据上述
技术实现思路
中给定的关系式和范围,通过透镜的配置方式和具有特定光学设计的透镜的组合,满足HFOV≥64.5
°
时,可以满足光学成像镜头大视场角的要求;满足0.36<(CT2+CT4)/TTL<0.4时,当第二透镜的厚度和第四透镜的厚度之和一定时,约束上述关系式,将光学成像镜头的长度约束在一定的范围内,有利于实现光学成像镜头小型化;满足|f/f1|+|f/f2|>1.92时,有利于加强光学成像镜头第一透镜像侧端和第二透镜像侧端的像差修正能力,改善了像差,提高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质量。因此,同时满足HFOV≥64.5
°
,0.36<(CT2+CT4)/TTL<0.4,
[0036]|f/f1|+|f/f2|>1.92时,有利于达到光学成像镜头的小体积、大视场角、成像质量优良的要求,满足上述要求的光学成像镜头非常适合应用于VR、AR、MR等可视化消费性电子产品上,但不限应用于上述消费性电子产品。
附图说明
[0037]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性结构图;
[0038]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球差曲线图;
[0039]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像散曲线图;
[0040]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图;
[0041]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图;
[0042]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二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性结构图;
[0043]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二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球差曲线图;
[0044]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二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像散曲线图;
[0045]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二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图;
[0046]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二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图;
[0047]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三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性结构图;
[0048]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三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球差曲线图;
[0049]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三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像散曲线图;
[0050]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三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图;
[0051]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三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图;
[0052]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四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性结构图;
[0053]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四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球差曲线图;
[0054]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四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像散曲线图;
[0055]图19是本申请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具有光焦度的第四透镜;以及具有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其像侧面为凹面;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HFOV≥64.5
°
;0.36<(CT2+CT4)/TTL<0.4;以及|f/f1|+|f/f2|>1.92;其中,HFOV为最大视场角的一半;CT2为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为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TTL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f为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1为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为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2.2<ET5/CT5<3.0;其中,ET5为所述第五透镜的边缘厚度;CT5为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18<TTL/(T23+T34)<25;其中,TTL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23为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34为所述第三透镜和所述第四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间隔距离。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0.67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锋,杨东景,周明明,马庆鸿,万良伟,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星聚宇光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